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青 《沧桑》2011,(1):198-199
我国现有科学技术奖励法律制度在申报程序和奖项设置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存在问题,这对我国科技奖励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我国科技奖励法律制度现状进行介绍,对现行科技奖励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全面、系统的科技奖励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2015,(9)
"十二五"以来,武汉大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尤其在湖北省科技奖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从科技奖励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科技奖励结构的改善对学校科技实力的提升、科技奖励工作体系的完善对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等几方面总结了申报地方科技奖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龙新民 《百年潮》2012,(8):11-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伴随着经济领域改革大潮的兴起,文化体制的改革也逐步被提上重要议程。今天,  相似文献   

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由此拉开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商贸服务业,从小型企业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企业到事业,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从经营体制到产权制度.并逐步由经济体制延伸发展到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他一切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改好了,  相似文献   

5.
马庆钰 《炎黄春秋》2010,(11):14-18
<正>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期间,我国在各相关领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尤其在经济领域,对旧体制的改革所带来的增长速度堪称奇迹,获得了国内外不少赞誉。然而,在看到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的改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保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改革成果的"得而复失",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改革已经形  相似文献   

6.
回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成就,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避免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结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完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即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修正目标、充分考虑改革措施的阶段性和可行性。不少人将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比较,认为我国的改革具有渐进的特点,是由体制外改革和增量改革逐渐向体制内改革和存量改革推进的,即通过传统体制外成长起来的经济发展和增量改革创造的巨大成效支撑原有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和起到…  相似文献   

7.
关耳 《安徽史学》2011,(6):117-121
<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序幕,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直接动力就是改革、特别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实践是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及其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很不平衡,表现为城乡的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加大。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主要原因包括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产业结构、改革进程、科技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取条件等方面。针对这种状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高度“,模糊”城乡界限,进行一体化发展;重新定位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特补办法;要以农村的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伦顺成 《攀登》2006,25(3):71-73
产业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研究如何解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注重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运行体制、优化引进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改进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政治两大因素,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为此,我国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全面转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逐步实现农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逐步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面临着哪些方面的矛盾,是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回答的。况且,这一系列矛盾的处理与解决的过程,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形成与完善过程。一2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无疑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把农村改革作为突破U,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体制压抑最严重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传统体制下发展程度最低、最薄弱的环节。选…  相似文献   

12.
<正>1979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启动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和推动:一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催生科技体制改革;二是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对策思考;三是农村改革对科技体制改革的启示作用;四是振兴经济的战略选择。科技体制改革首先是在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条件下提出和实施的。1981年国家科委党组向中共中央呈报《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提出了发展科技的新的方针,其宗旨就是科技工作要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开放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也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规、规则,但制度的作用没能够很好的发挥,制度创新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对此,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制度矛盾方面来探究其内在原因,从文化层面上深化对我国社会改革中制度创新的认识,并提出了克服传统进行制度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计划经济是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市场力量主要工具是价格。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行政决定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决定价格,即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改革就是由行政定价改为市场定价。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价格改革是最关键的一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一不把价格改革放到重要位置。1984年,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最大的是价格改革,而价格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今后5年主要是过价格改革这一关,这一关过好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相似文献   

15.
张亮  陈士银 《神州》2014,(9):280-280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行政管理职能不断加强,所管权限不断得到扩大,导致我国行政权力得到急剧扩张。而现阶段我国对于行政的有效监督体制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系统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发现其中不足之处,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科技奖励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为研究主题,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和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概念的转换分析,实施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设计、应用后的效果分析,设计出了科技奖励部门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树程 《环球人物》2013,(29):32-34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已进行了10余年。虽然这十几年来,改革一直朝着扩大市场作用的方向在走,但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党内外,关于改革方向的争论也从未间断。如果不确立一个基本框架,经济改革就会缺乏可操作的蓝图,从而难以为继。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科学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产品流通体制由统购统销向市场化改革演变历程的考察看,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历史性演变经过了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转型期农产品物流市场化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主的自由流通等阶段,其发展脉络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某些特殊条件是一致的,模式的每一次演变也都带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国后一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事行政管理体制也实行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无疑,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政治稳定、社会事业的发展,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与其相适应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所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形式的特点对人事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一、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已与市场经济的法制原则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张涛 《史学月刊》2000,2(2):62-69
尽管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20年的经济增长,70年代后期中国依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实质是用高投入的方式保持经济增长已走到尽头。要继续使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的增长率,这在逻辑上必然导向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双轨体制下市场体制的高效率昭彰在人耳目,为市场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理论观念的革新及其有关政策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