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耘 《文史月刊》2013,(6):68-70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以前,广大农村一直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穷苦人。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活,无地者就自谋职业,有的人外出做佣工,有的人从事匠作行或其他职业,这些人长年累月辛勤劳动,流血流汗,为当时的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他们的生活可谓斑驳陆离,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2.
董寅生 《湖南文史》2013,(12):70-70
古往今来,刺贪的诗篇何啻千万,《诗经》里的《硕鼠》《伐檀》,骂贪官是硕鼠,是吃白饭;《诗经·廊风·相鼠》咒他们寡廉鲜耻、不得好死:“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似文献   

3.
相对说     
世间无论大小事情,都有相对的关系。例如生死,生了要死,死了要生;再如祸福,是祸也可能因祸得福,福报也会隐藏祸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其中自有因果安排。以下兹就相对的关系,列举数则一说。一、有与无:世间上的人总认为,有的不是无,无的不是有。但事实上,有的也会无,无的也会有。你本来没有钱,忽然捡到一块钻石,或是家园后方发现一块油田,你不就发财了吗?有财有势的人,忽然遭遇了一场横祸,财富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什么也没有了。因此,假如有慧眼的人,能彻底认识世间,就会知道,有的非真有,无的非真无;有的是有限有量,无的是无穷无尽。无反而更大、更多。  相似文献   

4.
《幼学琼林》有一句话:“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贵州是没有文化的蛮荒之地。继后又出现三无之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一来,贵州就被贬为全国最贫瘠、最落后的地方了,对贵州视为畏途。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不知道贵州在何方,闹出了贵州是归昆明管的笑话。由于对贵州的陌生、不了解,所以一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往往还带有一种轻视的眼光。 为什么有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歧视呢?主要是他们不了解贵州,与发达省区比较,自然落后,但也决不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  相似文献   

5.
一当其无、有十一章,“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当其无有室之用”三处,如何断句,有两种意见:一是读为“当其无”,这是多数人的读法;一是读为“当其无有”,这是少数人的读法.笔者赞同后一种意见,读之为“当其无、有”.在“无”下稍顿,是要使“无”与“有”并列相对的关系更为醒目.  相似文献   

6.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历史上“盖定”贵州的贬语,流传至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色彩中国     
《山茶》2011,(5):36-38
汉族史书中的“峨昌”、“莪昌”等.说的都是阿昌族。《元史.地理志》记载,今云南德宏和腾冲一带.元以前即有“莪昌”人居住.明正德《云南志》认为此即唐代的”寻传”人。唐时”寻传”人属南诏的镇西节度管辖,还过着”俗无丝纩”、”散漫山中无君长”的生活,”寻传”人在发展过程中至元明时期逐渐分化为阿昌族和景颇族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闲话柳湾     
柳湾这地方,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不再是养心斋里尘封的历史,或是老学究书案上的古玩。哲人眼里它是一部无字的天书,千百年来,人们勉强辨出三两个字;百姓眼里,它则是一轴纯情的小画,三笔两笔,勾出一个世界,稚气无邪地敞开,并无奥秘可言。说读懂了的人很多,说读不懂的人也很多,打算读的人大约更多吧。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风华正茂的我和五位同学放下沉重的教学担子,趁着暑假秋高气爽的闲暇时光,踏上乐都  相似文献   

