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名是青铜器定名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器物功用及作器者身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器类具有不同的自名,同一器类中往往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自名形式。以青铜鬲为例,不同的自名形式多达二十类,而且每类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名为"鬲"者与自名为"鼎"者在形制和年代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青铜鬲自名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鬲的功用与特性,为分期断代研究提供更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诗金 《收藏家》2010,(6):11-14
提起青铜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鼎、簋、尊、觚、爵、壶等这类大型青铜容器。诚然,这类器物是中国青铜器中的精品与典型器物,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些较小的杂类青铜器。它们虽然不如青铜容器那样浑厚、庄严,但也自成一系,同样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信息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郑小炉 《文物春秋》2003,(5):6-14,50
本文根据青铜■形盘的发展变化,对群舒地区青铜器进行了分期,分析了各种器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时徐国青铜器群作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了其中的兽面鼎的来源及其流向。最后,还对徐与吴越文化的融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他们通过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等合金冶炼出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器型复杂多样,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创造了举世文明的青铜文化。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只能是奴隶主贵族享用和占有的“瑞器”,但我们今天研究和鉴赏铜器,可通过其制作工艺流程来分析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可通过其器形、纹样  相似文献   

5.
严志斌 《文物》2022,(11):34-45
<正>殷墟商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铜器组合的研究。墓葬中青铜器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葬的时代、等级、族属、文化交流等问题。陈梦家首倡青铜器的组合研究,他指出研究商代青铜器不能将其“分割为器物学的、文字学的和美术史的领域”,不仅要注意地域性,还要注意共同性。他将同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作为同组进行分析,并指出组合形式存在多样性,如同墓共存的组合、同墓的成套组合、同族名的组合等[1]。郭宝钧提出“铜器群”概念,通过综合分析青铜礼乐器群的组合、形制、花纹、  相似文献   

6.
叶家山晚商青铜器组多数器物上有族氏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流通、商末周初青铜器矿料利用规律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分器”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有铸造和铸后受热两种组织形态;合金类型以铅锡青铜为主,另有少量锡青铜和铅青铜;这批器物使用的一部分铜料、铅料与曾国铜器和殷墟四期铜器相同,表明商代晚期开发使用的一部分矿料到西周早期还在继续使用中,而商晚期“锡料来源紧缺”,但西周早期曾国铜器锡料供应充足,这些锡料是晚商已开采使用后来被周人掌控,还是周人新开发的,亦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青铜甗形盉的发展变化,对群舒地区青铜器进行了分期,分析了各种器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对徐国青铜器群作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了其中的兽面鼎的来源及其流向.最后,还对徐与吴越文化的融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承源先生曾对长江中下游及相邻地区青铜器的发展作过如下推论:“很可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及相邻地区,前六世纪上半叶稍早(即春秋早、中期交递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应有所变化①”。但能直接证明这种变化的材料圆于考古发现或对已有材料的分析认识不够深入与准确,尚十分零散。笔者在整理湖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几件青铜器时,从纷繁的材料中理出了一群显然存在某种联系的器物.通过这一群器物,又可以把这一地区最著本地特色的青铜器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就器类而言,这群青铜包括容器尊、卤,乐器烧(学术界又称钲,镛、大烧、早期市钟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湘西、鄂西、川东等地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青铜敲击乐器,品种主要有留职■于、扁体钟和钲。其中湘西地区出土这类器物的数量较多,本文拟对这一地区的青铜敲击乐器作一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一、出土概况 湘西地区出土青铜敲击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洪迈在《容斋续笔》上讲到慈利县在宋代出土过虎纽■于,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上三种敲击乐器才较多地见于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各地出土的锌于有 36件,多为窖藏。①稍后报道了吉首县万溶江乡双合村黄土园出土的窖藏锌于,并统计湘西自治州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青铜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器所具备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价值为其他器物所无法比拟。通过对博大精深的青铜文化的展示,不但可以大大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同时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普及青铜器相关的知识。本文主要对博物馆青铜器陈列展示的措施作了具体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世纲 《华夏考古》2002,13(4):65-71
曾侯乙钟磬与中原钟磬之比较@赵世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市450000编钟;;编磬;;音律;;曾侯乙钟磬;;中原钟磬~~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錞于、钲、钟一组青铜乐器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这组乐器属铜锡铅三元合金,錞于、钟含有微量砷;均采用范铸法分批、分部件浇铸而成,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尽相同,錞于的合金比例差别较大。通过微痕信息观察,器身上的部分巴蜀符号为刻划成型而非铸造;器物用途可能仅为陪葬品而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錞于、钲、钟一组青铜乐器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这组乐器属铜锡铅三元合金,錞于、钟含有微量砷;均采用范铸法分批、分部件浇铸而成,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尽相同,錞于的合金比例差别较大。通过微痕信息观察,器身上的部分巴蜀符号为刻划成型而非铸造;器物用途可能仅为陪葬品而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15.
杨府山土墩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乐器和兵器的年代和性质,对探讨南方地区文化的互动、交融乃至民族的交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墓所出鼎、簋、铙、短剑等的具体分析,可以断定这应是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南方系青铜器,时代应在商末周初,墓葬的年代最晚应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6.
云南祥云红土坡14号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芬  杨伟林 《文物》2011,(1):4-14,1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1987~198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祥云红土坡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79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4出土501件器物,除1件陶罐外,其余均为铜器。铜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礼器、装饰品、动物模型、乐器等。此墓出土有197件铜杖首,种类较多,造型丰富,有鸟杖首、鹭鸶杖首、鸳鸯杖首、鱼鹰杖首、鸡杖首等。M14的年代上限为战国时期,下限至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17.
越文化青铜乐器有铙、甬钟、纽钟、镈钟、句鑃、铎、鼓等,除铙、部分甬钟的年代可拟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外,其他皆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可分属于越建国前、越国两大时期。越建国前的乐器中,南方风格的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在越国时期的乐器中,出现了成组的中原风格的编甬钟、纽钟等,说明越国的上层贵族已华夏化。  相似文献   

18.
Upper Paleolithic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the criteria whereby they may be distinguished have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in Russian archaeology.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resumed musical instruments have been found in Eurasia. The examination of such artifacts from Mesin has revealed modifications by humans that clearly indicate musical function. In terms of modern classification, they might be untuned percussion instruments of both resonator and nonresonator types.  相似文献   

19.
金文中有自名“句鑃”的乐器,前人对其名的解释不尽完善,本文利用声韵训诂对“句鑃”一词的内涵意义和音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左守”一词是西周金文中新发现的,本文结合《三礼》等文献,从青铜礼器的性质、礼仪制度和语法结构、字义训释等方面论证了其含义,并阐明它对研究西周礼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浙江瓯海出土一件西周青铜器腐蚀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浙江温州瓯海M24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的腐蚀成因,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离子色谱分析仪(HPIC)等,对青铜剑腐蚀产物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已严重腐蚀,铜元素大量流失形成以锡元素为主的腐蚀产物。通过测量模拟瓯海土壤环境下的自腐蚀电位并参照CuH2O体系的电位-pH图,推导出了浙江瓯海出土一件西周青铜器腐蚀反应历程。研究结果对类似出土文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