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许多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乐记》,可以说是一篇专门阐述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的专章。《乐记》中的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主要包括:乐感论,即关于音乐应感的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表现为音乐是由人心感物而生的;另一方面是音乐的感物作用;乐礼论,即乐与礼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文艺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乐记》中对乐与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乐准论,即音乐的评价标准,也即文艺批评的标准。音乐评价的标准包括“和”、“正”、“真”等。  相似文献   

2.
由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著的《乐记》深刻体现了儒家的音乐观——"中庸"和以"和"为美的思想,对我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现当代钢琴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从《乐记》所蕴涵的音乐美学思想入手,阐述了以"和"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现当代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礼记·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后世许多重要的文论、乐论、美学理论都可以在《乐记》中找到雏形。然而,这部重要的儒家文艺经典,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佚失严重。亡佚原因包括《乐记》自身的原因,秦汉古籍编纂通例的原因以及客观政治环境的原因等等。通过钩稽辨析,今存《乐记》文字的文献有:《礼记·乐记》、《史记·乐书》、《说苑·修文》、《白虎通》、《风俗通义》、《周礼·乐师》、《吕氏春秋》中存有零散分布的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4.
顾明曦  郑璇 《神州》2012,(22):85-87
《乐记》是一部怎样的书?《乐记》是一部论"乐"的专著,据诸家考察,《乐记》成书于秦汉,全书23篇,内容大至包括"乐"的产生、"乐"与思想情感的关系、"乐"与美的关系、"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乐记》到底是先秦人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生态美学的研究中,或许是因为儒家侧重讲伦理政治而很少涉及生态和审美,人们就有无意识地将生态美学同道家、佛家思想联系起来,鲜有人去关注儒家生态美学思想,这就造成了儒家生态美学思想被忽视的局面。对此,文章从儒家经典《论语》出发,探寻儒家的生态美学智慧。  相似文献   

6.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清末许印芳《诗法萃编》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诗论作,该书诗学知识丰富深邃,博大精深。蓝华增作此,是就本书所涉及的诗美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认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遵循儒家“言志”正宗,服膺“诗教”,即诗歌创作服务政教,同时又融入诗美学,尤其是意境理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汲取了中唐皎然——晚唐司空图——南宋严羽等人的诗美学思想。蓝华增此。指出了许印芳评论《诗式》、《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的允当之处,同时也独抒己见,指出了对上述三部诗论的“研究未尽和理解欠妥之处”四点。本篇幅不大,但结构谨严,论述有据,见解独到,研究深入,评述允当。是篇很好的“论‘诗论’”的学术稿。  相似文献   

