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2.
王占彪 《攀登》2005,24(12):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成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占彪 《攀登》2005,24(Z1):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为了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等,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是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公共管理乡村的过程。正确地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的指导、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在维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乡村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清媛 《神州》2013,(4):44-44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部署,并高度评价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之所以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建设新乡村文化,继承甚至是重新发明优良的传统,构建和谐、健康的乡村文化,是推动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洪勋 《沧桑》2008,(3):83-84
本文从法治层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基本价值是公平正义;和谐法治的基本内容应以权利为本位;和谐法治的实现机制——立法、执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8.
吴光芸 《攀登》2006,25(3):38-41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而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自主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居民合作所依赖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有必要认清我国社会资本的现状,培育社会资本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对于活跃农民群众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道德行为的规范,理想信念的升华,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农村新文化,而繁荣农村文化,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位农村文化、看待农村文化。以期能对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罗克吨 《神州》2012,(12):5-5
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快速发展,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伟 《攀登》2005,24(3):20-23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特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条件,促进“三个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根本在制度上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本文分析了农民权利不平等的现状,并就如何改变权利不平等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梁代生 《攀登》2005,24(12):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何威  苏晓红 《神州》2014,(2):273-273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重要纽带。面对我国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城乡结合部首当其冲,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征收,大量农民被市民化或亟待被市民化。城乡结合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理论作为目前政治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公共治理模式是弥补以往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当前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选择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模式,而公共治理模式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路径选择,应将公共治理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二月十九日讲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需较长时期努力的过程,是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层次上的党组织不断引领人民去构建和谐的环境,创造和谐的氛围,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引导机制,是指能够对实现社会的和谐,发挥导向、凝聚、教育、激励、协调等作用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和谐引导机制因其功能性特征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够有效应对当前我国发生巨大改变的社会治理现实,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洪剑 《神州》2014,(2):26+2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更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其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并最终对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薛成有 《攀登》2005,24(12):86-8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去实践,为此,笔者选择民和县各乡镇村支部书记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对目前国家农村政策所持态度、对农村经济形势的看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民主意识以及农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就青海省农业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不公平和完善立法的民主化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薛成有 《攀登》2005,24(Z1):86-8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去实践,为此,笔者选择民和县各乡镇村支部书记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对目前国家农村政策所持态度、对农村经济形势的看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民主意识以及农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就青海省农业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不公平和完善立法的民主化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