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漫产业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动漫产业目前也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涌现出一系列悖论,这主要包括本土化悖论、品牌化悖论、特殊化悖论和合法化悖论。通过对四大悖论进行解读,将有助于中国未来动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雷蕾 《人文地理》2012,27(5):94-97
中国的古村镇保护利用工作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是也出现了因保护而破坏的严重问题。本文尝试从对古村镇定义的修订切入,将古村镇作为一种文化综合体和文化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强调古村镇是由器物、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构成的文化综合体,是具有自组织性的文化生态系统,对系统中任意环节的破坏都会造成保护利用的悖论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重现建筑特色与消解建筑特色等四重"中国式悖论",并进一步从社会文化环境、理念认知、管理机制以及开发模式等层面分析了中国式悖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悖论奇观     
读王充闾<龙墩上的悖论>,不禁拍案惊奇叫绝,乘兴写下几点感悟,以志读书之乐. 首先,我说它是一部奇书、大书.奇是指文字特殊、稀罕,令人不测;而大是指内涵广博深邃. 其特点之一是著述体例的开放式,不以前人规定的某种格式为圭臬.用他自己的题解应该是论文.当然是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一项不缺,完全合乎优等论文的标准,但它又绝非一般的学术论文或一般的历史论著,它更是一部古今罕见的文学精品,一部选材独特、主体意识极强的历史散文.史文并茂,史家的严谨与作家的艺术风范悄然、巧然结合.  相似文献   

4.
面对上帝与恶的悖论,斯温伯恩积极回应,用逻辑有效性重释上帝的本质,用自由意志为道德的恶辩护,用有用性为自然的恶辩护。但上帝与恶的悖论本来就无法化解,斯温伯恩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财富与贫困的悖论--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 《史学月刊》1999,(1):85-9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财富的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在社会上延续已久的贫困现象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少缓解,有时甚至还加剧了,这是一种财富与贫困的悖论。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这种悖论的存在,特别是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财富与贫困的悖论,究其根源来说,是由“自由放任”式工业化道路所决定的,它构成了英国工业化的一个重大失误。当20世纪上半叶英国真正认识到这一失误并逐步去纠正时,它已在这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6.
黄春高 《世界历史》2007,79(6):47-59
封建主义范式的主流叙事,强调封臣一封土两大基石对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主导作用。“封建主义的悖论”则以另类的叙事,揭示封建国家诸多准封建或者非封建的特征。悖论现象反映了西方封建主义范式的理论危机。  相似文献   

7.
无忌 《神州》2011,(3):29-33
浓郁的红色一直是春晚的主调之一,今年亦不例外。显然,央视春晚其内在的困境和悖论难以克服,"开门办"救不了央视春晚,"旭日阳刚"也救不了央视春晚。央视春晚在一片质疑声中的颓败过程,恰恰是中国这个  相似文献   

8.
孙百亮  梁飞 《攀登》2012,(6):74-78
“严复悖论”揭示了制度移植与文化适应性的困境。中西文化的差别以及文化的整体性和刚性是导致“严复悖论”的文化根源。“严复悖论”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是:中国只能兼收并蓄,综合创新政治模式,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要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内在关联性,整体协同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只能循序渐进,进行“增量改革”;博采众长,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专制与法治之间——“都铎悖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汉大  于民 《世界历史》2002,4(5):92-102
都铎时期英国的政体性质十分独特和复杂。一方面,都铎王权空前强大,在国家权力结构、政治法律体制和君主的统治行为方面都呈现出不可否认的专制趋向;另一方面,都铎诸王基本上是遵照“政治程序”行使其统治权的,因而又处处表现出明显的法治特征。结果,原本根本对立的专制和法治不合逻辑地共存于都铎政体中,形成奇特的“都铎悖论”现象。这一现象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它是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建立民族主权国家的时代需要和英国独特的宪政法制传统共同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5,(3)
现代西方政党与民主政治在"互栖共生"的同时,表现出与其相悖的一面。本文运用理性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观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等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和方法,着重对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与民主的悖论以及政党组织内部的寡头化和官僚化与民主的悖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透视,最终对当代西方政党与民主悖论,以及西方政党政治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革命还是改良,这个问题萦绕中国长达一百多年,因为最后的胜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一个前驱者的失败。但是正如李泽厚所言,康有为所选择的温和的改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暴力革命,保持住社会的相对稳定。避免简单粗暴地否定康有为的思想,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能够给当下的问题提供些许有价值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周立红 《史学月刊》2002,(1):107-112
《白银资本》标志着弗兰克新的世界体系论的初步确立。在这本书中,弗兰克把中国看做世界经济体的中心,重塑了1400—1800年的世界历史。他的观点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的确,弗兰克的理论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悖论,但我们不应忽视《白银资本》在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岚的悖论     
网络对她的评论极端对立一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称,“只要陈岚没贪污,哪怕她只救了一个孩子,我也支持她。”但在王凤雅事件中,媒体人王志安指责陈岚通过网络上不断的信息叠加,“将小凤雅一家人野蛮撒泼、蛮不讲理、动辄动粗的形象,在许多人心目中形成心证”,导致“家属灾难开始了”。@肉唐僧指责她宣扬生命至上论,不去考虑父母的艰难处境,是“在别人的悲剧中炫耀自己无上的道德”。  相似文献   

