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北方民族相继活跃、逐鹿中原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新一轮文化交融、民族融合的文化大发展时期.而壁画作为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辽金元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从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研究该时期的珍贵材料.本文通过综述辽金元时期壁画研究,大致总结了辽金元时期壁画特点与壁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内涵,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即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甘肃地区所出土的几座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全貌,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生产、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云 《黑龙江史志》2013,(21):89-90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西方文化、经济、佛教艺术的集散地,在这里形成了敦煌石窟替我们保存了从魏晋到宋元一千多年的形象的艺术和文化史料,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壁画,在这其中隋唐时期敦煌壁画才真真摆脱了西方的佛教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敦煌壁画的造型入手,分别研究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菩萨、飞天的造型手段及线造型的艺术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将隋唐时期敦煌壁画造型手段、特点及线造型的艺术形式应用到当代人物画当中。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现存的寺观壁画中,繁峙岩山寺壁画堪称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壁画不仅向世人传播了佛教教义,也向我们传递了宋金时期的社会信息。同时佛教世俗化成为这个时期佛教艺术的特点,挖掘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探究宋金时期的社会思潮,对全面认识宋金时代乃至后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严静等 《文博》2014,(2):92-96
北凉时期的天梯山1窟5号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由于抢救性搬迁,加之长期未再做保护处理,壁画出现了多种病害。针对该幅壁画的病害,对其进行了画面的清理保护,背部石膏、水泥支撑体的去除,背面修整加固,更换支撑体,以及壁画做旧处理。选择的保护修复材料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同时兼具了可再处理性;壁画支撑体的制作选择质轻又高强度的蜂窝铝板、碳纤维,工艺上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既保证了强度和耐久性,也考虑了日后更换问题。同时收集原土对壁画四周填泥做旧,确保其合理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丝绸之路》2013,(22):12-13
由于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俗文化中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婚俗礼仪,又兼容西域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从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婚俗文化。从保存下来的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可以详细了解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嫁礼俗。  相似文献   

7.
侯宗辉 《丝绸之路》2009,(10):89-90
明清时期陇右地区的画家数量众多、作品丰富,文人画气息浓厚,宗教壁画艺术、水陆画艺术成就非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画家的初步整理,对其地理分布、艺术风格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吴丽红 《新疆地方志》2005,(3):47-47,63
阿艾石窟正壁绘“西方净土变”,壁画保存完好,人物线条严谨柔美,表现形式及手法类似于盛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左右两侧条幅“十六观”形成一幅中堂式画卷。石窟两侧壁绘“文珠师利菩”、“卢舍那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玄佛、菩萨右上方均有汉文榜题。  相似文献   

9.
张晓东 《华夏考古》2011,(2):106-113
本文以蒙元时期墓葬材料中经过族别确认的蒙古人壁画墓为研究对象,尝试以文献为依据,分析蒙古人壁画墓中墓主位次的变化,再结合壁画题材,将蒙古人壁画墓分为蒙古时期、元代早期和元代晚期三个时期,并简单探讨其特点和演变.  相似文献   

10.
高策 《沧桑》2011,(1):265-265
《宋元时期山西寺观壁画中的技术成就》是青年学者徐岩红独立完成的一部学术性专著,该书以宋元时期山西地域内的壁画文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新的研究范式进行积极探索和挖掘,详细地阐述了其艺术的复杂面貌与技术的多种手段,丰富了研究的成果。作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及研究成果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承继艺术文脉,以抒写灵性为基调;开拓研究路径,奉科学技术实验与人文精神关怀为研究之圭臬;更换研究视角,认真梳理了山西宋元时期的壁画断代史。  相似文献   

11.
杨泓 《文博》2011,(3):3-8
西安新发现的两座汉墓壁画绘制技法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理工墓壁画受楚风影响,而曲江墓壁画是否受秦文化影响,还需新的考古资料印证。这两座汉墓壁画解决了汉墓壁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为西汉绘画史提供了考古标本。三国时期,大墓室壁画在中原、关中地区几乎绝迹,只在边远地区还存在,直至北周墓壁画的发现,期间壁画的发展也是有线索可寻的。隋墓壁画的风格虽可追溯至北周,但已经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到了唐代才完成了新的壁画风格。  相似文献   

12.
酒泉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桑蚕业西传的重要通道。现存史料证明,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已经从内地引进了植桑、养蚕、缫丝和织锦技术。近些年在酒泉、嘉峪关一带考古发掘了几十座魏晋时期的墓葬,其中发现大量壁画展现了当时桑蚕业的场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艺术诸如在石窟建筑、壁画艺术、重修情况等方面的程式化表现 ,并以曹氏归义军时期“画行”“画院”、曹氏政权自身特点、五代宋时敦煌佛教的世俗化与社会化、曹氏重修活动等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程式化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历史文献的记载还是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来看,在我国历史上的西汉和东汉时期,都产生和存在一定数量的裸体画像和裸体雕塑,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直到目前还很少有人对此做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就汉代裸体画像和裸体雕塑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艺术成就,提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汉时期的裸体画像和裸体雕塑两汉时期的裸体画像既有文献中记载的,又有从壁画中、帛画中、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铜镜中发现的形象。 (1)最早的壁画中的裸体形象,见于西汉景帝时的鲁恭王在曲阜所建的灵光殿,其壁画中画有太古时代的裸体怪形。东汉时的王延寿曾作《鲁灵光殿赋》予以描述。 (2)西汉广王川刘海阳宫中的壁画中有男女裸体形象。而东汉时的张衡在《同  相似文献   

15.
东晋建康兽面瓦当来源于西晋,其源头当在中原洛阳地区新莽时期的壁画兽面。汉晋建筑构件中的兽面使用经历了从地下墓葬到地面建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汉晋墓葬制度的区域变化有关,其根源在于早期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敦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敦煌贾俊霞自从一九○○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瞩目。中外学者纷至沓来,对敦煌遗存(壁画、雕塑、题记、建筑)和藏经洞遗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从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等各大面加以研究,形成了以敦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宋金元时期的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帷幔图像,它们在画面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且形制与表现形式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对不同装饰在不同空间的帷幔图像分别进行形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帷幔所承担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来,因工作需要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得到了难能可贵的机会去实地考察西藏各地区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艺术遗存,并展开了调查研究。我看到了西藏各地风格迥异、结构特殊的古建筑,以及珍贵罕见的佛像、壁画、唐卡等,藏族先民开拓创新的智慧和优异的艺术成就,令我赞叹。  相似文献   

19.
魏晋墓壁画砖以生动、鲜明的墓室壁画,表现了魏晋时期的美学概念,是魏晋时期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依据.文章从果园墓群魏晋墓壁画砖形成的文化环境为切入点,研究魏晋时期酒泉地区附近河西走廊的文化环境及墓室壁画形成的原因,深入分析了果园墓群为祭墓壁画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赵莉 《丝绸之路》2009,(22):24-25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就有伏羲、女娲崇拜习俗。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多见伏羲、女娲图像,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特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时期墓葬中,有绘伏羲、女娲的帛画。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图像,填补了这一题材向西传播途中的缺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