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方志》2013,(4):31-31
2013年以来,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实行“五个依托”,立体化提升志书育人效应。1.依托网络传送“史志文化快餐”。从2013年2月1日起,利用张家港政务网站,在首页通过页首固定栏和游动字幕两种形式,设置“党史上的今天”专栏,每天宣传历史上这一天发生的中共党史大事,提高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意识。利用政务网邮箱,每周向全市公务人员、党员干部发一期“学党史·知地情”党史、地情文化知识简介。利用张家港市的微博,每天在“张家港发布”上发一条地情微博,全面展示张家港党史地情文化。2.依托志愿者搭建史志文化讲坛,成立以史志办“一把手”为团长的“学党史·知地情”志愿者宣讲团。3.依托展馆塑“史志阵地品牌”,主动靠前对接。积极指导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布馆和塘桥镇金村中共1926年党支部遗址的布馆工作。4.依托刊物打造知史用志窗口。积极打造《张家港史志》简报升级版,刊物设置史志论坛、港城名人、史志人风采、史实考证、地情风俗、掌故逸事、志苑随笔、新书上架、他山之石、图片故事、动态回眸、流年忆旧、特载等13个栏目。5.依托社团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充分发挥市新四军暨沙洲革命根据地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认真指导编写、出版《农运领袖孙逊群》和《农暴英烈茅学勤》。  相似文献   

2.
《巴蜀史志》2012,(5):27-27
2010年.经过反复研究、斟酌,我们创办了地方志季刊《今古双流》,通过设置“大事记述”“田园城市”“双流风采”“镇街概览”“人物春秋”“历史掌故”“岁月回眸”“民俗风情”“地方文苑”“旅游休闲”“交流平台”“信息摘登”等各具特色的栏目,以纸质、电子媒介的形式,多角度、多领域、多渠道挖掘双流源远流长、灿烂多姿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沧桑》2010,(3):4-4
2010年《沧桑·方志工作》将继续保证刊物的思想性、科学性、指导性、资料性,设置的栏目主要有“会议辑要”、“领导讲话”、“编纂论坛”、“续志编修”、“年鉴工作”、“经验交流”、“口述历史”、“三晋风物”、“方志资料”、“史料考辨”、“史海钩沉”、“志林书讯”、“志苑信息”、“新志评介”、“读志用志”、“读史札记”等等。同时还将开辟“经典山西”、“历史文化遗产”、“民情风俗”、“大院春秋”、“三晋人物志”等颇具山西文化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4.
冯秀文 《百年潮》2011,(4):78-79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此,今年《百年潮》第一、二、三期分别推出了党史上的一月、二月、三月栏目,介绍了这几个月党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此同时,国内许多网站也纷纷开辟了“党史上的今天”专栏。这些都是宣传党史的好形式。笔者是长期从事墨西哥历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首轮修志以来.专记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许多修志者主张志书设置专记。2007年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指出:“慎用‘特载’、‘专记’等形式。必须运用时应处理好与正文的关系”。2008年9月颁布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又指出:“专记设置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将其作为一种独立体裁纳人了志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份杂志品位的提高既在于办刊思想的正确,也在于设置栏目的高超.好的期刊不能说所设栏目都个个精彩,但只要有几个精彩栏目肯定是能提高期刊品位、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的.新近阅读一本期刊,我感到它所开设的《旧闻新编》专栏,就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旧闻新编》其实是一个文史资料和党史资料专栏,所编发的内容都是2O世纪中国重要人物的片断故事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真相.仅就半年6期这一专栏所发表的23篇文章看,内容都相当吸引人.其中人物故事就有《毛泽东一着妙棋:留下金门作“绞索”》、《毛泽东坐飞机趣事》、《毛泽东与新中国的不眠之夜》、《周恩来智取九龙杯》、《许世友巧擒林彪死党》、《霍英东加盟澳门赌业记》、《蒋介石也说一个中国》;反映历史事件真相的就有《西征女兵的婚姻传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4):F0004-F0004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是国内刊登华侨华人研究成果数量最多的刊物,1998年以来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2012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坚持学术性,密切跟踪学术前沿,注重学术创新。辟有“专论特稿”“分析探讨”“史海探源”“档案史料”“书评书介”“译文园地”和“动态信息”等分类栏目以及“侨乡研究”“新移民研究”“归侨研究”等专题栏目。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8.
2013年,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开展以“利用革命老区政策,促进宜宾更快发展”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于10月完成《关于打好“革命老区牌”,促进宜宾更好更快发展的资政报告》(以下简称《资政报告》),报送宜宾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10,(4):24-24
本刊讯 2010年1月20日,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和湖南省期刊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评选活动中,《文史博览》“往事”栏目荣获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奖。这也是继上一届本刊“口述”栏目参评获奖后再次获得该奖。  相似文献   