9.
明初的迁民分为民人迁徙、富民迁徙和罪囚迁徙三大类 ,每一大类中又包含若干小类。第一大类为民人迁徙。民人迁徙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一 ,无田无产者。从苏、松等江南地区的迁民 ,除富户和罪囚外 ,几乎都属无田无产者。洪武三年六月 ,朱元璋曾说 :“苏、松、嘉、杭、湖五郡地狭民众 ,佃民无田以耕 ,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濠 ,朕故乡也。田多未辟 ,土有遗利 ,宜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开种。”(《明洪武实录》卷五三)又如洪武二十七年 ,“迁苏州府崇明县无田者五百余户于昆山开种荒田”(《明洪武实录》卷二三一 )。在北方的迁民中 ,亦有…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大家都懂得,但“匹夫”的含义和来源,还不很清楚。《辞源》“匹夫”条目下:“①庶人。平民。②独夫,有轻视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匹夫,①一个人,泛指平常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老匹夫,匹夫之辈。”庶人、平常人为什么称“匹夫”,给人的印象是“生活困难,无力成家,一个人过日子的下层人民叫匹夫。”匹,是单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6期封面曾刊印了四川德阳出土的一种画像砖,(见图)其画面内容经于豪亮先生考证,认为该图以田野作背景,田边点缀三株树,田里无庄稼,有田埂;田里六人,前排四人,三人作收割动作,一人左手作用力状,似驱赶鸟雀;后排前二人,一人作收割状却无镰刀,后一人捧一小筐做播种姿势。于先生将其归结为  相似文献   

12.
对她还挺有好感的.虽然在无炒作无绯闻的这个娱乐圈大染缸不能大红大紫,但是认真演戏的人观众还是看在限里的。  相似文献   

13.
“人物编”是古今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了几部新出版的志书,感到在“人物编”的编撰上存有一种明显的倾向——扬善不吝,隐恶不书。如《淅川县志》人物传记45人,反面人物仅录民国时期1人;《吕梁地区志》搜集古今人物作传57人,反面人物只有1945年前毙命的汉奸2人;《宜昌地区简志》立传“著名人物”59人,反面人物无1人;《萧山县志》人物传记62人,烈士英名录208人,反面人物无1人。以上所列现象并不是个别的,相当一部分新编志书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敦煌西夏契约,其内容包括对无抵押(或无质押)借贷、质押借贷及还贷信息的记录等多项,其性质属于借贷契约账簿。借贷契约账簿具有契约与账簿的双重功能和属性。该批文书的运作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借贷人向债权人进行借贷并签署契约;其次,债权人对借贷情况进行核实;最后,借贷人向债权人还贷并进行登记。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文史》2011,(5):8-8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既是古人对贵州的印象,也是对贵州的贫穷落后、边远蛮荒的高度概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贵州面貌,疏浚交通、畅达物流实乃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扎瓦,他三岁那年死了父母,上无兄姊,下无弟妹,孤单一人。扎瓦只得白天到人家门上乞讨,夜晚在人家牛厩里过夜,好容易熬到了九岁。这时,本寨子里的头人扎主打起了主意:家里这么多牛马,缺人放牧,何不把那  相似文献   

17.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18.
王煙长 《百年潮》2007,(12):34-39
“中央文革记者站” “中央文革记者站”成立于1966年9月初,第一批记者共约二十六七人,是新华社军事部和驻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军事记者,都是现役军人。1966年年底,由于各地都乱了起来,人力不够,才从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调来一批记者和编辑,两者加在一起共约40人左右,不是军人的无一人穿军装。再后来又从各大军区、解放军政治学院调来军队干部155人,从马列学院调来14人。前者都是军人,仍穿军装,后者是地方干部,仍穿便衣。直到最后“记者站”撤销时,总共也只有236人。  相似文献   

19.
三卷本《阿克苏地区志》(以下简称《地区志》)摆在我的案头,面对封面那红黑相间的反差十分强烈的浓烈而厚重的色彩,我心头为之一震。这原本是一张戈壁新城的夜景照片,景象朦胧,但正是这种朦胧的景象和强烈的色彩反差,形成了其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惊人的视觉震撼,带给人以无穷的深思与暇想。画面虽然是静止的、凝固的、无生命的,但使人深深地感觉到了生命的躁动,似乎是进入了生机勃勃、红红火火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火红的年代。画面上虽然无一山一水、一革一木、一人一物,  相似文献   

20.
程序猿小白发誓要学会开车。他受够了如刀的目光。那天,在人贴人的公交车上,一个急刹车,小白几乎扑到一美女身上,人家立即甩来一脸鄙视和愤怒,好像在骂:臭流氓。小白委屈无牵又无处申辩,一气之下报了个驾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