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正才 《史学集刊》2005,(2):112-112,59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成就创造着财富,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发展着自身的文化与文明。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资本主义最终是要走向消亡,但是现阶段的资本主义依然具有活力,并不断创造着奇迹。各国学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经济模式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起,资本主义社会向工业时代过渡,经济、文化与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19世纪至今的资本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有组织的资本主义阶段和非西方式的民主经济阶段。可将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称为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类型出现危机的结果,而新的现代性类型是通过寻找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组织关系来形成的。分析资本主义三次大转型的经济、社会根源,可以清晰地洞察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三次大转型的新理论框架为预测全球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炒作、速度、时髦和酷,这些因素是新文化资本主义——嬉皮士资本主义的源泉,并将促进美国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明治政府,为了把旧日本改造成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新日本,从十九世纪70年代起到80年代末止,实行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改革的三大纲领(或政策)。所谓文明开化政策,狭义言之,是学习、引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政策。 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看,文明开化政策乃是东西方两种文化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文化融合”和“文化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亚洲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对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过程和一些问题,作一评介。  相似文献   

5.
17世纪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作为封建文化的决斗与资本主义新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英国政府、教会和社会精英都与之进行了有力的斗争,在17世纪先后掀起了两次反决斗运动。这两次革新运动的性质虽有差别,但都不能扫除英国封建文化残余——私人决斗。这种困境阻碍了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董丽红 《南方文物》2002,(1):88-89,84
“文化”的内涵相当复杂,从大的范围说,自地球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化。文化的内容很丰富,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总的说来,文化是指人类历史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主要是讲精神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制约着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经济决定着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以文化来说,资本主义经济滋生和孕育出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自然孕育出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还必须看到,文化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徐华娟 《史学集刊》2007,23(3):88-94
农业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基础,约曼又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动者、农村社会的“脊梁”。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生的时候,约曼是先行者。“约曼”经历了由一个带有荣誉感的职业名词向具有经济与社会含义的名词的转变;约曼阶层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约曼是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村的精英群体,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最初的、最基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启动者。  相似文献   

8.
景观社会与消费社会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们所指涉的是同一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特质,即一个从以生产为主导的时代转型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从物化时代过渡到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本体基础的颠倒世界;而稍后文化资本的提出,则又从另外一个层面上阐释了当代社会文化介入到资本世界,使得社会文化转型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在古代的中西方文明中都有出现,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却是西方文明独有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除却西方的一切文明的资本主义萌芽都缺乏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主义精神,而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的宗教改革有着莫大的联系。笔者希望通过对借鉴和学习本书的社会学分析方法,号召国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自身文化的认知感,不断弘扬和发展中华文明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周前程 《攀登》2013,(6):61-67
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手段,以资本社会化为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它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新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人民性、总体性、层次性、和谐性是其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矛盾之我见韩秋红当代西方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有序的社会。但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这种表面上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所潜藏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在当代,主要是以文化及思想领域的矛盾和危机的种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一般说...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何晓明18世纪以后,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激起了普遍热烈的文化反响。保守主义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相伴生的文化思潮与派别。自由主义全面肯定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董正华 《世界历史》2007,1(1):17-27
韦伯、桑巴特和托尼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韦伯突出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兴起的意义,重视禁欲主义、勤奋、节俭等新教伦理;桑巴特强调个人对财富和享乐的追求,甚至认为资本主义产生于奢侈。但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的恶性发展和精神危机表示忧虑。托尼同样担忧资本主义活动中道德伦理的缺失,认为宗教冷淡和个人主义的发展会带来恶果。格林菲尔德以某种“集体意识形态”替代韦伯命题中的个体意识,反对用个人主义解释资本主义。但她以“英格兰民族主义”为资本主义兴起与持续发展动因的论述,既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兴起,也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姜志强 《攀登》2001,20(5):22-25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潮流中占有主导地位,他们妄图采用渔利社会主义与挤压社会主义的两手策略,消灭社会主义,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是以全球化为前提并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在全球化中,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采取既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又对资本主义保持高度警惕的两手策略,才能赢得主动,使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转变为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财阀企业和侵略战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日本侵华战争背后的资本主义要求是什么?这一要求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和企业的经济利害关系如何转化为侵略战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不同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新视角,选取日本资本主义的代表性企业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日本财阀和侵略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探求侵略和战争的真正原因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李学智先生断言“马克思将其‘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运动’只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起源之时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对农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运动,或者说是指这种以‘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运动,而非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生产的道路’“,认为罗荣渠先生和我“为代表“的一些人把马克思“限于西欧各国“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原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回答了李学智先生提出的异义。  相似文献   

17.
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即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 对英国乡村中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研究,过去往往偏重于圈地运动和租地农场的兴起,而对乡村工商业与英国早期近代化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则重视不够。本文拟以15至17世纪英国乡村工商业的发展为主线,探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早期近代化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要]作为德国社会学古典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有历史亲和力”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他终其一生都在以摒弃西方人传统偏见的态度去探究非西方的文化。韦伯在中国宗教(尤其是儒教和道教)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以对孔子和儒者的仰止之心指出儒教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冷静的理性主义,深刻剖析了宗教是中国未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决定性因素。韦伯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阐释了自然环境状况也是中国未能发展成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另一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本书以棉花的传记为一扇窗,追溯了棉花从田地到船只、从商铺到工厂、从采摘者到纺纱工到织工再到消费者的历程,探讨了棉花如何使资本主义的诞生成为可能,又如何促成了其后续的持续创新。经此,作者重新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清晰呈现了现代世界的缔造过程。作者提出了"战争资本主义"等新概念,将资本主义分为"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分别以奴隶制、技术创新、信用网络为  相似文献   

20.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