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曲艺始于何时,史书尚无确切记载,从考古工作者70年代在黔西汉代古墓中发掘出的说书陶俑推断,贵州至少在汉代便有了曲艺的存在。清末,贵州洋琴、青岩唱书、黔北草书已经成熟。光绪二十年,以王石青、蒋发三、丁小瑞组织的“三友社”洋琴演唱班影响最大,遍及全省。民国时期,贵阳出现了由桂百铸组建的“百蕙堂”洋琴演唱班,他们操琴技法熟练,演唱音色悠美,为洋琴演唱的最高水平。“百蕙堂”位于贵阳民权路,传统的青瓦木结构房屋,石板铺就的小院,配有两扇腰门的宅门,均透出浓浓的贵阳民居的地方特色。1939年,遭受日机轰炸后的贵阳城满目苍痍,市井箫条,唯“百蕙堂”的演唱给贵阳带来些许生气。他们演唱时从不关大门,任过往行人驻足围观。一天,他  相似文献   

2.
钟昌祚(1870—1912),一名元黄,初字锡周,后改字山玉,贵州开阳县人。开阳县今为贵阳市辖县。清同治九年(1870年)农历十月初八生于开州两流泉(今开阳双流镇)。他是贵州自治学社社长、贵州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贵州辛亥革命烈士,为贵州辛亥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立志追求革命钟昌柞幼年家境贫寒,由父亲钟鸿渐亲自课读,初通经籍,15岁入开州书院学习,为禀贡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入严修改革的学古书院学习。博览群书,开始接受西方新学,在当时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下,立志拯救国家危亡。曾大胆预言:“中国不出十年,必有大革命,而革命非使用武…  相似文献   

3.
由思南县政协、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三家共同组织举办的纪念贵州号军起义150周年学术座谈会,于200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思南举行。这是贵州史学界在开展历史研究、从事历史宣传、挖掘历史文化工作上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我省有关地县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  相似文献   

4.
郭媛 《贵阳文史》2012,(1):76-78
一份为期半年的合同竟与50年画上了等号,让黄秀卿从此扎根贵阳,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一直以为,在贵州这片古老传统的土地上,除了一些地方戏种能保留下来以外,应该只有京剧这类国粹能在此立足了。所以,当听到贵阳市越剧团的时候,心里不禁冒出一个很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5.
试论贵州地区“石棺葬”的分区与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晋以降,贵州出现一类以天然薄石板营建墓室、形制与川滇地区石棺葬相似的小型石墓,至宋明时尤为流行,迄今仍有孑遗。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人鲍克兰在贵州普定进行仡佬族调查时就注意到这类被当地人称为仡佬坟的  相似文献   

6.
1905年前后,清政府决定仿效日本军制,在全国18行省省垣及数个清军驻防区域设立陆军小学堂,作为培养陆军将官的初阶和强兵的滥觞。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24日上午,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在路10晤民九楼会议室,举行“纪念贵州首次派遣留学生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议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陈金萍主任主持。市政协杜云峰副主席、市政协原副主席、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章德华、贵州日报社原主编刘学洙等专家学者及原专业委员会会员约30余人出席会议。杜云峰副主席首先讲话。他指出,一百年前贵州巡抚林绍年决定派遣贵州学子赴日留学之举,不仅是贵州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贵州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促进贵州地方社会实现转型变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19日上午,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研究会联合在市政协二楼会议室举办了《贵州大学堂建立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议由市政协杜云峰副主席主持。省史学会会长龙志毅、近现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廖海波、会长章德华、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何子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施建超、秘书长沈昭碧,部分市政协委员及省、市史学界人士共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张焕霞 《贵阳文史》2006,(5):I0002-I0002
7月18日,由桐梓县政府、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贵阳市志办、桐梓县政协联合举办的“贵州近代化进程中的周西成”学术座谈会在桐梓县举行。贵阳、遵义、桐梓等地有关领导、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先是开幕式,开幕式由桐梓县政协副主席周传俊主持,县政协主席赵再权致开幕辞。县长罗其方介绍县情,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杜云峰讲活;开幕式后转入学术交流,学术交流由贵阳市政协办公厅副调研员杨立成主持。会议对周西成任省长期间对推进贵州近代化的作为形成了共识,对进一步研究周西成开了头、起了步。会…  相似文献   

