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意志民族曾对人类作出过伟大的贡献。16世纪初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乃至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恩格斯称之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一历史事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近日读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孔祥民著的《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一书,受益非浅。该书是著者在研究了上述成果,并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国内第一部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概括起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著者不仅广泛汲取了国内外、特别是像戚美尔曼、林赛、斯米林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且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详尽地论述了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事件全过程和历史结局,论述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论述了农民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毕生坚持学术著述,直至晚年仍孜孜不倦。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只简要介绍他论及的考据方法,以及考据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这是根据个人学习体会整理而戚,一管之见不足以窥全豹,误解更属  相似文献   

3.
利奥波尔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年),十九世纪德国和西方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以标榜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兰克学派”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 1795年12月21日,兰克出身于德国图林根维歇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父为律师。他在邓恩多夫和舒尔普福塔接受了初等教育,学习古典文学的知识。由于他刻苦学习,在初学阶段就为其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学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对此,使他终身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史学集刊》2019年第6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关于纳粹历史的叙事经历了很大转变。纳粹史的书写不仅能反映出德国历史学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同时亦是历史学家史学良心及对自身政治使命定位的映照。战后至今,德国历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6,(2)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5年,钱学森先生曾经给不过20来岁的戚发轫上过导弹概论的课。戚发轫当时不明白“他这么大一个科学家为什么给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上课?”后来戚发轫自己想通了,“他就是从事业出发”,就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戚发轫并不是带着纯粹怀旧和浪漫的情怀,来谈一个“虚无缥渺”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他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和空军,国家会被人欺负;因此在报考大学时,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填的都是  相似文献   

6.
<正>1.卡尔·马克思纪念币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市),犹太裔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家、革命社会主义者。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等,他的一些著作是与挚友、  相似文献   

7.
启蒙史学家席勒刘新利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年)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曾受聘于耶拿大学担任历史副教授(1789-1791年),并撰有3部史学专著:《联合的尼德兰脱离西班牙统治的独立史》(1788年,以下简称《尼...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关于纳粹历史的叙事经历了很大转变。纳粹史的书写不仅能反映出德国历史学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同时亦是历史学家史学良心及对自身政治使命定位的映照。战后至今,德国历史学家的纳粹史叙事经历了保守叙事、批判叙事、新修正主义叙事、"受害者"与"抵抗者"叙事四个发展阶段。隐藏在此进程背后的是历史学家们史学良心与政治使命的纠葛。经过七十余年自我拷问式的思考,德国历史学家们最终通过政治使命的升华,实现了二者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9.
《纵横》2013,(10):F0002-F0002
2013年7月26日,中国文史出版社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十戚发轫作“中国人的航天梦”专题讲座,为大家讲述他所亲历的中国航天往事。戚院士从事航空事业60余载,他的经历堪称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德国社会史研究的今昔——德国社会史学家科卡访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8月 31日 ,笔者受《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编辑部的委托 ,在柏林访问了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于尔根·科卡教授。于尔根·科卡 (J櫣rgenKocka)出生于 1941年 ,曾先后在德国马堡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美国查珀尔希尔大学学习历史与政治学。他在1973—1988年间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 ,自 1988年以来在柏林自由大学任历史学教授。科卡是联邦德国社会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国际史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 0 0 0年 8月在奥斯洛举行的第 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 ,于尔根·科卡被选为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下面…  相似文献   

11.
"曼施坦因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军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制定的西线作战计划。其核心是集中装甲部队在阿登林区突破盟军战线,合围并歼灭盟军左翼。1940年5月,曼施坦因的构想得以成功实施,盟军左翼被消灭,为德国取得法兰西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曼施坦因计划"能够成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德、法双方的战略计划的核心行动分别是德军在阿登林区的突击行动和盟军左翼推进至比利时的行动,两者间由此产生了互动效应;其次,"曼施坦因计划"本身的优势和计划核心行动的坚决实施;再次,先进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冷战的结束,有关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局面。形成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路易斯·盖迪斯(JohnLewisGaddis)称之为“冷战史新研究”(TheNewColdWarHistory)的一种新的国际学术潮流。德国学者迪特·海茵茨希的德文新作《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1945—1950年苏联与中共关系研究》(以下简称《历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本引人注目的专著。海茵茨希是德国著名的中、俄问题专家。他于1997年夏退休前,长期担任颇负盛名的德国联邦东欧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兼亚洲部主任。早在70年代末,他所著《1923—1927年…  相似文献   

