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大杭 《攀登》2023,(4):45-50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广为流行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所说的社会形态缺少实行“生产资料特殊公有制”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第六种一般性的社会形态。确立人类社会有六种社会形态,能够深化对人类社会六种社会形态的认识,还能够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与“社会主义社会”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学智 《史学月刊》2022,(3):125-130
<正>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学界长期、持续关注的问题,但具体认识歧见鲜明。笔者兹就不同观点尝试进行辨析,略申己见。一 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有五种和三种的不同论述,应该说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或是以不同视角分析论述社会形态问题而作出的不同表述,均表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及其社会形态演进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3.
孙新彭 《攀登》2011,30(2):22-26
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既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的整体结构,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依次更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哪些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作“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这种观点坚持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论  相似文献   

5.
王和 《史学月刊》2008,(11):103-110
是否遵循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是判定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也是二者判然有别的分水岭。唯物史观不以任何先验的东西为前提,唯心史观则相反。凡是不遵循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乃至有意违反这一原则的历史观,毫无疑问一定是唯心史观,而绝非唯物史观。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去考察历史,符合过去人们所理解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来所规定的意义和内涵,因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导致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更替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张旺清  罗玉明 《安徽史学》2005,1(3):104-107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基于其社会历史进化观,这种社会历史进化观深受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才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 2 0 0 0年第 2期刊登的《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再认识笔谈》 ,颇感兴趣 ,得益匪浅 ,感慨良多。中国史学界终于走上了摆脱僵化的理论误区、冲决“五种生产方式”定式旧藩篱的道路。当然 ,道路肯定是漫长而曲折的 ,更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相信史学界同行们定会将已经开始的研究进行下去。中国史不是我研究的领域 ,不过史学研究终究是相通的 ,因此想为研究“五种生产方式”者提供一点学术性原始资料。去年 1 1月的会议我无缘参与。看了《笔谈》 ,在受益之余 ,深感在“五种生产方式”问题上对马克思误解颇深 ,遗害尤烈 ,到了不得不说的地…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中,奴隶社会是争议最多的一种社会形态。许多国家的古史分期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有的分期先后相距一千多年,比西欧整个封建社会时间还要长。三十年代,我国曾进行过社会史论战,虽然许多进步的史学工作者论证了中国曾经历过奴隶社会,但古史分期问题却至今仍众说纷纭。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史学工作者对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理论范式,对历史学有着重要意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百年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也是中国历史研究与之互动的过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即已影响中国史学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刘巍  杨宇琦 《黑龙江史志》2014,(24):112-114
本文以我国现行德育目标为原点,在历史的纵向上,与空间的横向上各取一种社会形态的德育目标进行对比考察,以期通过这一角度的立体比较与思考探寻德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为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些许有益参考;在纵向上,本文选取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德育目标,在横向上,本文选取的是现行美国德育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土化:重建中国社会形态理论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形态”这个提法本身 ,就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命题 :社会形态有中国和外国(比如说西欧 )的区别 ,亦即承认社会形态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差异性 ,否定用某种单一的模式来说明世界多元文化的社会形态。马克思研究了古典希腊和罗马城邦国家 ,使用了奴隶社会的概念 ;又把蛮族入侵晚期罗马帝国后产生的一种生产关系 ,称之为封建社会 (feudalism) ,即“拉丁—日耳曼封建制”。把马克思对欧洲古代及中世纪社会的认识抽象成简单的公式 ,随便套用 ,其实违背了马克思本人的初衷。在以往的历史哲学教科书里 ,社会形态被特指为五种社会生…  相似文献   

12.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理论概念内涵的理解,大体可以分为五形态体系内说和五形态体系外说。五形态体系内说的原始社会说,更切合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史的实际。亚细亚的原始所有制以及由此构成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西方都曾经历过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中国原始聚落共同体所有制,是亚细亚的所有制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从中国原始聚落形态的角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更切合马克思关于生存方式决定文明起源路径的思想,也印证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原始社会说。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公仆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也包括了第一阶段或日初级阶段或日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见《共产党宣言》)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的论述,我们得以知道,这个“联合体”即是“公民社会”,它的组成是“公民”。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30年来,中国史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淡化甚至回避"五种社会形态"等理论研究的倾向,诸如奴隶社会的相关理论认识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陈民镇《奴隶社会之辩——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然而"逃避社会形态理论的辩论终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王彦辉、薛洪波《古史体系的建构与重塑——古史分期与社会形态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7页)。因此,在当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持续深入的学术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西夏社会形态研究的简单回顾西夏社会形态问题,是治西夏史者都要科学地加以认识的问题,因为它是准确地把握西夏历史上所有重要事件和变革的实质的前提。有关西夏的研究,在本世纪初叶仅限于西夏文字的破译、西夏语音的构拟和西夏语法的探索,时人称之为“西夏学”。自五六十年代开始,前苏联学者率先将“西夏学”的研究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我国学者亦有著文讨论西夏社会历史者,即涉及西夏社会形态问题。80年代初,西夏社会形态问题,在一些论著中又被提出来加以探讨。概括论者意见,不外两种:一种认为西夏未经过奴隶制阶段,其代表者有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世界史的研究呈现了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问题的可喜气象。现将五年来报刊、文集上发表的学术文章(截止1983年8月)择其主要讨论的问题作一介绍,以供参考。一古代中世纪史1.亚细亚生产方式。1978年将这个早在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争论未决的问题再度提出,焦点在于对它的社会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大体上有五种意见:原始社会说;奴隶社会初级阶段说;东方型封建社会说;长期存在的一种混合社会形态说;独立的生产方式说。众说相峙,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1956年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也出现过挫折。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 ,有助于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创造新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18.
藏族文化要实现现代化转化星全成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四期上著文说,古代文化,藏民族显然十分富有,但就现代文化而言,则不能不说较为贫穷,至少是不太富裕,按照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任何文化都将服务一定的社会形态,或者说任何社会形态都需要一定...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21,40(2)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政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或次级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有其内在关联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优秀资源,并且引领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的固有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廓清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充分肯定"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