10.
冯兵 《贵阳文史》2006,(6):36-38
贵阳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筹)会长蓝赞登,来贵州投资已快9年。从开始到现在,他时时感觉到自己在贵州投资、办事都十分顺利。在采访中,他不断地说,现在他手可以触摸到身边的一切,事业上每进一步的发展,都可把握其脉络。与此同时,他又感悟出很多像“天道酬勤”、“海纳百川”、“物竞天择”等大家都已熟知的道理。唯一所不同的是,每一个道理,他都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真正地找到了其精华所在。蓝赞登告诉记者,他在贵州投资的成功,得意于当地政府对他们台商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地人民的待人十分厚道和热情,再加上自己对贵州有剪不断的情。他自从1997…  相似文献   

11.
贵州曾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鸦片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十分恶劣,罄竹难书.30年代中后期,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再次开展禁烟运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分析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认为禁烟运动的开发既寓有断绝黔省军阀的财源、消除割据势力的一面;也包含改造黔省、建设抗战后方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禁种、禁运和禁贩三个方面着手,介绍其措施的演变、作用,以及成败得失.最后,影响贵州禁政的某些因素.政治的原因是:1.地方势力没有什么反抗的力量,禁令推行较为顺利;2.民族地区种植现象不甚突出,缺乏有“组织“的反抗,解决偷种问题比较容易;3.推行禁种的步伐较为稳妥,对社会经济的触动力度不大.经济的原因是:1.避免与烟商争利,谋求其积极支持,消化存土,积累资金,投资新兴产业;2.积极实施作物替代,促进经济的发展,转移支付收入,弥补禁烟后遗留的缺口.  相似文献   

12.
文林 《贵阳文史》2012,(3):88-89
大家都是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同事,有些需要养老,有些需要养家,既然我在这个企业掌舵,我就不能让这艘船翻掉,我就有责任带领着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八十六,第七十六)曰:“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逐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婴,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这是史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地下公园也叫南郊公园,位于贵阳市小车河畔,是贵州开发较早的溶洞风景区之一。溶洞口叫白龙洞,约形成于二百万年前,洞中千奇百怪的石幔、石笋、石柱、石花、浅池、流水,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洞外群山苍翠,怪石嶙岣,桃、李、紫薇、樱花、雪松、梅花四季争艳,清香扑鼻。  相似文献   

15.
叙述与孟光涛先生的交往,介绍孟先生山水画的特色及在贵州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胡迟 《江淮文史》2009,(1):134-143
自从知道泗州戏这个戏种,李宝琴的名字就常在眼前耳边出现:安徽泗州戏的名角,1950年代风靡一时,与严凤英、丁玉兰并称为安徽戏剧三枝花,周总理请她吃过饭,梅兰芳跟她学过戏……搁在今天,怎么说也是国宝级大腕呀。我很奇怪自己先前竟对她一无所知。业内人士倒觉得这很正常,人因戏红,泗州戏这些年一直偃旗息鼓,作为泗州戏的角儿,凭你是再大的腕儿,没新平台,不就灰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因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经营湖北而名噪一时,学界对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段,而对他在黔的七年却很少有人提起,研究也不够系统。事实上,胡林翼在黔的七年是他日后功成的起点,在黔的七年经营也为他日后的抚鄂作了初步的探索,因此对这一阶段作一梳理,对更全面地认识胡林翼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对贵州的发展作过大量工作,特别是抗战时期浙大内迁贵州期间,竺可桢领导全体浙大师生为贵州的发展作了各方面的努力,本文主要论述他们在贵州气象发展、志书修纂、禁烟运动、农业推广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岛毅,字中洲,他与黎庶昌宴集时诗文唱酬,黎庶昌还为三岛的诗加评语,就这样建立起了友好关系①,三岛也与黎庶昌的部下杨守敬和陈矩等有交往②,他还参加过第五代公使李经芳举办的宴集③.黎庶昌是贵州省遵义人,陈矩是贵州省贵筑县(现贵阳市)人.④三岛的诗碑建在贵阳的阳明祠,虽是在黎庶昌回国后的事情,却可以推测王阳明已成了他们之间当然的话题.不过在保存下来的宴集诗里却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一方面,在黎庶昌来日前的明治十二年(1879年)里所作的"赠沈梅史,梅史余姚人,曾募乡勇剿毛匪"(《中洲诗稿》卷一)里记述了:因为余姚是王阳明的出身地,所以他把沈梅文比作"姚江又见小阳明".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又有"清客朱树藩来问王学,一宿而去,赋此以赠"(《中洲诗稿》卷二)这样的作品.由此可见,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谈王阳明和阳明学在举办宴集的场合也许是不太合适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黄埔军校情况复杂,不仅分校众多,且不少军校生由军校委托各专门军事学校代训,仍属军校建制。抗战时期,黄埔军校四分校及为军校代训的三所专门军事学校迁入贵州。贵州为军校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培养大批基层军官,有力地保存了抗日力量。军校也对当地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