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徽州典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商和放债是徽商赖以谋利生财的两个主要手段.而他们放债的主要方式则是经营典当业。明清时期徽人开设的典肆遍布全国,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资本之巨都是其他商帮所难于比拟的。他们的这种高利贷活动与其商业活动的关系甚为密切,徽商中有许多人因家境贫寒而贷资经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代徽州婺商资料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以前,我即注意于徽商资料的搜集,并曾写成一篇报告.但以当时限于文献,阙漏尚多.频年读书略有所获,爰将其中有关徽州婺源商人资料,分别补述如次:明清时代的徽州府,应包括歙、黟、休宁、祁门、婺源、绩溪等六县,在这些县份中均出现有一定数量的商人,就中,尤以歙县,休宁两县为最著,故亦有称为"歙商","休宁商"者,复因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已出现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国内各地商品流通的频繁,这就给予商人们以一个很好的活动地盘.据我底  相似文献   

3.
王振忠 《安徽史学》2005,(2):115-117
①徽州人注重慎终追远,力求生荣死哀.有一定实力的丧家往往于丧主死后刊印<哀挽录>,将丧事期间由耆英乡贤撰写的传赞、墓志铭、诔辞,以及挽对、挽诗等,共订一本,分送亲友.因此,在现存的徽州民间文献中,哀启、哀诔、行述和哀挽录之类多有遗存.因是有关丧事的记录,书商及收藏家往往认为不太吉利,故而甚少有人注意收集.不过,其中有不少对于徽商的阅历及其社会生活有较多的铺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州社会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社会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盛行"仁让之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姻门第是其中主要的几种社会风俗。这些社会风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明清徽州家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可低估。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家谱宣扬了"仁让"之风,通过家谱保持血缘纯洁性,也利用家谱维持婚姻的门第等级。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水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方志、家谱为主要资料,参考正史、档案中的相关记载,对明清以来徽州地区的水旱灾害资料系统收罗,借鉴历史灾害的等级量化方法,根据徽州区域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对明清以来徽州六县水旱灾害进行了分级量化的尝试,既而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该区域历史时期的水旱特点,并从地理微地貌的角度进行了原因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清徽州茶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所经营的行业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因而徽州茶商是徽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因资料的匮乏和分散,至今尚未有专文论及。我们不揣固陋,拟对下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明清徽州茶商经营活动的主要范围,明清徽州茶商在商业竞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徽州的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十分发达,并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学风;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书院教学一般采用自学钻研,相互问答及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的徽州书院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徽州科技在明清时期所取得成就作一基本估价。(一)理论上突破和方法上的完善。理论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清代歙县汪莱(宇孝婴,号衡斋,1768——1813)在代数方程论研究方面获得的成就。中国古代数学在运用代数方程的方法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依据具体问题,建立具体方程,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是,由于方程的形式总是受到具体问题的牵制,所以一直无法发展出一般的方程理论。汪莱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方程的一般性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先是方程多正根与无正根的发现。汪莱详细论述了方程正根  相似文献   

9.
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有一首五绝: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历史记载告诉我们,徽州不仅是明代人梦寐以求的游览胜地,也是清代人无限向往的地方.明清时代徽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令人如痴如醉地羡慕呢?除了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天下名山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时期徽州社会一片繁荣.万历《歙志》说徽州“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繁荣重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是书院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书院数量众多。书院的支撑要靠经费,徽州地区如此众多的书院经费从何而来?研究徽州书院的经费由来,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徽州书院。  相似文献   