10.
4月20日.张家港市史志办在市人武部举行史志书籍“五进工程”启动仪式暨“进军营”活动,共赠送《辉煌二十年》、《厚爱》、《历史的回声》、《张家港市地名志》等党史、地方志书籍10套60本。  相似文献   

11.
《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2期刊出了蒋彻先生撰写的《江-北盘江起的珠江》一文。该文称:“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今四川宜宾安边场)指江’”。又称:“这条‘南夷道’,由今四川宜宾安边场直‘指江’”。在这两段文字中,蒋先生将西汉僰道治所注为今四川宜宾县安边镇,显然与史实不符。实际上,西汉僰道治所并非今宜宾县安边镇,而是今宜宾市市中区翠屏区(即撤地建市前的宜宾市),两地间距离约35公里。故有必要对西汉僰道治所的问题作一小考,以免以讹传讹。据史料记载,今宜宾市古称僰道。是四川南部设置最早的地方县级…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皖中”解放区何时和为什么改称“皖江”解放区,由于缺乏历史资料,一直未弄清楚,以致在党史、军史界编纂的涉及这块根据地的书籍、资料中,出现了“皖中”、“皖江”、“皖中(江)”等名称杂用现象。《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发表了《皖中根据地何时改称皖江根据地?》(以下简称《改称》)一文;《安徽党史通讯》1986年第11期发表了《关于皖江根据地改称时间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有些问题未能论述清楚。为此,笔者加以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出版的县级《宜宾市志》和1991年出版的《宜宾县志》均记载:秦曾由今宜宾凿“五尺道”以通滇。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18日,《张家港年鉴(2006)》在全国第三届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再获特等奖。这是自2004年以来《张家港年鉴》在全国获得的第四个特等奖,也是张家港史志办继2005年获得“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江苏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之后的又一项殊荣。在一块块亮闪闪的奖牌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辛勤笔耕、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史志工作者群体。他们利用史志文献,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并打通传统与现实的界限,让文化品牌点亮“张家港精神”这一宝贵的“市魂”。  相似文献   

15.
《巴蜀史志》2015,(1):62-62
近日,内江市市中区志办创办的“甜城史志”网站正式开通、设置“红色甜城”“方志甜城”“魅力甜城”“史志期刊”等史志特色板块,下设“大事纪要”“党史正本”“人物春秋”“红色记忆”“市中区志”“首轮志书”“综合年鉴”“读志用志”“甜城概况”“甜城风情”“甜城书画”“甜城关食”“甜城名胜”等20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版...  相似文献   

16.
“联抗”老同志谈《新四军联抗部队》刘顺发1995年12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在南京举行《新四军联抗部队》发行座谈会。储江、戴为然等原联抗30余位老同志,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的军史、党史工作者,以及宣传、档案、出版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俄罗斯教育部再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并于俄新学年9月开学之前印刷装订完毕,并将其作为俄罗斯高校师生历史教学参考书发到了各学校图书馆。此次印刷完全采用1945年的版本和装帧,新书的封面上特别注明“这是《简明教程》的第302次印刷”。众所周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最后一次印刷是在1953年,时隔半个世纪后又作为历史教学参考书发行,在俄罗  相似文献   

18.
“侨乡”的字面意思是“华侨的家乡”。现在这个语辞为人耳熟能详,似乎由来已久,但根据笔者粗浅的考察,它开始出现的时间并不很早,距今大约只有60年。就笔者见闻所及,“侨乡”这个语辞以书面的形式出现,时间似在1948年左右。这一年,上海《求是》月刊第一期有“侨乡简讯”栏目,刊载《南竿塘著匪落网》等8篇报道;另外有《石光月刊》第二卷第三期杞人《侨乡教育之隐忧》、第三卷第二期征漠《侨乡资金的运用问题》两篇文章;《上海洪声》第二卷第七、八期合刊“侨乡通讯”栏目,有前锋《新会械斗始末》一篇报道。1948年至今,不过60年的时间。至于第一本以“侨乡”命名的著作,应该是1951年12月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美洲侨界元老司徒美堂(1868-1955年)所撰《粤中侨乡土改前后》一书。这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2000年第6期发表的陈虹所写《杨成武眼中的“杨余傅事件”》一文,介绍了“杨余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平反经过,读后颇有收获。但文中提到:“1969年林彪的‘一号命令’又把多数老帅赶出了北京”。话虽一句,却涉及一些重要史实,作为一名党史爱好者,《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我愿就自己目前掌握的资料,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说法的来龙去脉进行必要的辨析。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罗隐《谗书》,时显时晦。据《吴越备史》,罗隐“所着……《谗书》……并行於世”。而《直斋书录解题》云:“隐又有……《谗书》等,求之未获。”宋淳熙二年(1175)杨思济刻《谗书》,“久而失其板”。元大德六年(1302)罗应龙重刊《谗书》,黄德弼题辞,方回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