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继《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考古学是什么》,21世纪初俞伟超先生亲自选辑了他的第三部考古学论集《古史的考古学探索》①。这是俞伟超先生在病榻上选编而成,也是其生前最后一部学术论集。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下半年俞伟超先生在广州医疾期间,后学多次探望,并就诸多问题请教先生,先生所谈内容涉及人文科学、科学与信仰、水下考古以及考古学与哲学、文学、艺术等关系。先生说自己的人生是人文上的东西,希望学生研究他的人文道路。  相似文献   

3.
孙庆伟 《江汉考古》2020,(2):116-123
<正>班村,河南渑池县黄河岸边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对于很多年轻一辈的考古学生而言,这处遗址已经相当陌生,甚或从未听说。但仅仅二十年前,班村是"新考古学"在中国的试验田,是中国考古学变革的示范区。如今,班村已经彻底淹没在黄河小浪底水库下。班村发掘的推动者和策划人俞伟超,也离开我们将近二十年了,似乎也渐渐淡出了考古学后来者的视线。淹没的班村,真的就该被遗忘吗?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22日,我刊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俞伟超先生进行了专访。俞先生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中国考古学与本世纪中国风雨同舟的艰辛历程,高度赞扬了中国考古学第一代学人为事业作出的不懈努力,极富哲理地阐述了中国考古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发生的研究内容、目标、理论与方法的种种可喜的变化。通篇洋溢着激情与睿智,体现出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的一代学者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5.
名考古学家、教育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湘鄂豫皖四省楚化研究会理事长俞伟超先生,于去年12月病逝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他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回想起同他在湖北考古的日子里,他那不知疲惫地坚持考古实践,艰苦地探索楚化的执着精神,一幕幕感人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6.
由复旦大学教授陈淳编著的《考古学理论》一书,已于2004年8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7.
沈颂金 《华夏考古》2001,(1):102-109
考古学(Archae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即研究古代或古代事物的一门科学.17世纪后,其涵义稍有改变,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进行的研究.严格说来,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但这仅为狭义考古学的定义.广义考古学是指对考古调查发掘所发现的一切遗物、遗迹,包括对各种动植物、矿物等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有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上述为传统意义上的考古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采用放射性碳十四测定年代法、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系统等先进科学方法,发展了一种更加精确的技术,应用于古代人类制品的研究.这些现代技术根本上改变了对历史证据的看法,标志着考古学从研究文化史到研究文化发展过程的转变,这便是新考古学.  相似文献   

8.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嘉欣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3):175-176,F0003
考古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系统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理论一样,由高级、中级、低级三个层次组成。中国考古学发展至今,一直提倡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研究学科问题的最高指导。然而一门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基础的方法指导,也需要提纲挈领的哲学指导,更不能忽视的是各类在发展中的中级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讨论什么是考古学的中级理论,又包括哪些内容,中国考古学与考古学的中级理论的关系,以及考古学中的中级理论对中国考古学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西方考古学,已经处在比较成熟的阶段,成熟表现为对考古学理论的关注,对其他不同学科理论的接受①。而当代西方考古学存在着众多的理论流派,如文化历史考古学  相似文献   

11.
杜钢梅  顾文玲  吴宏彬 《神州》2011,(3X):19-20,22
李渔作为“文人系之建筑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建筑装饰思想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重视环境;尊重个性,重在创新;强调实用与空间相宜;尚平淡雅致,忌奢华等诸方面。李渔的建筑装饰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意识和情趣在建筑装饰上的集中反映,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思想的发扬和光大,它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的考古工作,在陕豫鄂三省交界地区获得了大批西周时期的陶器材料。通过初步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陕豫鄂交界地区西周时期存在一个独特的考古学文化,可以称为过风楼类型文化。本文通过对新出土的陶器材料的简单梳理和归纳总结,推断过风楼类型文化很可能就是西周时期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湖南省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ocuses on archaeological curation repositories and their role as more than mere storage facilities. Archaeological collections are increasingly marshaled to confront anxieties about a seemingly ‘vanishing past’ and to arrest its disappearance. In Maryland, the state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a ‘state-of-the-art’ facility to protect and study archaeological collections in its custody. The facility has become the proxy for the collections and a form of cultural property itself, becoming part of the ongoing process that serves to recast this portion of the state as a place rooted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的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入手,分析了学术界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不一致、时代命名与族别命名的交又与相混的现象,以及考古学研究中对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的使用现状。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密切相关,但二者有许多不同。目前考古学研究对族文化的两种通用方法,应对之作以严格、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播和迁徙是导致考古学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我们既要审慎地对待考古学文化传播与迁徙的复杂状况,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又要从大量存在的文化传播和迁徙的历史事实中尽可能总结出一些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模式,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模式.  相似文献   

17.
考古发掘报告是中西方考古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故使其英译为外国学者理解、接受就成为译者主要的翻译目的。一、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尤金.奈达(Eugene A.Nida)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目的是使交际各方  相似文献   

18.
大遗址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如何将其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并非易事,展示和阐释是最基本的两种方式。展示旨在呈现大遗址的本体及相关信息,阐释是展示的延伸和补充,是运用更丰富的手段多方位诠释大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给观众以更全面的认知。由于大遗址有诸多未知因素.因此对其展示和阐释也不可能是一次性或完结式的,需要随着考古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对近年来就大遗址保护管理层级、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规章制度、经费以及其他大遗址管理相关主题展开讨论的学术会议、科研课题及论文进行梳理,以期管窥大遗址保护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现状,为更深入、系统地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