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晓燕 《神州》2012,(28):134-135
非羁押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构成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不羁押的方式进行侦查、起诉和交付法庭审判的诉讼活动。为提高诉讼效率,减少社会矛盾,针对轻微刑事案件,禹王台区检察院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构建非羁押诉讼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超群 《神州》2011,(7):125-126
在我国,取保候审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提高诉讼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有罪推定的潜意识"、"权力本位价值理念"、"诉讼功利主义动机"的影响,我国取保候审存在着适用条件给定的过于笼统、保证金的收取随意性太强、取保候审缺乏救济程序的缺陷。下面笔者就相关缺陷和弥补措施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超群 《神州》2011,(14):125-126
在我国,取保候审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提高诉讼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有罪推定的潜意识"、"权力本位价值理念"、"诉讼功利主义动机"的影响,我国取保候审存在着适用条件给定的过于笼统、保证金的收取随意性太强、取保候审缺乏救济程序的缺陷。下面笔者就相关缺陷和弥补措施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慧娟  宋亚琼 《神州》2013,(33):231-231
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新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增设了小额诉讼程序,这意味着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小额诉讼程序之概念和特征小额诉讼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与传统的简易程序并无严格区别,我们这里所提及的小额诉讼程序是指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它是指基层人民法院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数额较小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
曹建 《神州》2012,(17):236-23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占刑事案件比例不断上升,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统计法,并运用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动机方面剖析青少年犯罪,以求对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吴志伟 《神州》2012,(33):167-167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举措,就增设这一制度而言,应当说几乎没有争议,但是实行一审终审方式,尤其是是否应当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机制作出必要的规定,存在很大争议。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小额诉讼程序作了一审终审的规定,在最大限度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优势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对其内在程序缺陷的补救。  相似文献   

7.
马兰花 《攀登》2005,24(5):131-133
家庭暴力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各种犯罪类型所构成的.本文结合家庭暴力犯罪的特点,按照犯罪学犯罪分类的要求,认为实践中的家庭暴力犯罪大体上按四种类型划分,即根据犯罪客体标准划分,根据犯罪人标准划分,根据犯罪公开程度标准划分,根据案件的诉讼性质标准划分.  相似文献   

8.
王姣  刘恒 《沧桑》2013,(4):140-142,149
目前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只涉及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范围的内容,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并未涉及。相比较而言,域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但是其共同的目的保护公共利益是一致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构建可以在适合我国国情及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英国告发人诉讼制度等等,并从中分析并借鉴其中对我国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杨鹏举 《沧桑》2009,(3):61-61
审前程序尤其是侦查程序中的司法裁判职能的缺陷是我国刑事诉讼具有行政化治罪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司法裁判职能介入审前程序,有利于实现审前程序诉讼状态的形成,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实现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审前程序尤其是侦查程序诉讼化改造的必由之路是司法裁判职能的提前介入。  相似文献   

10.
潘媛 《攀登》2010,29(1):108-111
辩诉交易制度是20世纪以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大量刑事案件的积压和诉讼效率的低下促成了辩诉交易在美国的发达。辩诉交易制度在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体现个体自由和独立的观念等方面有着自身优势。本文从辩诉交易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我国引入辩诉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粗浅地提出了相关制度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晖 《丝绸之路》2010,(10):101-102
在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数额不大的纠纷和轻微权利受到侵害后需要得到救济的情况频仍。我国的民诉法虽对案件审理部分做了简化,但远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与案件类型相适应的新的诉讼类型已进入法学界的视域。本文在对小额诉讼的指向对象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具体建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属于他们的本应是艳丽多彩的花季。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花朵变成了荆棘,变成了危害社会的毒瘤。据司法部门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占到整个刑事案件的60%以上,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上升,犯罪低龄化现象突出,13~16岁为犯罪高发“危险期”。未开的鲜花就此凋谢,这一切带给我们的是揪心的叹息、无尽的忧思、深刻的警示!  相似文献   

13.
所谓异地诉讼是指改变案件的原管辖地,依法移送案件至异地受理的诉讼活动。秦汉时期司法程序的重要原则是"一法行之于一国",异地诉讼即是保障这一原则的重要程序。当时的异地诉讼程序包括"合"与"分"两大方面:将共案但分系异地之囚"合"于一处的司法管辖;在一定条件下将本地之囚"分"于异地审理。秦汉时代设立异地诉讼程序,是防止地方干预司法的重要策略,对维护司法公正与统一的司法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长期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有限。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能够从程序上突破传统诉讼制度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且能够达到事前保护的效果,弥补文物行政执法的不足。本文以96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时空分布、原告类型、被告类型、案件性质、责任承担、审理结果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总结当前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中的亮点与问题,并从路径选择、主体资格、程序设置、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就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地方诉讼规则,各地衙门颁行的《状式条例》被印制于状纸之末,重点约束案件当事人审前的各种诉讼行为,包括:远年旧案不得起诉;无证据的案件不予受理;限制老幼妇女等人的诉讼资格;限定状纸书写形式、字数及案情叙述方式等等。《大清律例》主要是关于定罪量刑的实体法,清廷修例大都是针对某一刑事案件定罪量刑产生的实体法补充条款。因此,融汇了历代法律的传统与统治者意志的《状式条例》未能成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这种具有"案件受理规则"特征的《状式条例》致力于实现官方对诉讼秩序的控制,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部分弥补了国家法典涉及规范诉讼的条文甚为零散和简陋的状况。它成为清朝当事人人所必知、影响至广的"诉讼法"。  相似文献   

16.
程序正义是诉讼活动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而经济效益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关键,同时也是评价程序优劣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高林友 《攀登》2007,26(4):131-132
实践中,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较好地执行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和办案程序,对于打击犯罪分子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有些办案人员在执法中存在着对刑事强制措施执行不力、违反办案程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对此,笔者就刑事强制措施及其执行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郝爽 《区域治理》2022,(9):101-104,173
在紧张的司法资源背景下,诉前程序对于推进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审前筛选、缓和对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期限制度的存在、完善与发展也有其正当性理由.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期限制度的相关考量因素加以阐述与分析,考虑对履职期限有一个刚性到弹性设置的转变,使其可以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学术界对秦汉至隋唐之际告诉程序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分歧。近年来,随着秦汉法律竹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可以对古代诉讼制度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对秦汉时期的“三环”、汉代“三日复问”和唐代三审制度的探讨可知,秦汉之际的“三环”程序与唐代三审制度没有渊源关系。秦汉“三环”程序所适用的对象仅为年七十岁以上父母控告子孙不孝的犯罪,如果是“免老”以下者控告子孙不孝,则不适用“三环”的司法程序。中国古代的司法鉴定技术十分落后,为了防止诬告,避免发生冤假错案,两汉时期实行满三日复问的告诉程序,即首次对原告讯问后,三日后再次对原告讯问,并向控告人告知诬告反坐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此可知,唐代的三审制度源于汉代的满三日复问程序。  相似文献   

20.
侯慧慧 《沧桑》2010,(2):44-45
我国由于历史传统的因素,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常常出现牺牲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的情况。当然,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对我国影响的加大,我国也在逐步探讨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但是,这种观念还不是根深蒂固,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实体制裁中,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在我国诉讼法中,对这些程序性限制却很少。在理论上,对诉讼行为的研究也不深入。在这里,笔者要从多个方面论述诉讼行为理论,其中会着重谈一下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诉讼行为,而且还会涉及一个重要制度: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