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性别上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她们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男性是主体,而她们是客体。作家方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身心深受伤害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无力的悲情"他者"。  相似文献   

2.
聂依丽 《神州》2013,(15):9-9
《诗经》有很多的作品着眼于女性,描写她们的形态及理想追求,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展示她们生动的形象。《诗经》里出现的女性形象之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诗经》反映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本文将从婚恋诗中的未婚女子即少女这一类入手,分析其形象特征及其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3.
曲健 《神州》2014,(17):17-17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其优美的文笔描写了众多女性艺术形象。她们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显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本文拟从经济、文化、爱情三个方面入手,选取典型女性形象,阐述《聊斋志异》中所折射的女性意识,并简要探讨形成所述女性意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涛 《神州》2012,(17):1-1
《围城》这个故事,钱钟书采取独特的视角,开辟出了一片文学的新视野,从而给中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和平淡基调三个方面对《围城》一书"围城"意象的体现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半生缘》中,张爱玲以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塑造了顾曼桢、顾曼璐这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书中对她们生存困境的书写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生存悲剧,更实现了对人性的超越。在书中,张爱玲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涵盖了三个层面.即社会时代层面、文化层面和生命本体层面。  相似文献   

6.
杨秋 《神州》2011,(3):7-8
封建社会中温柔、善良、顺从、逆来顺受的女性常常被称为贤妻良母,她们总是受着封建礼教的任意压迫。她们那不是贤德而是懦弱,没有自我,没有人格。只是做为一种男权社会的依附品而存在。以《画皮》中的陈氏做形象的解读,来证明女性的懦弱。几千年来她们也在菩苦的挣扎着,寻找着出路。  相似文献   

7.
阴慧 《沧桑》2010,(5):241-242,249
在封建社会里男性的权威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明清两代小说中我们却看到了大量的"女尊男卑"现象,男权秩序面临崩溃的危险。一系列悍妇形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男女两性关系,她们的反叛意识以及极端化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包含解放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秀娟 《神州》2013,(8):2-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结晶,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举世公认。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可说是文学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而忽略了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继承与创新。本文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进行比较,从中探究一下两者的异同及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袁帅 《神州》2012,(16):90-93
旗袍之美,在满清旗服的华贵里;旗袍之流行,在民国的大街小巷中;旗袍之隽永,在现代国际时尚的旗袍风中……影视剧《旗袍》的热映,《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旗袍装下的窈窕身姿,《金陵十三钗》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孔雀蓝印花旗袍,无一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后结合西方文化进行改进,成为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主要时装。从满清到民国,再到现代,旗袍始终是女性热爱的服饰,让我们进入旗袍的世界,领略旗袍之美、之流行、之隽永,体验旗袍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写到了一群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药》中的夏瑜;投机取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头发的故事》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启蒙者对革命启蒙的厚望。  相似文献   

11.
由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著的《乐记》深刻体现了儒家的音乐观——"中庸"和以"和"为美的思想,对我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现当代钢琴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从《乐记》所蕴涵的音乐美学思想入手,阐述了以"和"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现当代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凭借神话小说的特殊性,以极其丰富的想像和极端夸张的手法来丑化女性。由于《西游记》具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广泛性,所以其中那些歧视女性的描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地伤害了女性。《西游记》作为父权社会中的男性文化的产物,它只有一种声音,即男权主义的声音。《西游记》中的女性处于被男性侮辱、压迫、玩弄、歧视的地位,她们被严重地丑化了。无论是楚楚动人的美女,还是面目慈祥的老妇;无论是身居要位的女王,还是市井中的下层妇女,统统不是好人,都是邪恶的化身。她们要么淫荡下性,引诱男人;要么阴险歹毒,刁钻…  相似文献   

13.
鲁迪秋 《史学集刊》2022,(4):107-118
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随着女性禁酒社团纷纷涌现,女性禁酒改革者开始独自创办禁酒报纸。女性杂志的流行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女性禁酒报纸的问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橄榄树》和《百合花》为代表的女性禁酒报纸成为女性禁酒社团的喉舌,也是女性禁酒改革者发声的工具。女性改革者借助禁酒报纸表达她们对禁酒改革与自身公共角色的理解,丰富了禁酒运动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公共参与的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女性改革者以作者、编辑、出版商的身份参与到印刷出版中,行使出版自由来推进禁酒事业的发展、引导公众意见,体现了女性在争取选举权之外的公共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戴安 《神州》2014,(12)
翠翠与苔丝分别是《边城》和《苔丝》里两位集爱与美为一体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纯洁的化身,是大自然里的精灵。由于受到一定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最终走向了爱情悲剧。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试探支配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伦理因素,解构她们的伦理选择,以期挖掘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静 《史学集刊》2012,(4):114-120,128
1870年至1920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步实现,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创造出了大量就业岗位,并由此形成了一股女性就业高潮。该时期美国就业女性以年轻的单身女性为主,工作岗位高度集中在家庭服务业、制造业、白领以及专门行业中,且具有明显的因种族和民族而导致的就业差异特征。美国女性大量进入就业领域提升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她们传统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受到冲击,并促使美国妇女从传统女性向现代新女性形象转变。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徐胥 《沧桑》2011,(2):143-145
本文对比分析蘩漪和曹七巧这两个文学史中著名的女性形象,在方法论上突破常规的女性视角,将人物放置在更宏观的现代性视野中,通过文本细读和结构分析探讨人物形象行动的深层逻辑。两位女性形象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现代性经典架构中,呈现出了同样复杂的态度,才使得文本富有张力;面对现代性无限进化的"时间神话",两位都是欲迎还拒,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而曹禺和张爱玲也在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各自对于"五四"留下来的时代命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作为神怪小说的优秀代表作,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赢得历代读者的喜爱。《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不尽属人类,大致可分为女人、女妖、女仙三种类型,这三种女性类型可视为现实生活中良家妇女、荡妇和贞女的象征。通过对这三类女性形象的研究可发现作者男尊女卑、女色误人等较为传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从王政时代到共和国的时期内,罗马传统社会对妇女角色的认同主要是:她们要做好贤妻良母,妇女不能关心她份外的事情,她们最好能够缄默贤淑,同时做到忠贞不二,这样的女性观在早期的罗马社会根深蒂固,同时亦与罗马社会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哈代在其威塞克斯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乡》中的游苔莎,《无名的裘德》中的淑这三位女性为例子,来分析哈代笔下的新女性形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