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他被侵略日军视为“第二心腹大患”;他又被自己的同志“永远开除出党”。身处逆境,但抗日救国之心永远不变!这就是赵尚志将军。  相似文献   

2.
明末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取《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敷衍成篇,在嬉笑怒骂中刻画了群"丑"形象,寄寓作者对世态炎凉敏锐的内心感知以及深切的悲凉之情。本文以戏剧冲突为中心,从戏剧冲突的内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感悟作品深刻的意义内涵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云帆 《神州》2014,(6):22-22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远大前程》讲述了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梦想由虚无到实现再到幻灭的人生历程。小说以多条线索共同建构起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自我救赎与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在主人公皮普的自我救赎之路上曾出现过两个重要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在故事情节中都与皮普建立或者形成了类似父子的关系,在皮普人生的不同阶段扮演着这个孤儿的“父亲”的角色,并深刻影响着这个孤儿的自我救赎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对“父亲”形象在皮普自我救赎、人格本质的自我发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4.
邓爱玲 《丝绸之路》2013,(12):64-66
世界著名歌剧《女人心》是由作曲家莫扎特精心创作的,这部作品是意大利喜歌剧的典范之一,被称为世界史上喜歌剧的巅峰之作。《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则是这部歌剧中一段最为精彩的咏叹调。在此段咏叹调中,主人公姐妹俩的女仆黛斯比娜曾经试图努力去劝导自己的主人公,以此来动摇她们对爱情的看法以及观点,女仆最终在一场"考验姐妹俩对爱情是否忠贞"的游戏中赢得了胜利。演唱者在演唱此首咏叹调时,一方面,要积极地融入歌曲设定的情景之中,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女仆戴斯比娜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美声的科学唱法去进行演绎作品。本文主要从作曲家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方面、作品的演唱技巧及音乐分析和作品的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分析,旨在更好地演绎这首世界著名的咏叹调作品。  相似文献   

5.
佛教教义教规中关于"大慈大悲"的含义世界上有三种宗教,而国内有五种宗教,其中我们所信仰的这门宗教,藏语称之为桑杰确鲁,梵语称之为布蒂,象雄语称之为雍仲等。"桑杰"("佛")这个称谓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后来才出现的。正如佛祖释迦牟尼所言,"桑杰"即"烦恼五毒尽消散,智慧知识皆增长"之觉者。何谓"五毒",举个例子来说,在寺院抱夏上所描绘代表"痴"的猪,代表"贪"的鸡,代表"嗔"的蛇。这并非在说这三种动物有毒,而是在说三种动物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可以用来形容三种"毒念"。  相似文献   

6.
"皇帝"这一政治名号,是中国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持续使用了两千多年。而在名号不变的背后,"皇帝"名号的含义却非一成不变。中古时期人们对"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形象的理解,并非秦汉之际"皇帝"号成立的初始含义,而是来源于后来学者和政治人物在谶纬思想和"三皇五帝"史统下对"皇帝"名号含义进行的重构,此外,也与汉代由旁支入奉大统的皇帝"尊父为皇"的历史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7.
30年代徐要办《天地人》杂志 ,给朱光潜先后写了两封约稿信。朱光潜便于 1936年 1月 7日夜里给徐写了一封长信 ,约 40 0 0字。因信中谈论了不少问题而颇有价值。朱光潜说 :“我常觉得文章只有 3种 ,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 ,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 ,再次是向许多人说话。第一种包含诗和大部分纯文学 ,它自然也有听众 ,但是作者的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 ,这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这一类的文章永远是真诚朴素的。第二种包含书信和对话 ,这是向知心朋友说的……这一类文章的好处是家常而亲切。第三种包含一切公文…  相似文献   

8.
《华夏人文地理》2004,(4):55-55
这两年有些注定要被我们永远牢记的人走了。他们的思想、学术、言行形象将永久铭刻在历史上。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相似文献   

