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金存 《神州》2011,(9X):25-25
在古希腊,宗教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希罗多德《历史》中有深刻印证,本文通过对《历史》文本的剖析,认为宗教因素在战争中被古希腊人看做是起过重要甚至是关键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希罗多德著《历史》卷首冠有一段开宗明义的序言,其核心概念“探究”(historia)与其他几个相关联的概念构成一个特殊的、意蕴深厚的语义场,对于读者领会整部《历史》的旨趣至为关键。本文将该序言置于早期希腊思想史的语境(主要是荷马史诗传统与新兴的伊奥尼亚思想)之中加以考察,旨在提出《历史》序言的结构、内容和功能与荷马史诗的序诗,尤其是与《伊利亚特》的序诗存在着多重的互应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希罗多德的“探究”虽然是一种新的认知方式,但更多地沿袭着荷马史诗的传统。通过“叙事”(logos)来展示自己的“探究”的希罗多德,就实现保存荣耀的目的而言,既是史诗诗人的竞争者,亦是他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不少学者从书写风格、叙事方式、材料的使用以及写作的目的和动机等多方面,质疑希罗多德历史书写的真实性,进而否认其作为史家的身份以及古典史学与现代史学之间的传承关系.面对诸如此类的质疑与挑战,又有许多学者撰文维护希罗多德作为史家的声誉.本文正是以希罗多德研究中这两种学术思潮为背景,通过对希罗多德著作产生的思想背景、文化语境及其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叙事逻辑等方面的考察,力图从思想史的角度综合论证,希罗多德所开创的这种写作体裁是古代希腊人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它与后世的“历史学”有着实质性的关联与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李维以其巨著《建城以来史》奠定了他在古罗马史学中的卓越地位。他秉承西塞罗的史观,在记述罗马自建城以来历史的过程中,既强调历史内容的真实可信,又措意于叙事形式的优美动人,历史的真实性与叙事的艺术性成为他历史编纂观的一体两面。李维以精妙的修辞手法具体再现罗马历史时,虽以史料为依据,但有时却为增强戏剧化效果不免夸大其词,偏离了他所追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中东铁路是沙俄侵略我国东北的产物,该路自1903年建成至1952年先后经历了沙俄独家控制、日俄(苏)分段控制、日本独家控制、中苏共管、中国完全收回路权等五个历史阶段,中东铁路命运的变迁也是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侵略势力由盛转衰直至消亡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的坎坷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茜  章易 《文史天地》2004,(10):46-48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始编撰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1772年)。清初,空言义理的宋学衰落,汉学代之而起,博览群书、考订经史、辑佚书籍之风大盛,从而出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性总结的要求。《四库全书》的纂修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而乾隆年间呈现出的“盛世”景象,又为大规模文化建设创造了  相似文献   

9.
这篇论文,作为批判中国正史东夷传记事史料的第一步,整理了《史记&;#183;朝鲜传》、《汉书&;#183;地理志》、《汉书&;#183;王莽传》的朝鲜观、朝鲜王者观。作为中国正史朝鲜关系记事的发端的《史记&;#183;朝鲜传》其史料价值从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可是,其记述是以汉武帝出兵朝鲜为中心,对朝鲜的历史几乎没有表示关系。而且,其东夷王者观是理念化的,中国亡命者都变成其地的王者,并在统治东夷诸族的同时,作为藩属的王而服从于汉王朝。在《汉书》里,朝鲜观及其王者观是多样化的,但与《史记》一样也是理念化的,未客观地描述实际情况。《汉书&;#183;朝鲜传》几乎原封不动地借用了《史记》的记事,在《地理志》郡县条分注里,把箕子、卫氏两朝鲜国,异民族的真番、朝鲜、高句丽诸国安置于乐浪郡、辽东郡、玄菟郡,设定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朝鲜国。在《地理志》分区条里认为,包括朝鲜国在内的东夷诸民族是顺从的,他们之所以彬彬有礼,是因为遵守了箕子之教,由于中国人亡命者变为王者并进行了教化,因而出现了理想化的境地。在这里,可以说找到了朝鲜王者的理想像。与之相反的东夷王者观在《王莽传》中可以看到,王莽把高句丽侯驺认定为异民族的王者,将其抹杀是皇帝的任务。《史记》《汉书》的朝鲜观和东夷王者观不是从客观的史实产生出来的,其记事的史料价值也并不那么高,但给予后世正史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0.
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在西汉历史上有政策调整的意义.此次会议上双方辩论所形成的《盐铁论》一书,既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历史著作和历史评论之书.该书史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深刻反思了汉武帝末年的有关政策,再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思考,真实地反映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丰富了中国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   

