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缠足是中国妇女史、社会性别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通过田野调查方法针对其信仰生活的专题性研究尚不多见。2009-2011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生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土门镇、博山区池上镇、博山镇缠足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辰巳山及周边地区信仰风俗的调查,以及对由缠足女性及其亲属使用、保存的庙会手抄经卷的分析,尝试勾勒出当地缠足女性信仰生活的基本面貌,并揭示其在信仰习俗传承等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宋恕是我国近代一位重要的维新改革思想家,他根据中国封建思想的种种弊端,并且出于对中国社会最底层广大女性的深切同情和怜悯,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女性解放思想.其思想在当时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就其婚姻自由、女性教育、禁止缠足、严禁娼妓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促进当时女性解放的意义进行了详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以宣传、鼓吹社会革命为中心的《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将反缠足问题纳入救亡图存、解放女性的社会变革运动中,揭露缠足的危害,引导女子反思,劝导女子不缠足;将戒除缠足与救亡图存、强国保种和提高女性权利结合起来,宣传女子不缠足对女子自身健康和繁衍种类的积极作用,促成女性自觉醒悟,放弃缠足;用近代西方进化论和女权学说论证缠足是陋俗、国耻;将解除女性生理束缚和精神钳制联系起来,创办女学和女工传习所,提高女子思想文化水平,培养女子谋生能力,以达到女性最终能自立自强。20世纪初年的不缠足运动不但要解除女性的生理束缚,而且开始倡导女性的精神解放,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缠足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缠足之最初出现是由于男性社会对女性舞姿的审美趣味,初起于宫廷,其后在少数供男性消遣欣赏的歌舞妓中流行。随着男性社会的心理变迁,缠足最终盛行于全社会,并从一种美的时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女性规范行为,被赋予了礼教意义。缠足的发展变化脉络与男性社会的心理变迁轨迹表明,缠足之兴起与发展正与男权强化、女性地位下降和礼教对女性束缚的加强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 ,至少到 2 0世纪 30年代 ,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 ,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 ,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 ,多数不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 ,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这样的社会因素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一“世界”小脚美的观念 ,故小脚美丑的观念竞争实与生活习俗的转变伴随进行 ,主张天足美的趋新士人观念直到整体的新旧势易才最后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6.
老照片     
《贵阳文史》2010,(5):F0003-F0003
<正>这是一张当年家境殷实的老贵阳人全家福,图中小女孩不过三、四岁,年轻的媳妇也不过20余岁,引人注意的是,祖孙三代女性都无一例外缠了足。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旧时女子,因风气使然,一般从三、四岁便开始缠足,从此一生便伴随三寸金莲,过着步履艰难的日子。对于今天的女性而言,这简直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曾经真实的生活,谁也改变不了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刘柳 《丝绸之路》2009,(22):81-83
海派小说以描写都市生活为题材,关注生活在都市中的男男女女,他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自然就成了小说的主题。海派作家笔下的女人们,或多或少都带有悲剧色彩。本文试选取生活在旧上海的男人对于女性的影响这一特定角度,来分析作品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杨兴梅近代中国的不缠足运动,近年颇受学界关注,但多数研究侧重于对不缠足运动的阶段叙述,而较少讨论缠足这一社会现象。在讨论不缠足运动的文章中,又几乎都偏重于清末的不缠足运动,对民国以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9.
李秀春 《沧桑》2010,(3):242-242,248
《女同志》是范小青又一部关于干部题材的力作,与《百日阳光》《城市表情》视角不同,这是一部描写官场女性成长史的小说。范小青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充分展示了当代女性在官场上的生活经历和心理蜕变过程,逼近人性深处,完成了对体制之中女性命运的刻画。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南方派作家,其主要著作《喧嚣与骚动》反映了他的妇女观以及旧南方传统道德观和清教主义教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南方妇女过着非正常的生活。通过从不同角度研究《喧嚣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夫人和迪尔西的不同命运的细节可看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深刻地同情以迪尔西为代表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赞扬拥有简单的人性、爱和同情心美德的女性,但也痛恨以康普生夫人为代表的顽固不化、保守落后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柳云  李佳 《旅游纵览》2014,(4):338-339,344
郁达夫小说的写作风格以及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与作者生活年代的动荡、贫苦有着莫大的干系。而1922年作为郁达夫写作的一个分水岭,其在1922年之前(日本留学期间)的写作风格主要以诉说"性的苦闷"为主,作者在1922年回国之后,目睹了我国社会底层的的黑暗与贫苦之后,写作风格又渐渐转变为诉说"生活苦闷"。由于这两大时期的转变,使得作者这两个时期所写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就通过对郁达夫小说的详细研究,论述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类型,以及其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特点及意义,以供相关研究者们参考所用。  相似文献   