13.
雷海宗早期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海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文化形态史观(或称历史形态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早期学术活动期间(1927—1949年),以德国斯宾格勒(O·Spengler)的历史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进行了独创性的发挥,得出了著名的中国文化的两周论。在长期的史学实践中,他又以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了西方严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联邦德国(原西德以及统一德国)的社会史学派涌现出了许多扬名国际史学界的历史学家,其中被誉为"柏林共和国的历史学家"的海因里希·奥古斯特·云客乐(Heinrich August Winkler)是近些年来特别引人瞩目的一位。云客乐于1938年出生在德国东普鲁士的科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个知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联邦德国爆发了若干大规模的史学争论。这些争论一方面反映了德国历史学家勇于争论、更善于争论的精神;另一方面反映了史学争论在新的媒体社会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文试图在对争论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基础上,以费舍尔争论、历史学家之争和戈德哈根争论为代表,勾勒史学争论从学术论争到公共论战的路径演变,分析德国历史科学与公共领域和大众媒体的关系,并且从历史学家就此受到的挑战及其应对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马克&;#183;布洛赫是国际知名的一代大史学家,当代最大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末法国出版的《历史科学辞典》称他为“本世纪两到三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或许,是他给予了历史科学的变革以最具决定意义的也最为持久的影响。”令史学界痛惜的是,这位公认的国际史学大师1944年6月死于德国法西斯的屠刀之下,时年58岁。  相似文献   

17.
张宪文 《民国档案》2001,(3):110-111
今年5月中旬,德国埃尔福特大学东亚史研究室中国研究主任墨轲博士来南京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见面后第一句话就说:在他来中国的前几天,他的老师费路(Roland Felber)教授,不幸因病逝世。我听到这一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因为德国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而且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感情真挚的好朋友。费路教授自1990年即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病,曾经三次住院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格哈德·A.李特(Gerhard A.Ritter)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批判社会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特1929年出生于柏林,二战后在柏林自由大学求学期间曾担任德国史学泰斗弗里德里希·迈内克(Friedrich Meinecke,一译梅尼克)的学术助手,并成为迈内克在纳粹时期流亡美国的学生汉斯·罗森伯格(Hans Rosenberg)在柏林任客座教授期间的第一批德国学生。作为罗森伯格的批判社会史理念在联邦德国的主要传承人,李特在德国社会史研究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并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史研究人才。他最为有名的学生于尔根·科卡(Jürgen Kocka)认为,李特对德国社会史研究的贡献"至少与汉斯·罗森伯格一样大"。李特在德国政党史、议会与选举史、福利国家史、工人史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与其他批判社会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不同,李特并不认为社会史必须独霸史学界,而是可以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分支包括传统的政治史和睦相处。李特因其学术成就与包容性在联邦德国史学界受到同行的广泛认同,1976—1980年曾任德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并在1990年德国再统一之际担任原东德历史科学重建工作的领导人。李特先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在2006年的古稀之年还推出了广受赞赏的力作《德国统一的代价——再统一与社会福利国家的危机》,~((1))并因此获得了德国史学界的最高奖项——历史学家奖。他虽然身为社会史研究的先驱,但并不歧视外交史研究。2013年,已经84岁的他又出版了外交史专著《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外交部与与德国的统一》。~((2))就在同年11月初,李特先生应邀参加"北京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并于11月5日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作了关于德国社会福利国家史的学术报告。老先生精力之旺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此前一天,笔者对李特先生就德国历史与历史学作了专门采访。由于录音的整理与核对花费了较长时间,再加上其他工作的影响,采访文稿未能及时发表。鉴于老先生身体之硬朗,笔者以为,再晚也能让他看到这篇采访的中文版,不料在去年6月末收到李特先生的学生魏斯(E.Weis)先生转来的噩耗,说李特先生已经于6月20日以86岁的高龄在柏林逝世。本刊特此发表这篇两年前的采访,以介绍与追悼这位杰出的德国史学前辈。~((3))  相似文献   

19.
弗里茨·斯特恩是当代最著名的致力于德国史研究的德裔美国历史学家。他专长于文化史研究,旨在揭示德国近现代史上"文化资产阶级"普遍存在的"非自由主义"精神状态,并详细剖析了犹太人群体中的"身份焦虑症"。他立志成为一位"入戏的观察者",但以政治教育为目的、以类型学为方法的历史研究,在学界仍然存在异议。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与马克思、涂尔干并称为20世纪世界学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1919年,韦伯在慕尼黑为一批青年学子发表了"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的两篇专题演讲。这两篇演讲稿不仅浓缩着韦伯学术思想的精华,也是他作为当时一名"精神贵族"式的德国知识界领袖,对其时代思潮所做出的十分个性化的思考与回应。近年来,伴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