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晋国自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建立到晋静公迁为庶人而灭亡,大约经历了600余年的历史。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晋国史和晋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成果频出。由于篇幅限制,仅将文献研究状况略述如下,考古方面的成果容另文介绍。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研究春秋列国中,晋国在政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其能够称霸一个半世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者们试图把晋国政治中一些优于他国的方面作为切人点进行研  相似文献   

2.
随着晋景公迁都新田,晋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田时期。新田作为晋国后期都城,自景公十五年(前585)迁都至晋静公二年(前376)三家灭晋而“晋绝不祀”,历经十三世国君209年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晋国化即称作“新田化”。新田时期连结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属于春秋和战国相交的过渡期,因而在春秋战国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折意义;这种转折意义直接规定了新田化的发展格局,也集中突现出新田化的内涵特质。  相似文献   

3.
《文史月刊》2022,(11):4-23
<正>第71集:侯马盟书再世档案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侯马盟书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为完整的古代档案。山西简称晋,源于3000年前,这片土地属晋国。晋国在历史上存在了600余年。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最有实力的一位霸主,从其肇始,晋国称霸长达一个世纪。春秋末年,晋国被魏、韩、赵三卿瓜分,史称“三家分晋”,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4.
畅海桦 《沧桑》2009,(1):16-18
范氏原是晋地古唐国遗留的著名宗族,西周后期由于政治避难而逃奔晋国。从春秋中期时范氏得到晋侯重用,直到三家分晋时的37年前,被驱逐出晋国政坛。期间,范氏除长期担任晋卿外,还拥有世代担任晋国理(法)官的权利,一直是春秋时晋国举足轻重的宗族,其兴灭对晋国的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范氏家族的兴衰中,勾勒出晋国政治、法律、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岳淼 《沧桑》2012,(1):56-58
春秋时期的晋国可以说是辉煌的。晋国能够称霸长达百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卓越的外交手段,适时运用"战""和"外交方式。史上著名的"吕相绝秦""巫臣使吴""魏绛和戎"正是这两大方式的典型代表。外交方式的适时应用也使得晋国逐渐由原来的"方百里"小国变为后来称霸百年的大国。  相似文献   

6.
晋国从受封之时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小国发展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五霸之一。其中除了政治人文因素之外,自然环境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正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晋景公迁都新田以前,即公元前585年之前,晋都一带的自然环境对晋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一部晋国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春秋史。在众多晋国国君中,最赫赫有名的,自然是非晋文公莫属。他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强盛一时的楚国,"取威定霸",确立了晋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这固然是晋文公本人主观努力、麾下三军将士效命的结果,但同时也是春秋以来晋国长期发展壮大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晋献公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谢乃和  李腾 《史学月刊》2023,(10):21-33
“曲沃代翼”常被中国古代史书作为东周晋国史的肇端,其缘由不仅在于它是春秋初期发生在晋国的小宗篡夺大宗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也是晋国从周王室之侯伯到诸侯霸主身份转化的关键性转捩点。它不仅直接导致了晋国“新”“旧”政权的更替,而且还是周代权力结构从西周王政向春秋霸政演进的标识性事件。该事件的肇始者晋国桓叔,是在前有殇叔自立、后有文侯夫人干政的背景下开始代翼图谋的。代翼后的曲沃宗子积极构建晋国新政权合法性:对外积极寻求获取周王册命使其晋君身份合法化,对内则从自觉意识、迁都、书史、祭祀和宗法等方面着力进行政权合法性建设。晋国曲沃一系在“曲沃代翼”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国家治理理念,不仅形塑了随后晋国霸主政治的底本和理念,而且对晋国历史走向和春秋霸政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晋城名号向无定说 ,计有因春秋封晋君于高都说 ,因奉祀春秋晋国君于高都说 ,因地处春秋晋国封域说。无论那一种说法都与公元三世纪之司马氏晋国无关。本文旨在说明晋城名号不仅仅与春秋时代的晋国有关 ,且与后来的司马氏晋国有关。晋城名号应当是春秋晋国与司马氏晋国的合璧  相似文献   