12.
雷俊霞  祁凯丽 《神州》2013,(10):232+234
缠足陋俗在中国历史上存在长达千年,曾给中国女子身心造成重大伤害。起源于清末的不缠足运动,在曲折中波澜壮阔。最终割除了中国历史长期存在的缠足陋俗,这一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至少到20世纪30年代,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多数有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样的社会因素又以过来强化  相似文献   

14.
明清肇庆方志多设有“风俗”栏目,真实地记录了民众的集体性社会风俗,其中也有女性的史料,这些女性史料与方志编修的“列女”栏目书写少数典型女性的贞孝节烈不同,书写的是大众女性生活,反映了明清肇庆地区女性岁时节庆生活的多样化、自由性,甚至具有男女同娱和岭南巫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与女性社会地位--以畲族女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是由权利、金钱等决定的;辈分、道德、才华等,也是构成人的社会地位的要素。此外,中国历来有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的民俗传统,女性家庭成员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堆在畲族民俗文化研究中,我们发现:畲族女性有较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畲族女性的地位,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显示其鲜明的个性。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审视畲族民俗文化,并对民俗文化与女性地位之间的关系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6.
女性班主任较之男性班主任更加细致耐心,同时也更加敏感、脆弱、情绪化。女性班主任面对种种压力应该主动积极地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健康、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既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女性自身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以王法易风俗:近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干预缠足的持续呼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反缠足运动中,国家权力对缠足的干预与控制呈逐渐增强之势。但这基本不是由于官方的主导,却主要出自知识分子的要求。从19世纪末年开始,传教士及趋新知识分子便以清初对缠足的禁令为蓝本,吁请朝廷重申严禁缠足之令。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则主要从救国保种的角度申论严禁的必要,其要求官方采取的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全面,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出现只要是救国救民,则苛政即为仁政一类非常极端的主张。在舆论压力下,一些地方大员也奏请朝廷严定禁令。引起朝野参与的争论,折射出对国家功能的不同理解。基本上,从清廷到北洋政府,都想要维持不以国家的强制性功能干预社会民生的传统,但趋新知识分子却一直呼吁并期待着国家对民生的控制。到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成立,则不仅很快以政令禁缠足,后来还上升到以刑律处置缠足者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彭忠政  李宏 《神州》2012,(18):39-40
在文革中,作为一大禁书的《金瓶梅》,历来受到很大的争议,不同的学者对他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不容否认的是他反映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它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剖析。本文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这本书中所反映的家庭女性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李汇群 《中华遗产》2011,(6):106-121
女子缠足,是中国历史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千百年来,无数女性苦苦挣扎于“缠得一双小脚儿”的规训,甘心忍受身体变形的痛苦,却茫然不知这规训来自何处。她们只是相信。小脚是美丽的代名词,也是求得良缘的妙方。传统中国的女性,一直沉浸在这样的迷思申,直到被那些不远万里而来的西洋人窥见,延续千年的陋习才由此划上了一道休止符……  相似文献   

20.
傅琼  李浩 《南方文物》2003,10(1):97-100,96
约自晚唐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妇女缠足现象。此后缠足陋习不断发展,竟形成了“小脚拜物教”,延续近千年。广大妇女纤纤金莲中的血泪,虽曾有有识之士针贬其陋,如宋代车若水在《脚气集》中言道:“妇人……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足,不使何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警觉。鸦片战争后,戒缠足思潮开始萌芽,在戊戌维新时期终于形成,至辛亥革命时期日趋高涨。这一思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我们也应看到,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对戒缠足思潮的形成与高涨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