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楠 《近代史研究》2000,12(3):19-58
《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刊载的《庚款“退款”及其管理和利用》(以下简称“庚”)一,对苏俄(泛指苏俄与苏联政府。下同)放弃俄国部分之庚子赔款(以下简称俄国庚款或俄庚款)与美、英等国“退还”庚款作了比较,提出了一些新解;但计算失误、叙事  相似文献   

2.
中央研究院利用荷兰退还庚款派遣人员赴荷兰学习水利工程等专业事,自抗战前即已开始.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按照中荷协议,继续派遣人员赴荷兰学习.此组史料即反映了中研院派遣留学生赴荷兰求学的经过情形.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致缪荃孙未刊函札五通,作于1917年11月至1919年8月间,函札内容除记载期间两人交往的一些琐事外,大都为古籍收藏方面的问题,如探讨古籍的版本鉴定、流传收藏、校刻出版等,亦涉及不少书林佚事,不但有助于二人生平事迹的考索,而且对于一些古籍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0,(2)
<正>国家图书馆藏有题名《二家书札》之手稿粘贴本一册,汇集缪荃孙和陆心源分别致凌霞函札若干通。其中缪荃孙致凌霞函二十二通,主要涉及金石辑录和传拓等,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法庚款案中的无利债券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利债券原为中法实业银行破产后为清偿债务而发给债权人的一种分期债票,当1921年底中法两国政府决定将法国退还庚款用于中法实业银行复业时,始与法国退还庚款发生关系,随后成为中法庚款案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法国退还庚款的用途和数额。在有关无利债券问题的交涉中,北京政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而南京国民政府则多有失误,未能切实收回中法实业银行所欠债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7.
为缓和留日学生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培养留日学生的"中日亲善"感情,日本政府顺应国际上列强退还庚款以资助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趋势,于1923年3月在第46届国会上通过了《对华文化事业特别会计法案》,并以此为基础,经与中方协商建立了一般补给生制度,正式开启了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工作。此后,日本政府为垄断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的大权,独自推出了特选留学生制度和选拔留学生制度,并在九一八事变后将一般补给生制度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由于中国停付庚款和对华文化事业经费的扩张,日本政府的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政策也是几经变化,并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8.
历史常常诞生于偶然之间,但是偶然诞生的历史往往又能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中国近代庚款办学的出现。庚款办学的兴起,众所周知是因为国耻,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作为国耻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与庚款办学的诞生均无必然之联系。但是历史的吊诡,偏偏让这两件没有必然联系的事件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9.
田兴荣 《史学月刊》2007,4(6):53-58
六厘英金庚款公债,是国民政府以英退庚款为基金,在国内外发行的粤汉铁路建设公债。其成功发行与庚款基金确切担保、中英共管机制建立、国民政府高度重视及英国政府合作密切相关。该项公债,不仅为粤汉铁路提供了专项建设基金,也较大地提高了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债信,而中英共管机制的建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对庚款留学生的关注,缘于家族中的一位长辈李崇伸是其中之一,最初只是听闻,当尝试检索时,却发现所获甚少。后经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慢慢拼凑出了他的人生轨迹。据说当年庚款留学分配给广西的名额非常稀少,笔者由此萌生出了搜集广西庚款留学生资料的想法,希望了解这个群体的规模,以及他们的求学情况、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1.