10.
阎海燕 《沧桑》2010,(1):86-87
晋国从受封之时“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小国发展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五霸之一。其中除了政治人文因素之外,自然环境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正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晋景公迁都新田以前,即公元前585年之前,晋都一带的自然环境对晋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陕劲松 《沧桑》2010,(6):108-110
春秋时期,晋国和相邻的周边各戎狄民族由于力量的此消彼长,双方时常发生冲突。在晋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北方的戎狄部族成为晋国在处理外交关系时必须重视的关键对象。晋献公的"启土"和晋悼公的"和戎"虽然是晋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完全相反的政策,但是在晋国开拓领土的根本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就二者比较而言,"和戎"政策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贾建华 《沧桑》2009,(3):5-7
晋国纵贯西周和春秋两个时期,其婚姻形态如同姓不婚制、同姓婚制、媵婚制、丞热婚制和“通”等,宗法色彩和政治色彩特别浓厚,既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婚俗遗存,又形成了晋国在婚姻形态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春秋后期,晋国有个叫豫让的人,很有才华。他先后到上卿范氏和中行氏家当过家臣,可惜不被重用,于是改投到正卿智伯门下。智伯很欣赏他,尊他为上宾,人前背后,恭敬有加,遇上要事,都会跟他商量。豫让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就在这个时候,智伯跟当时晋国的另一重臣赵襄子发生武装冲突。智伯兵败,被满门抄斩。豫  相似文献   

14.
晋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时间延续了108年,历年出土的青铜器极为丰富。晋国铜器多精品,春秋中叶以来晋国青铜艺术由西周青铜艺术风格转变为具有鲜明区域性与地方性的青铜艺术风格,以晋国铸造的青铜器为首构成了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类型。特别是1988年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晋国赵卿墓,出土器物中青铜礼乐器、日常生活用具品种齐全,形式多样,有的器体硕大,有的器形前所未见,可作东周时期晋国青  相似文献   

15.
自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虞之子燮你改国号为晋后,晋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晋国国势强盛,疆域扩大。到春秋晚期,国中权卿争权夺利,互相兼并,最终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自立。在晋国历史上,董氏家族世代为其史官。从先秦史官的职责来看,无论是从事占卜、掌管典籍、辅助治国、劝谏国君还是记载国事,都是涉及当时国家重大政治内容的活动。由此可见,史官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董氏家庭成员的政治活动,探讨严明国史官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从春秋早期开始,晋国向外扩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晋文化.春秋中期之后,三家分晋,晋国变成了韩、赵、魏三国,晋文化也衍生为三晋文化,从山西走向中原.豫西和豫北曾是晋国的范围,韩、魏的版图主要在河南,赵国也涉及到豫北一部分.因此,晋和三晋均与河南息息相关,晋文化和三晋文化自然在河南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在春秋众多诸侯国中,晋国是十分特殊的。晋国自封虞封唐起立国,到三家分晋,享国六百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晋国经历了南征北战、外侮内乱,逐渐建立起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晋献公鉴于曲沃代翼的历史教训,以及国内桓庄二族的现实威胁,采用大夫士蒍的计策,诛灭群公子,同时将自己的儿子驱逐出国,使晋国成为了一个内无公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董媛 《沧桑》2014,(5):13-14
春秋时期,群雄并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空前发展的时期,晋国是这一时期颇具实力的大国。身为晋人的师旷曾侍奉晋悼公、晋平公两朝,位居大夫,人人皆知其因精通音律而被尊为一代音乐大师。但除此之外,他还懂政治,通军事,与祁奚、叔向等先贤齐名,提倡以德治国,推崇民贵君轻,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时期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八年,山西省考古所和太原市文管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附近联合发掘了一座晋国正卿赵氏墓.编号为 M251,获得了一大批造型优美制作精致的青铜器,堪称中国青铜艺术瑰宝。就其种类而言,可谓“礼、乐、兵、舆(车马器),四类齐备”,各类青铜器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其它同时代同一类型墓葬。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而赵氏又是春秋晚期晋国执政者,所以,这批青铜器代表了当时青铜制造技术与工艺美术的一定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代,除了楚国以外,各国均普遍设立了相职。大致说来,战国时代的相职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以三晋为代表的相国(相邦)制和秦的丞相制。本文拟对这两种相制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作简单论述。一三晋的相职,先起源于春秋末年晋国强大的世卿世族家臣制度。春秋末年,随着世族世官制的破坏,一种新的官僚制度逐渐地在世卿世族家臣制度中萌芽。这时,晋国强大世卿世族就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设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