8.
黄晓慧 《丝绸之路》2009,(24):81-82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每一个朝代都存不同程度上对文艺的倡导和建设做出诸多努力。而支撑一切文艺得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源就是儒家的中和思想。同样,“中和”一词在书法美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占代书论当中对于中和之美的论述比比皆是,尤其在项穆的《书法雅言》中,对中和思想的论述更为详尽。本文以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反映的书学思想为线索,对书法艺术中和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苏辙《古史》是北宋中期义理之学兴起后出现的一部重要上古史史著 ,是书不仅补正了《史记》所存在的某些疏略和讹舛 ,于《史记》有拾遗补阙之功 ,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义理之学兴起后儒家学者的治史风尚 ,对研究两宋史学思想的演变 ,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工记》的工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琪 《史学月刊》2005,(10):119-121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著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作者不详。此书在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整理先秦古籍,因《周官》缺《冬官》篇,便以《考工记》补人。后《周官》改名《周礼》,遂成为《周礼》之一篇,也称作《周礼·考工记》。由于成为儒家典籍,故历代不乏研究之人。但他们都是从儒家角度解经,没有根据当时的社会制度、流行的思想学说去剖析它们对各种工艺思想的影响,缺乏对当时工艺思想的形成和确立的客观认识。所以,为了探讨此书在文化史中的真正价值,本文想对《考工记》的工艺思想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王璐 《黑龙江史志》2013,(13):148+150
<正>"乐"古人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崔齐国听到《韶》乐,沉湎其中,以至于三个月吃肉都食不知味,说道:没想到音乐竟然可以美妙到这种程度。故儒家十分推崇音乐的教化作用,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认为"乐"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巨大影响上,而且体现在它可以改变风俗习惯、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上。原始儒家的"乐"的著作,现存主要有《乐论》与《乐记》。本文旨在就两著作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诗经》承载着儒家的文化,历来被奉为经典,其因不仅仅在于它是儒家的思想宝藏,也在于它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明和文化面貌,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反映征伐行役的,有反映宗庙祭祀的,有反映社会性质的,也有反映当时农、商业以及其他各种生产活动的。因而,笔者通过对《诗经》的考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文化面貌。因此,本文主要从《诗经》中反映农、商业和采集的篇章内容入手,从文化的角度浅谈中国古典诗集《诗经》背后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容成氏》所述"文王服九邦"一事,存在着作者根据其主观立场,对史实进行增饰和改造的现象。作者之所以改造"文王服九邦"故事,并将其置于《容成氏》的"革命"之说中,主要是为了反衬"武王伐纣"的残酷性,从而凸显"禅让"优于"革命"。《容成氏》凸显"汤武革命"的暴力特征,是其不纯属于墨家或儒家学派的一个标志。《容成氏》的叙事风格及其思想,也受到了战国纵横家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容成氏》可谓一部糅合了儒家、墨家、纵横家思想的具有"杂家"特色的作品。《容成氏》的这一特色,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地学术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谷梁作》是《春秋》三传之一,在儒家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晋范宁说:“《谷梁》清而婉.”唐啖助说:“《谷梁》意深”,对《谷梁传》所反映的儒家思想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在整理古籍的工作中,对于这样一部儒家的著作,不能不给予充分的注意.但是在近代,有些学者出来贬低《谷梁传》的价值,说它是一部汉人编造的伪古文,在史学界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辨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璐 《丝绸之路》2013,(2):122-126
《圣经》凝聚了古犹太——基督教文化的精髓,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文学巨著,它包含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诗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旧约中的《诗篇》在基督教崇拜中极为重要,是《圣经》中与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篇章。文中收录的圣经颂赞歌均以《诗篇》为创作文本,歌曲节奏简洁朴素,音乐旋律空灵神圣,将歌唱者对上帝的赞美引向极致。本文将文学批评方法和音乐曲式作品分析手段结合起来,对颂赞歌的诗化美、旋律美、唱腔美及颂赞歌的美学功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孔、孟、荀的哲学思想发展背景,分析了《乐记》思想构成及其在经历了墨家、法家、道家的渗透和洗礼之后在思想体系上存在的理论纠结和紧张,既分析了因为理论上的吸收发展了原始儒家思想的成就,也分析了各家各派的理论渗透给原始儒家造成误导和伤害,对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化的成就堪称无与伦比,以音乐而论,其气象万千的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与转折点,它的音乐美学思想亦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唐代乐艺中饱含的美学思想不单由音乐自身来表达,很多辅助性的表达方式更为音乐直击人们的灵魂大开方便之门,使得人们超然"出世"。  相似文献   

18.
梁文娟 《沧桑》2008,(3):234-235
《三国演义》是一部大型的史诗悲剧,小说借助历史重树传统,宣扬儒家传统,呼唤明君,呼唤英雄,然而在现实中,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传统已被遗忘,一切成空。《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的史诗悲剧,它既是三国时期刘蜀集团的英雄失志的悲剧,也是作者理想搁浅的悲剧,更是一部民族大众召唤传统文化的史诗悲剧。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一部重要作品,她塑造了完美的君子形象,并揭示了以修身为根本的道德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所在,是能否构建一个良好人生价值坐标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