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建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战略,以达到自主就业、持续就业的重要目标。重庆市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存在着高校数量多等情况,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加快和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是我国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需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内涵和功能入手,然后剖析了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加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位芳 《旅游纵览》2013,(7):210-211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不断扩招,其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国家的政策出台表明扶持大学生创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洪军  张丹 《神州》2012,(21):213+215
高校就业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高校大规模扩招、产业技术结构与学科专业不协调、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下降、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就业观念落后和市场摩擦因素等造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大学生应当及时更新就业理念,转变思路,积极把握就业机会;高校注重教育、培养理念和机制的改革;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就业和创业政策以及完善、规范的劳动力市场都将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平为主阶段(1949~1984年),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管理、统包统分,这一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及很长一段时期,能够汇集有限的人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对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起  相似文献   

5.
引导大学生合理的就业流动是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不同类型的就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国7个城市的1600余份调查问卷,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城市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学生倾向以自身生源地为界限对劳动市场的地域进行二元划分,职业发展机遇和家庭因素在就业地的选择中最为重要,地区特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弱,生源地和个人观念都与就业地的选择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就业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就业观念的偏差。而就业观念的偏差,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理念、社会主流就业观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外,从深层次上也是学生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的使然。所以只有从家庭文化背景出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指导。本文以张掖市高台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就这一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根据高台县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河北省几所代表性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实证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误区,找出形成这些误区的原因,重点通过内部性格特征的调适、外部行为活动的激励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从政府、学校、社会和贫困生自身等层面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更加严峻,为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在往届就业工作经验基础上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全程化的就业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解决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现实,就业能力的不足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更新就业辅导观、提高学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就业指导、开职业规划课程、加强就业信息网建设等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高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推动下,大学生面对社会而来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引导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度,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黄淮学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培养平台,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的引导,让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淼 《人文地理》2013,28(3):126-129
在大学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焦点,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测算大学生就业和工资之间的关系,探索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就业增量和工资之间呈反比关系,而且大学生就业增量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出东部最强,西部最弱的大学生就业的区域聚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实际上由当前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区域分割、行业分割以及连年扩招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大力促进地区平衡发展、营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以及健全的就业激励和保障机制,同时还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导向的实习指导和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关键一步,而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本文阐述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就业心理,并进行了合理引导,使每位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中有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正确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指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待,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把握好就业机会,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李艳刚  姚之杰  蔡玉蕾  徐军堃 《神州》2012,(20):257-258
作为一个新兴社团,就业社团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活,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学生提前认知就业环境,关注就业,更能提前培养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是实行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本文只在对就业社团对大学生就业前后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以进一步提升就业社团的重要性,总结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鹏 《神州》2012,(31):254-254
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面前,面临着就业出路难的局面,因而大学生就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那么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的透视,结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高校教育市场需求上,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做了分析,与此同时也指出了就业出路指导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茜 《黑龙江史志》2013,(15):262-262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6.
黄燕宇  何宜萱 《神州》2014,(8):239-239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但就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率来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顺应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对各大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原因,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1999年开始,大学生就业是社会重点关注问题,属于社会性、政府性问题,处于当前形势下,认真分析大学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利于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使大学生择业观与价值观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彦彬  温萍 《神州》2012,(18):50-50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就业压力引起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应引起社会以及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尤其是不同专业门类的大学生产生的不同就业心理,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许天心 《沧桑》2009,(4):212-213,21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样日益严峻的形势是由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即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提供就业指导;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就业指导,做好“产品”营销;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20.
张建栋 《攀登》2007,26(6):173-175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基础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从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剖析了就业压力形成的原因,以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