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参考资料"今年第四期发表了陕西省郿县出土的铜器四件,它器形的瑰丽,铭文的多,为过去所少见。尤其是牺形尊为前所未见的奇品。从铭文知道铸器的人叫"(缘皿)"。方尊、方彝为八月铸,牺尊为十二月铸,非同时所作,所以铭文不同。由铭文的文辞书体看,这殆是西周时代之物。  相似文献   

2.
何尊铭文初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尊于1965年在陕西宝鸡出土,1966年《文物》第一期曾加以报导。最近在清除这件尊的部分有害锈时,发现内底有几个字,当即进行全面除锈,尊底原有破孔一处,损伤三字,现存铭文十二行一百十九字。这件尊圆口方体,口径28.8、高38.8、底纵19.8、底横20.2厘米,重14.6公斤。颈饰兽形蕉叶纹,有蛇纹组合,中段饰卷角兽  相似文献   

3.
陕西郿县李村的李焜同志在一月十七日给陕西省博物馆送来三件青铜器,两件是彝,一件是牺尊,上面都有很重要的铭文。陕西省博物馆于次日即派人前往了解,并带回一件尊和三件陶鬲。据李村李含章同志说,这是他哥哥在一九五五年三月挖苜蓿时发现的。出土后取回放在楼上,一直没有动,也没有给人知道,后来他侄儿李焜说:"古物应该交给政府",这才把它送来博物馆。为了表扬这种保护文物的精神,政府特给予了奖励。在二月十九日又去勘察了一次,铜器出土地点在县城东二里许的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士山盘铭文进行考释。指出该盘为西周中期共王时器,铭文内容反映了西周中期王朝对下属侯国及附庸小国政治上的统治与经济上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盨铭文初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 为保利艺术博物馆所徵集的西周青铜器。器横截面作椭方形,圆口缘,腹壁较直;圈足较矮,足跟外侈;两侧壁上部近口沿处有双兽首形小环耳。口沿下饰对称的长卷尾鸟纹纹饰带一周,腹部饰瓦纹。比较特殊的是,其腹内壁也随外壁的瓦纹凸凹而相应地作凹凸状,这在同类器型中是少见的。器内底有铭文十行九十八字。  相似文献   

6.
汉代铜器铭文中的编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铜器铭文中有不少附记编号。其编号方式有七种。就编号的性质而言,有些是制作时所编的造器号,而更多的是管理与使用时所编的用器号。西汉前期的铜器铭文中附记编号者很少,编号方式也很简单;西汉中期后有编号的铜器数量多,编号方式多种多样。与战国铜铭对照可以发现,战国时期铜铭中的编号罕见,方式也简单,而且战国铜铭中只有使用号而无造器号。这说明战国铜器制作规模小,往往是单个生产;而汉代铜器制作规模大,一般是批量生产。编号的不同,反映出铜器制作规模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曹锦炎 《文物》2011,(6):94-95
《文物》2011年第3期报道了河南南阳春秋楚国彭射墓出土的一批有铭铜器,器主为彭子射,简报作了很好的释文[1]。读了之后,觉得2件尊缶  相似文献   

8.
继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之墓发掘以后,仅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零年间,先后在湖北省隨县诸地,文有五、六处青铜器出土。其时代早至商代晚期,下限及于战国,这些铜器造型十分精湛,并铸有铭文,《考古》82年第二、六期,《文物》82年第十二期分别发表了这些资料。读后,发现简报铭文尚有未释字和考释可商报之处,又见于《文物》82年第六期《湖北隨县刘家崖、尚店东周青铜器铭文补释》一文,对上述部分铜器铭文提出订正意见,读后也觉仍有可商之处,笔者适有机会,参观了随州市博物馆所藏上述诸器铭文,现将墓一孔之见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徐铜器铭文零释王辉今所见徐国有铭铜器有王鼎(《三代》4.9.1)、庚儿鼎(《考古》1963年5期)、宜桐盂(《周金》4.39)、儿钟(《三代》1。53)、王孙遗者钟(《三代》1.63)、儿钟(《三代》1.50)、徐王子钟(《录遗》4)、王义楚(《三代...  相似文献   

10.
枝江县近年陆续出土了一批周代青铜器,出土地点确切,有一定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柱足鼎一件。1987年春出土于百里洲赫家洼遗址。通高22.7厘米,口径26.2厘米,腹径24.8厘米,腹深11.6厘米、长方形附耳,耳外饰凹弦纹两周。口沿斜折、尖唇、三柱足。腹部饰窃曲纹,底部有烟炱。腹部一侧残损,口沿不规整,底部有三角形合模铸痕,器型及纹饰体现春秋早期作风(图一:1)。  相似文献   