11.
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婺源腴川程氏宗谱和休宁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所载资料证实,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相当普遍,绝非个别现象。同宗继子乏人是异姓承继的原因之一,保全家产为异姓承继的重要经济因素。异姓承继亦有感情问题。血缘关系是宗族组织建立的基础,宗祧承继为宗法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明清异姓承继的普遍及有关法规的调整,表明封建宗法关系的松弛。宋代以后的宗族既有发展的趋势,也有从内部开始瓦解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江超 《黑龙江史志》2014,(5):287-288
明清时期是中国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书院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但是,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书院的官学化越来越严重,书院越来越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徽州书院作为全国书院的一部分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然而,徽州书院的官学化与其他地方书院的官学化虽然有着相同点,但它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官学化的途径。本文将从徽州书院官学化的原因、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此前,学界对于传统时期水碓业的研究相当有限。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包括民间文书在内的各类文献,对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水碓业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水碓的作用、交易以及管理等诸侧面的问题,从中可见,水碓在徽州当地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碓的出卖、典当,还起到了缓解农民经济困窘状况的作用。不过,水碓业的蓬勃发展,有时也与水运航道、农业灌溉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土地佥业为明清徽州社会经济方面的一个关键性用语。土地佥业始于元末明初,在徽州一府六县广泛实行,并于明清两代贯彻始终,为业户土地产权方面的一项基本制度。佥业与土地清丈关系十分密切。所谓佥业,即是通过土地清丈,经过官府认定,而登录于国家版籍即鱼鳞图册上的土地产业。从业户的角度来说,佥业则指经过官方认定的土地业主。至清代,田土交易亦须经过佥业认证,土地买卖也被纳入佥业制度。佥业作为民间私有土地的一种书证,在家产继承、土地买卖、土地转让以及田产诉讼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表明佥业实质上具有私有土地产权认证的性质,而成为民国时期徽州土地私有产权确立的历史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祭祀性会社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组织,明清时期在徽州尤为盛行。大凡望族大户皆立祀会,甚至各房支亦立相应的祀会,异姓或多村合办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的迎神赛会也很兴办。祭祀性会社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既有信仰天、地、山、川、雷、电等自然神灵,也有信仰汪华、程灵洗、关帝、张巡、许远等先贤先圣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对人们的影响往往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6.
解华顶 《沧桑》2009,(1):22-23
明清时代,徽州经济文化发达,宗族发展到鼎盛阶段。聚族而居的宗族村落已经遍布徽州全境,徽州宗族对村落内宗族成员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别具特色。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主要通过对农村思想道德、社会舆论、农村习俗、宗教信仰等的控制,实现了对徽州农村思想文化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明清货币交易复杂,一般认为,明代货币包括银、钞、制钱。明代中期白银成为实际的主要货币,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货币选择过程,最终白银货币化在明代得以确立~([1])。清代继承实施银两为本位的银、铜平行货币制度,白银与铜质货币是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存在。传统银两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变化。徽州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地域,货币的具体使用情况有着自身的特色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明清徽州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其建筑在规划设计、风水理论、美学原理及营造技术方面堪称独具特色,也是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瞩目。徽州地方建筑突出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明清徽州建筑中的和谐理念与徽州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程朱理学的流传与发展、徽商经济的崛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卖身契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徽州存在着不少的人口买卖行为,这与当时徽州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贱民阶层是相一致的,卖身在承担服役义务的同时也被给予了婚配的预期,这亲就有了婚配的可能。通过多种多样的灵活性的两性结合,被卖获得了婚配,这种卖身和婚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存在着生存压力以及因性别失衡和婚龄女性缺乏所引起的性别紧张。通过这种卖身和婚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存压力和性别紧张。  相似文献   

20.
要对明清徽州人地矛盾有深入认识,必须把它和安徽与全国做比较分析。首先,明清徽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上。明代徽州人口不断增加,与全国和后来隶属安徽的其他府州相比,到中后期人口压力已相当大;到清中前期,徽州人口压力持续加大,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到太平天国战争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其次,明清徽州人地矛盾还突出表现在人均占有田地少、能生产粮食的田地少和田硗地瘠。上述诸多因素叠加作用,使明清徽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成为迫使徽人大量经商的基本原因。不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县域它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对此应作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