柔克义是晚清中美关系史上一位难得的身兼汉学家的外交家,也是美国政府中促成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1901年代表美国政府参加《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就力主削减庚子赔款,随后又极力主持正义,反对列强因"镑亏"问题提出的还金要求,并推动美国率先退还部分赔款,在1905~1909年驻华公使任上代表美国政府,终将"庚款兴学"具体加以落实,促成清政府创办清华学堂。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系,既体现了这位汉学家出身的外交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庚款兴学主要系出于美方的决策,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治区档案馆藏有一方清代银印。印面呈正方形,云纽。边长7.9、通高6.7厘米,重1665克。印文以满、藏两种文字作"棍噶札拉参呼图克图管辖徒众印"(图一)。印背有款,右款为汉文"棍噶札拉参呼图克图管辖徒众印"、"礼部造";左款为蒙文,内容与印文同(图二)。印两侧刻汉文款,一侧款为"同字三十号"(图三);一侧款为"同治十年正月日"(图四)。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7,(6)
本文通过对易顺鼎致梁鼎芬、荣禄等函札的考释,在其生平行迹的研究上,做了若干补正,揭示了他与当世名流刻书相赠的情形,以及干谒权贵的微妙、复杂心态,以此揭示晚清湘军末期,文人游幕的结局与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亭林书札,向无专辑定本。兹迳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新版《顾亭林诗集》所收,并晚近发现之已刊布,共得一百八十八首。其中少数属有意传世而出之以铿锵典雅之词外,余多率尔为之,字初不经意。然片言只语,反足窥见性情。其或款通情愫,或叙记事实,辄能见其浪游之迹履、人事之好恶、交游之向背,与乎友朋间学术之切磋。今统以收函人为纲,以札系人,复以收函人与亭林之关系,粗分四类,各自成篇:曰“亲属门生”,曰“遣民俦侣”,曰“时贤硕彦”,曰“地方官绅”,所涉人物凡五十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佚札的发现梁启超的翰札,自《梁启超全集》及《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出版以后,续有新资料面世,1迄今尚未有完整的汇辑本。就目前已刊布梁启超书信的情况来看,大多属民国时期所作,而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的翰札往来,却鲜有新材料的发见。笔者在从事日本"大隈文书"档案编目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中有编号"イ14 B0351"的装裱函札一轴,共裱书信六通,其中有四通为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避难日本时致大隈重信之函,前两通尚存有信封。诸札为《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国退还庚款的管理机构,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于1925年成立之后,一方面经办了大量与中法两国有关的教育文化事业,成为民国时期中法文化教育合作事业的总机关,为推动中国文教事业的发展,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它在组织模式、基金的管理与使用及保管银行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折射了近代中法不平等关系的现实,同时也制约了法退庚款的成效和贡献,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1.华罗庚致陈立夫函1940年3月4日立夫部长先生赐鉴:日前报载政院议决之本届庚款留英生,名额较庚款会原议略有更变。窥其用意,殆为抗建需要孔殷,故略偏应用及当务之急,用意至善。丁此时艰,决无可非议处。但鄙意尚略有补充,敢为先生一陈之。建国虽经纬万端,但要言之,可分为治标、治本。治标,所赖应用科学是;治本,所赖纯粹科学是(只限于科学言)。治标宜迅赴时机,故此次之留英、留美之偏重应用,可谓窥中款要;治本宜效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道,而早为之备。即在此抗战期中,应先为纯粹科学树一基础,不宜过于偏枯。右说似太抽象,今作次之具体建议:即在国内与研究纯粹科学之学员以进修及升迁之机会。进言之,对于进修方  相似文献   

18.
札萨克银印是清朝统治者赐予蒙古旗主的重要信物,也是旗主权力和地位合法性的凭证。近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引起了博物馆界的较多关注,也使得原藏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博物馆的同款银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本文对两方印章的印文、边款、背题的满蒙文进行了释读,并通过递藏状况的追溯和实地调研,以及与其他札萨克印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系赝品,是对四子王旗博物馆真印的仿制。此外,本文也对札萨克银印所反映的清代礼部在维持满蒙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略述民国时期“庚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1年9月,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被迫与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十一国代表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即《辛丑各国和约》。这无疑是近代史上空前严重的奴役性条约,是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超限度的勒索,该条约第六款规定,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九亿八千多万两。由于该项赔款如此巨大,内容也十分复杂,时间延绵几达半个世纪,到了民国时期,仍然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外交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拟就民国时期“庚款”问题作一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20.
一、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欧美留学教育的特点。四川欧美留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早在1904年,川督锡良即选募官员士子13名,派刘钟琳为监督,带往比利时学习路矿。至1911年,四川留欧美的人数都不是很多,而以留学日本为主。虽然在清末美国就以“退款兴学”方式使中国政府派遣学生去留学,但据已有资料来看,1909—1911年全国招考并录取的三批庚款留美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