11.
周筠  陈静 《文物春秋》2010,(3):51-57,66
满城汉墓共出土铜器600余件,其中30件刻有铭文,计52处近800字。这批铜器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前期器物刻铭的面貌,对研究西汉的度量衡制度、诸侯国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本文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对刻铭重新做了录文,更正了个别错讹之处,并分别做了考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新出现的铜器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镇烽 《文博》2008,(2):6-9,封2-插1
2005年到2007年,我先后见到一些新出现的青铜器,对于有铭文者,随手作了记录,并拓印和拍照.这些铭文对研究上古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特介绍出来,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四期所载陕西郿县出土的四件有铭铜器,就其形制和铭文来看,都是很重要的。罗福颐先生在第五期已经作了扼要的考释,我们在此只补论下列几点:(一)铜器的名称:四器中的动物形器,原报导称为"牺尊",是不妥当的,它是一匹蒙古型的马,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7,(1)
对岐山贺家一带出土的铜器铭文研究表明,西周时期这一带居住的族群以非姬姓居多,只有南宫家族与周王室同姓。墓地形成主要是受政治因素支配,少数带腰坑墓葬的族属不可能成为左右这里的政治方向,而嬴姓族群可能是周公东征时被迫迁徙来的。西周时期一个宗族规模平均大约为100人,姬姓宗族人数可能多一些,异性少一些。康王赏赐给南宫家族的17伯(宗族)中的一部分应居住于贺家一带,姬姓南宫家族是这一带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5.
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国铜器刻辞里常常出现"自"字。例如: (1)□公左自重(《洛阳古城古墓考》图版187之9) (2)廿九年十二月为东周左自佰壶(《三代》12.12,壶) (3)(彳壴)公左自(又12.15,壶) (4)□公右自重□(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陈列室藏鼎) (5)公朱右自(《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R434,A 109,鼎) (6)盖铭:公朱左自器铭: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左自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文物》)1965年7期53—54页)①  相似文献   

16.
曹斌  王晓妮 《文物》2020,(2):76-82+90
<正>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北部,自1896年在归城东南鲁家沟发现一批西周早期铜器以来[1],不断有周代铜器发现和出土。这些铜器除少部分是经科学发掘出土外,相当一部分为破土所得。其中,1982年秋蓬莱黄家发现顾龙纹甗1件,1983年黄县乡城公社大王家(今龙口市徐福街道大王村)发现弦纹鼎1件(以上两件于2014年入藏),1994年烟台市芝罘区焕新路烟台二中建筑工地出土己爵1件(当年入藏)。另外,1958年10月烟台市博物馆征集双龙纹甗和窃曲纹各1件。现将这5件周代铜器介绍  相似文献   

17.
衡阳博物馆收藏三件周代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衡阳市博物馆近年来屡次收集到周代青铜器,现介绍三件如下: (一)甬钟 1978年,衡阳市城北土石方工程队在市郊西南岳屏公社北塘大队林木皂挑土时,在地表以下大约60厘米处发现一件立放着的青铜钟。钟通高36、甬长14、钟身高22、两铣间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铭文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铭文铜器●尹俊敏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和文化的交融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区域的商代文化面貌和性质。南阳市博物馆在七、八十年代发掘和征集了一些商代青铜器,其中的部分器物虽然已介绍于报...  相似文献   

19.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从葬坑内出土"阳信家"铜器,1982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该冢从葬坑的发掘简报。同时发表了《谈"阳信家"铜器》的文章,对"阳信家"铜器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读后深受启迪。但有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文章作者员安志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20.
西周铜器往往具有铭文,尤其是中、晚期之器常常具有长篇铭文,这为其分期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依据。两宋时期的金石学家就已注意到了铜器铭文与铜器年代早晚之间的关系,并且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例如:“西周言虢叔者甚多”,“曰父乙者,周初接商之器也”,“周之彝器粲然成文”等等。清代考据学大兴,对铜器铭文的研究又进了一步,关于铜器铭文与分期提出了许多常识性的标准,如:“周人多称伯仲”,“此铭篆文极古,词如典诰,定为周初之器”。此外,还指出了宋人在西周铜器分期上的错误。如宋人以为“以十干为铭者,为商器”,而吴式芬则提出“以十干为铭者,商周皆有”。类似的例子很多。清末民国初年的王国维把西周铜器铭文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在考证遹敦时,受铭文中三次出现“穆王”的启发,提出“周初诸王,若文、武、成、康、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