14.
汪士廉 《丝绸之路》2012,(18):21-23
中国历代诗话长期处于一个"闭合体系",而西方符号学的兴起,为诗话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本文运用符号修辞的相关理论,对诗话中频繁出现的修辞现象作一解读:首先,悖论使得诗歌增加了诗性美,更具理性的逻辑的推论特点;其次,诗话中论及的反语、曲笔、夸大陈述等手法,加强了诗歌的反讽效果;最后,在比喻的基础上积累和变异而成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形成更为抽象的指涉意义。从符号学角度探究历代诗话,有助于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及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和其同名电影以其女主人公卡伦传奇勇敢却又悲凉失落的一生,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作家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悖论与不可实现性;但也正是这种悖论与展示的过程,赋予作品本身哲学上的深层启迪和其在世界女性主义运动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6.
明清鼎革之际,汉族士大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困境。殉死者以一种桀骜的姿态为世人所赞颂,然而对于生者来说,如何"生"却成为困扰他们的焦点问题。在艰难的抉择中,有人抱志守节,赍志山野,是为遗民;亦有人徘徊于"出""隐"之间,如魏际瑞之辗转于清幕。其志节虽为人所不齿,但又恰恰藉游幕的机会得以践履他们的"经世"理想。于是,一方面为自己之"出"而愧疚不安,另一方面,又为有机会实现经世理想而兴奋;一方面在贬责那些"肥遁"而不问世事的所谓高隐,另一方面又有着强烈的归隐愿望,这正造成了鼎革之初士人悖论性的生存状态,具有繁复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17.
高伟 《攀登》2003,22(2):59-62
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虽然达到了8%的增幅,但也出现了物价持续走低、下岗失业人数增加、股市低速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高经济增长与股市低速的悖论、高经济增长与物价持续下降的悖论、高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悖论。作探讨了产生这三大悖论的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秘鲁军队对阿普拉主义运动长期奉行敌视和打击的政策,但是1968年秘鲁军政府上台后,却继承和发扬了阿普拉主义的精髓,这是秘鲁民众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悖论"。这一"悖论"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浅层看是"特鲁希略事件"的积怨、寡头集团的阻挠,以及阿普拉党与军队性质的相互转变导致的。从深层看则是秘鲁现代化发展的迟缓、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成熟以及阿普拉党政策失误造成的。这一"悖论"现象表明,拉美民众主义运动是现代化转型时期的产物,该时期的一些旧的社会经济发展瓶颈需要借助民众主义运动来打破。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性决定了这个国家民众主义运动的迟发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宗教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抗关系。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认识不是整齐划一的 ,也从来没有否认宗教和教会 ;他们以虔诚为前提来批评宗教 ,形成了自己的理想宗教模式 ,即追求宗教原始的真义 ,主张宗教宽容 ,并试图使宗教与世俗分离 ,并在更高意义上统一。人文主义者寻求宗教与世俗平衡的努力陷入了双重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来解释世俗和宗教 ,另一方面他们试图把教会改造成一个抽象的存在 ,结果陷入了自身无法消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悖论康有为     
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为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则先生者,先时之人物也……且其性质亦有实不宜于现时者乎,以故动辄得咎,举国皆敌。无他,出世太早而已。——梁启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