11.
史海波 《史学集刊》2005,51(4):64-69
古代埃及人认为,世界在创建之初创世之神就创建了神圣的宇宙秩序——玛特,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它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是我们理解古代埃及人思想特征的关键所在。以玛特观念为基础,古代埃及人形成了朦胧状态的历史意识,包括神人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创世与王权、历史的作用等。古代埃及人正是以此为基础认识过去,发现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波 《史学集刊》2006,44(4):138-143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approaches of the NewDeal Federal Writers' Project and the Columbia Oral HistoryProgram in an effort to reconsider the paradoxical history oforal history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lationshipto how many oral historians today look at their work and thehistory of their field. As it turns out, the theoretical andsocial concerns of the FWP projects are closer to current theoreticalconcerns of oral historians than the work Allan Nevins conducted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Columbia project. The article alsoshows how awareness of the history of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currents that affect oral history projects in general, and theFWP's work in particular—interviews with former slaves,tenant farmers, industrial workers, and members of ethnic minorities—canhelp us analyze and use those materials. It argues that an awareness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in the history of oral historymakes it possible for today's oral historians to have a productivedialogue with their predecessor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4.
左玉河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1):31-38,156,157
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必须把握三重维度:一是探究思想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思想史的时代维度,因为时代维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主题,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方向;二是探究社会实践与思想变动的互动关系,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思想史的实践维度,因为实践维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高度,也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理论深度;三是探究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维度,因为主流维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核心和主脉。  相似文献   

15.
樊波  阮立 《东南文化》2004,(6):72-76
唐代人物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这就是贯穿于其中的强烈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主要是通过对绘画起源的考察,从而将绘画发展视为一个连续而完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代边疆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既是学术研究内在学理自然发展之结果,也与当代社会各界关注边疆问题的历史性反思有着密切关联。对近代边疆史的研究,既不能割裂其与古代边疆史的延续性,也不能拘泥于断代史的话语诠释;既不能忽略边疆问题的殊相,也不要陷入地方史的思维;既要有纵向的深入思考,也要有横向的宽广视野。须从整体思维出发,在全球史视野下审视近代中国边疆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秩序重构的复杂关系,以国家史观念从全局上把握近代边疆问题与中国国家建设之间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师培的民族史研究及对蒙文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有关民族问题的大讨论热烈而持久,这种现象,实为政治上“革命”之需要的产物。晚清革命派以民族问题的探讨为欠,吹响了倒清的号角,刘师培正是有力的吹鼓手。刘的民族学研究,既有政治的意蕴,同时也有一定的学术含金量,对于现代史学中民族史和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是一种专门介绍阴阳学说的古代典籍。现存竹简百余枚,内容有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四时、山水草木、农作物、动物、人事活动、哲学思想等,是研究传统文化与古代思想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 ,对日本学者大庭的秦汉史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 :一、对地上地下材料的高度重视 ,体现在对简牍的出土地、次序的排列等进行深入研究 ,并注重实地考察 ,把握传世文献的内在规律。二、注重实证 ,在全面掌握材料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在含义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强调对象的时代性 ,使研究更为立体。注重历史实态的考据 ,并且注重对文本本身的探究。三、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论。主要体现在注重问题意识 ,重视历史的内在规律探究 ,对史料的整理自觉地运用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世龙 《史学月刊》2006,3(11):13-19
胡适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者。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哲学史著作,建立了哲学史学科的新体系,开创了现代学术史的新纪元。(1)它以科学的方法和可信的史料,创造了全新古典哲学史体系、构想与规范,使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戛然独立,并迈向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进程;(2)它用疑古与实证的方法实践,完成了新学科的创立及从“形”到“质”的转变,开启了崭新的治学门径,对具体的学术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3)它从形式到内容整体手段的全方位更新,不仅具有冲击传统惯性的强劲的反封建之风,又有开拓学术研究新风尚之意义。胡适的哲学史研究,新见迭出,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