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栏小语     
正开栏小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近年来,在推进武汉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全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用劳动之美绘就中国梦的壮丽画卷。为弘扬劳动之美,充分展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风采,2020年,本刊与武汉市总工会联合推出"精工匠心"  相似文献   

2.
1977~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五次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如此高规格、高密度的劳模表彰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它源于拨乱反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需要,为重整风气、激励民心、开拓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更要弘扬劳模精神,努力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正在革命年代,中共通过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劳动模范,在引领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社会基础。几经革命的锻造和磨炼,劳模这个群体作为时代性的产物,更造就的是劳动起家、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劳动理念和劳动精神,其背后积淀的厚重历史实践经验同样值得后人不断发掘和继承。尤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重视弘扬劳模事迹和劳模精神,以期在新时代为进一步引领广大人民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崇高理念提供宝贵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江泽民在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教育和鼓舞人民、党员和干部,对我们的建设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的事业需要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其中包括是否具有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1.参与国际竞争需要这种精神。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的竞…  相似文献   

5.
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新环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本质是与时俱进,基础是开拓创新。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关于民族精神论述的思想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浩 《攀登》2002,21(2):22-24
江泽民关于新时期民族精神论述的思想,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又实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其思想内涵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弘扬科学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其特点主要是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问题提高到关系和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既继承民族传统精华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强调共产党员要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规范实践。  相似文献   

7.
白雪梅 《沧桑》2010,(5):5-6
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新环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本质是与时俱进,基础是开拓创新。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8.
正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体现,是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重要结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既体现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民族传统,又体现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崇高精神风貌和战斗作风;同时,它又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与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表现出了许多鲜明的特点、生动活泼的内容,对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一、坚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彻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的化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各民族精神整合与扬弃,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培育和弘扬满族精神,对满族精神化遗产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对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阻碍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化遗产必须屏弃,极力提高满族成员的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旅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此,在新世纪弘扬红军东征精神对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史革新 《史学集刊》2008,1(1):21-24
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实现革命目标、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关于民族精神的阐述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和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精神的和智力的支持。发展先进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掘丰厚的中国历史化资源。优秀的中国史学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记录,同时也是当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3.
费雅君 《攀登》2006,25(5):29-32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在对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规划,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阐明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正视困难,消除消极的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民族精神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经济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晓华 《黑龙江史志》2010,(17):63-63,65
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企业档案事业要持续前进,我们的政策措施、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勇于创新。企业档案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杨  刘琦 《满族研究》2023,(3):30-34
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为落实好习总书记“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大禹治水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神州》2007,(11)
江西李长春重申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于10月27日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不断赋予井冈山光荣革命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