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班主任脑海中最先记住名字的,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学期末写评语最得心应手的也是"两头"的学生,而班中的"中等生"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一群。也许我们在学生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从而对学习缺乏兴趣,为人处事也很低调。作为一个班主任如能充分把握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这对整个班  相似文献   

2.
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中间状态的学生。据一些资深教师讲,这部分学生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在学生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二是可变系数大,发展得好将升至优秀生的行列,学习迈上坦途;反之,则很容易下滑到“学困生”的群体之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从“中等生”的队伍里脱颖而出,这是广大“中等生”的父母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几位曾经帮助孩子从“中等生”的行列中成功地跨进“优秀生”行列的家长,听一听他们是怎样做的。自信加目标中等变优秀李先生(44岁),公务员:儿子去年顺利地考进了  相似文献   

3.
亓树秋 《神州》2012,(18):350-351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巳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其实,中等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容易成为优生或差生,也应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申冬霞 《神州》2012,(19):291-291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芳 《神州》2012,(22):254-254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班的优等生与后进生都很快就会被老师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一些中等生,特别是学业无特长、个性无特点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囫囵”视之,造成集体性疏忽。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这需要我们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全面提高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12-12,14
缺乏“professional”的不仅仅是学者,还有社会的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小偷、绑匪。“professional”的缺乏致使每个人都不各行其事,而是在挖空心思琢磨“短平快”,梦想“天上掉满汉全席”,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与道德的整体堕落。——Cherri的简单生活(新浪网友)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外心理史学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西方和中国心理史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狄尔泰和李凯尔特是德国批判历史哲学中新康德主义的杰出代表;从费弗尔、布洛赫到布罗代尔,则代表着法国年鉴学派“精神状态史”研究与“长时段”理论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期间,弗洛伊德是促使心理史学转变的主要人物。二战后,西方心理史学的中心转移到美国。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接受心理史学,朱谦之、何炳松具有译介之功;梁启超最早尝试使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六七十年代以后,经殷海光、李泽厚到王富仁、谢天佑等人的不断努力,心理史学真正在中国付诸实践,且渐成气候。至新的世纪之交,心理史学在普及中已形成诸多的研究门类,其中以章开沅提出的“离异与回归”的分析模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彼得·洛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历史系教授,美国著名心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欧洲近代史,在心理史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洛温伯格是《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学报》、《历史学家》和《心理史学评论》等杂志编委会的成员。主要著作有《解开往昔之谜:心理历史学》等。他不仅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家,而且还是一位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精神分析专家。 此文是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人类群体历史现象的一篇代表作,所探讨的问题是德国纳粹之所以能够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希特勒上台是与众多德国青年的支持分不开的,他称追随希特勒的这个青年人群体为“纳粹青年人群”。这些人童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度过的,不仅遭受饥饿的困扰,而且由于父母去打仗和做工而缺乏父爱和母爱。根据弗洛伊德学说,缺乏父爱母爱的儿童会产生焦虑、自卑,耽于幻想,缺少安全感和对挫折的耐受力,儿童生来就有的破坏性也随之加剧并导致易于倾向暴力。这些就是童年的创伤给“纳粹青年人群”形成的“固结点”。当他们渐渐成年步入社会时,又遭到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的打击,新的创伤使他们的心态“回归”到早期阶段即童年时形成的固结点。于是他们在希特勒身上找到了幻想已久的可敬畏的父亲般庇护者的形象,在纳粹组  相似文献   

9.
余英时先生用以证明南宋孝宗对高宗潜意识中“憎恨之情”的两条资料,似都缺乏说服力:第一条徐经孙疏中“家老子”应依《宋史》为“曾观”二字之误,与不意流露憎恨高宗之情无关;第二条孝宗锁闭“高宗留下宝器图画”,乃谦虚美德,并非出於对高宗“生前的世界”之“抗拒心理”。  相似文献   

10.
蒋政  黄少平 《攀登》2006,25(6):68-70
“腐败有益论”的内在逻辑是:制度是僵化的、封闭的、缺乏民主支持的、一次博弈形成的,因此一定量的腐败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承认“腐败有益论”,必然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刚性和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加速政权的衰亡。制度的改进只能依靠政权自身的民主和理性力量。承认“腐败有益论”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所谓“心理奴隶”,就是形容一些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而又茫然无措。  相似文献   

12.
崔庆元 《神州》2012,(19):91-91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多彩、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化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学以致用的思想。“新的课程标准”从人的高度出发,提出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何清华 《神州》2011,(5S):15-16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4.
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下完成的。心理素养不同 ,知识和才能的发挥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人的心理素养包括情绪、意志、个性、思想品德等多个方面 ,心理素养的高低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方志编撰工作中 ,方志人员的心理素养 ,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和工作成就 ,良好的心理素养是方志工作人员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也是保证方志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重要因素。一、方志工作者的心理状态(一 )自卑心理方志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而又非常艰辛的工作 ,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由于它的特殊性 ,决定了它与其他部门接触较少 ,致使许…  相似文献   

15.
老舍民族心理刍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纪新 《满族研究》2006,1(3):94-110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其负面作用之一,是将满族与清朝廷视为一体,从而否定了满民族。满族社会变迁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老舍其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制约,它或明确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学活动。他一生关注和书写着北京及各地满族同胞的命运,描写虽未标明民族身份却又明显带有满人特征的形象,来为自己的民族洗辱辩诬。老舍既非政治家亦非哲人,他很难跳出本民族正在遭难的小圈子去“放眼大局”,却选择了与本民族民众同呼吸、共进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老舍民族心理备受折磨的,莫过于本民族被看成是个缺乏爱国精神、不乏卖国记录的民族,他用作品中的同胞形象更用自己爱国者的一贯行动,来显示本民族的爱国传统。满族文化人反感于民国时期的道德颠覆,将“洁身自好”确立为处世准则,老舍亦如此。为了让社会上重新认识满族,他在晚年创作中正大光明地状写满族。其笔下人物所述“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正是满族人带着自我临终关怀性质的“天问”。  相似文献   

16.
热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2,(4):18-18
春节语言暴力 是指每到春节回老家,就被心存八卦心理的人嘘寒问暖和问长问短,常被问及的都是一些适龄的“烦心事”,例如小孩被问及学习成绩或排名,80后被问及婚姻状况或收入,70后被问及生育情况或者小孩状况……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让人感到尴尬和无奈,也给“受暴者”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施暴”语言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女校学潮中学生的心理及其得以产生的日常情境与历史环境,试图探讨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对学潮学生的主观性倾向和“捍卫人格”的精神气质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个体心理与宏观结构的关联,才能对学潮女学生的言论与行事有更为共情式的理解。学潮女学生经常提到对“人格”“女子人格”的捍卫。“人格”作为一种话语,除了表达女学生面对外部环境、捍卫独立与自由的社会性意涵,还具有对于历史上传统女性缺乏“人格”的克服与超越;同时,捍卫人格的学潮实践在伸张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包含了对“女子人格”这一群体权利的维护。这四重内涵共同构成了此一时期女学生对于自我的整体性认识,对于理解近代新女性的自我与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罗春秀 《神州》2012,(12):139-139
面对中等生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通过情感沟通,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指点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督处自我检查等方法,使他们顺利走出学习语文的困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见到朱敏的前两天,他刚刚获得“中国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称号。已经年近花甲的他,和一些比他小很多的年轻风险投资家们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这位让比尔·盖茨当面认输的人笑着说:“人一定要保持心理年轻,心理老,人就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