9.
张蔚琼 《沧桑》2011,(1):247-248
红娘是《西厢记》中为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起牵线搭桥作用的侍女,在今天看来早已脱离了她丫鬟的身份,成了一位成就人间美满姻缘的"月下老人"。而"红娘"更成为这类形象的"专有名词",可见其影响之深。红娘成就崔张好事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都反映了她这个青春少女的特有心理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旅游纵览》2014,(4):324+326
在海明威《老人与海》,我被老人的英雄事迹所吸引。这位老人,圣地亚哥,海明威在他的行为中具有让人欣赏的英雄品质。有许多的读者说,在这则故事中这位老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将对小说的主要内容作简单的叙述,揭示小说的中心思想,我们通过介绍小说作者海明威的传奇一生,指出作者与小说主人公的诸多相同之处,其中最相似之处便是都具有"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对小说中"英雄主义"形象的分析,深刻体会"英雄主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倡导这种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徐艺宁 《神州》2012,(21):2
从表象上看《伟大的盖茨比》一书描写的是一段男女之间被束缚的爱情故事,但从深层次讲,这个故事包含了对社会阶层的讽刺和对堕落的美国梦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的刻画,恰到好处地记叙了上流社会人们醉生梦死,灯红酒绿和道德败坏的生活方式。而故事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似乎与众多典型上流社会人士格格不入,作者也从未刻意将"伟大"一词与他联系起来,但从故事的开端到结尾,从盖茨比敢于为梦想做任何大胆出格的事,到他年龄渐长,在残酷的现实中一心守护着他的梦想。读者们不得不敬佩他伟大的忠贞和卑微的理想主义。伟大的盖茨比并不是伟大的代名词,他与众人一样,有着无比光辉的闪光点,和可悲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2.
李莉 《百年潮》2003,(8):12-19
不应该淡忘的历史历史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正面经验如此,反面经验同样也如此。人在摔了跟头、受了挫折、吃了苦头之后所得到的教训往往一辈子受用不尽,所谓创巨痛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本期李莉的文章将人们带回“文化大革命”初期那个内乱的年代。文章所写主人公是当时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琪,1966年5月被点名批判,同年7月含冤去世。本文作者是李琪的妻子,她不仅讲述了此前尚不为人知的许多情节,有助于历史的研究,而且文笔也生动、凄厉,具有震撼力。作者文末说:“这种刻骨铭心的悲痛永远不会淡忘。”是的,这确实是一段不应该被淡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春丽 《神州》2012,(18):9
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高超,其主人公林黛玉的话语尤其值得研究。本研究利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合作原则为主要理论框架,分析小说中林黛玉话语的会话含义的产生及内容,并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4.
肖从礼 《丝绸之路》2011,(12):11-15
本文主要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对上博楚简,包山楚简,金村八墓战国秦国银器铭,敦煌、居延汉简中与"中舍"相关诸词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中舍"一词在各个时期不但写法有别,而且具体含义亦不相同。上博楚简中"中余"为楚王侍御之官;包山楚简中"中舒"为掌官府财物出入之官;金村八墓战国秦国银器铭中"中舍"为秦国制造工官;汉简中"中舍"既指"从者",又指"从者"居住之所。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谓明后严嵩时期,是指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革职后到明亡之间的一段时间。所谓史学生态,则包括国家的史学行为和民间的史学行为两个方面。严嵩作为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近年来为之翻案辩解的人日渐增多,哪一个应该是真实的严嵩形象,考查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分析后严嵩时期的史学生态,无论国家的史学行为还是私人的野史稗乘,都对严嵩的形象都有或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严嵩,就不能不追问和分析后严嵩时代的史学文本背后的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既要意识到徐阶、王世贞等对严嵩负面形象建构的影响,也要意识到艾南英等竭力为严嵩开脱者与严嵩的乡谊关系,结合思考,庶几可以接近真实的严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苏越 《神州》2013,(33):118-118
大凡语文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学生总是重理轻文?"每当看到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时,我的心情总是格外沉重,不为别的,只为了不愿见到那永远不变的答案──不喜欢。为什么会出现这令人不快的局面?细问之,原来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语文学习观在从中作梗。练习册、考试卷扭曲了语文。在学生的心目中,仿佛看拼音写汉字就是语文,组词造句就是语文,近反义词就是语文,词语搭配就是语文,改病句就是语文……她变得面目狰狞,杀气腾腾;她干瘦如柴,毫无情趣;她狭隘自闭,难以沟通。厚重的她,变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17.
高涛 《神州》2012,(17):1-1
《围城》这个故事,钱钟书采取独特的视角,开辟出了一片文学的新视野,从而给中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和平淡基调三个方面对《围城》一书"围城"意象的体现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李艳 《神州》2013,(17):14-1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个和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家,郁达夫因其具有的天生悲观精神使得他创造了众多的沉沦者的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命运悲惨,他的作品也常常流溢出世纪末的感伤情绪和颓唐气息,因此这些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就对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和"零余者"的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蔡荷 《神州》2012,(32):5-6
浮舟是"源氏物语"中作者作为贵族女子教育方面的反面素材塑造的典型人物。浮舟一方面端庄美丽、聪慧灵巧、心思细密,另一方面胆小、逆来顺受、自私、虚荣、见识不足。为了逃避三角恋造成的不可收拾的局面,浮舟选择投河自尽,但最终并没有投河。浮舟在小野出家,在深知与薰大将复合无望的前提下永远地脱离了俗世。  相似文献   

20.
在村上春树小说的人物谱系中,牛河是一位鲜活的、经典的存在。这位靠着在村上小说中跑龙套起家的人物,在《IQ84》中上升为作品的第三号主人公。牛河形象是在受到社会戕害的负面效应与长期影响下产生的,不但活灵活现、纵横捭阖,游弋在作品的艺术世界中,是作家小说人物整体构想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存在;而且面目并不可人,行为方式甚至很难被人接受。因此在表现日本社会危机的本质特征方面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小说艺术中的“这一个”。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读者和批评界对长篇小说主要人物概念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