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经典著作对新学术的建立有着突出的示范意义。西学东渐背景下,借鉴与融会西方学术方法成为中国现代学科创建的前提条件,而清代考据学方法对新学术经典的创立也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两部现代学科的经典著作,亦均凸显了西学方法与考据传统在新学术典范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是必然的,至于什么人能在这一定的时间段内有所作为则是偶然的。一时代之学术固然要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部分学者可能由于他们的学术资历或特殊地位,而对中国史诗学术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乃至对中国史诗学术的构建和走向有着直接的指向作用。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史诗研究在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便与不同时期的研究者所持有的不同的文化层次、知识素养、思维特点和艺术趣味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史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史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23,(1):79-91+158
新时期以来,中国学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学术本土化建构意识,而多学科学者围绕“礼俗互动”的持续讨论,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礼俗关系是中国社会自身建构之根本,而“礼俗互动”则是中国社会礼俗关系中的基本面向,具有成为中国社会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近年来的“礼俗互动”研究,逐渐指向关于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分析框架,并在三个层面显现出学术活力:第一,探究传统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第二,理解大一统观念何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并显现出强大活力;第三,描述中国社会结构与基本性质。关注这一学术潮流,进一步辨析礼俗关系和“礼俗互动”概念,有助于激发其作为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边疆史地学术领域,中国海疆史地无疑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中国海疆史地的研究,将极大地丰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内涵,对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教授的治学方法对其研究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王教授的成长经历与学术训练,探讨他由治中国古代史入手,转而侧重研究中国—南洋关系史以及东南亚华人史的时代背景及其学术含义。本文认为,坚实的中、西学术训练为他的学术生涯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他转入海外华人这一新兴领域的桥梁;而战后东南亚激剧的时代变迁则促进王教授的双重学术视野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双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与东南亚的交互相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关怀以及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作为学术研究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胡适、傅斯年运用进化史观,以现代科学方法论和史学观为依据对宋代学术加以研究和评判。胡适说,宋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格物致知"的科学方法论,开启中国现代学术的先河,清学与之一脉相承;朱子是影响中国近代思想最大最深的思想家;宋代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着积极意义。傅斯年推崇程朱理学的"道问学"及其科学性,认为清代朴学虽然攻击宋学,其学术立场与宋学实质上是相近的;朱子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伟大贡献;宋代史学在史料考订与整理上取得重大成就,具有近代科学性,开创了近代中国史学。他们着力发掘宋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以之作为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资源,体现了工具理性的价值观。但是,他们否认中国传统学术道德理性的价值及对中国现代学术构建的作用,是典型的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论,存在严重片面性和理论缺陷;他们倡导的历史进化观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义也不能相提并论。客观认识他们学术方法论得失,对建构当代中国人文学术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民间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无论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是在理论探索方面,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学术积累。为了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于2013年9月13—14日在武汉联合举办了"中国近代史论坛"第3期"中国近代民间组织与国家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湖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学术思潮的方法论批判朱红文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根本转型时期,开始了我国学术的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但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的发展,在方法论仍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说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二是西方...  相似文献   

10.
宋代教育传播与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书院教育的学术传播功能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播开创了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对程朱理学家的教育活动以及其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并且了解其兴起、发展、最终确立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而探究南宋教育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27-1937年中国的学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道炫  钟建安 《史学月刊》2001,2(2):131-136
1927-1937年是中国近代学术研究发展较快的十年,出现了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及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一批近代意义上的科研机构,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也有较大进展.这一时期的学术发展,对此后学术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直接催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目前学界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性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从政治角度审视社会史论战,将其定性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之争,强调其政治意义;二是从学术理路上审视中国社会史论战,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争论,强调其学术意义。尽管双方存在较大分歧,但都一致承认这场学术论战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学术讨论与政治诉求混合在一起,决定了这场学术论战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正因政治性与学术性混合在一起,故人们对这场论战的定位才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也正因政治性与学术性混杂在一起,故仅仅从政治或学术的视角审视这场论战,都是偏颇的。只有将政治性与学术性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审视,才能真正认清这场论战的真实面相,才能真正理解它所催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文明大国,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中国考古学不仅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也将有赖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侯外庐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突出的理论贡献和学术成就。侯外庐在早年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史的早期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参见王启发《侯外庐早期思想史研究的特色及学术史意义》,《晋阳学刊》2016年第5期),又继续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时段的历史,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思想发展史,进行了相互结合、互相照应的深入考察和系列研究与论述。这些研究与论述汇集成著作而出版问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考古学是在中国古代金石学发展了近千年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和西方考古学思想的传入,经社会变革的催化而萌芽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经过百年的发展,她已成长为有着自身学术体系、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手段先进、学术成果丰硕、富有生命力的国家一级学科。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其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步入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传统士人也向着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许冠三在《新史学九十年》中认为,"与梁启超、胡适一类‘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学者对比,顾颉刚无疑是一位纯学人"。但在近代政治环境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顾颉刚作为一个有着巨大社会声望的学人,他个人的命运无疑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相关联,他的学术始终面临着"致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甚大,从地方出发研究中国近代史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无论在实证研究还是在理论探索方面,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2014年10月11—12日在成都联合举办了"中国近代史论坛"第4期"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以及日本一桥  相似文献   

18.
从清代嘉道年间浙江学术的变迁可以看出,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并非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在嘉道年间,中国学术已经开始出现学术研究内容的世俗化、客观化,学术体系的多元化,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实证化,以及学术寻求并锻造新义理等趋势。这一趋势也可以说是中国学术指向近代、或者说是可与近代相对接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国学术的近代化,并不完全是西学输入的作用,西学对中国学术近代化进程的促进、引导作用,是以中国学术本身的内部变异为前提和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诗话作为中国诗话域外繁衍的一大支脉,是在中国诗话的直接影响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开拓我国古代文学的域外追踪研究和汉字文化圈内比较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文化价值。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介绍研究日本诗话,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5月2日,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任东来教授告别他深爱的家庭和学术,去往彼岸,享年52岁。作为中国第一位美国史方向的博士,在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美关系史、美国对外关系史等多个研究领域里都有着他人炼以超越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