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颇爱称引孔子故事。详考这些故事,对孔子的称呼分为"孔子"与"仲尼"两类,这隐然关联着故事叙述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塑造——以孔子为先贤、利用孔子形象正面讲述道家思想时,两种称呼均可使用;而以儒家门徒身份戏拟儒家孔子记述时,则必然称孔子为"子"。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庄子》讲述孔子故事的文化立场及对儒家贤者的态度,也有助于认识其他讲述孔子故事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性质与构成。  相似文献   

2.
《庄子》颇爱称引孔子故事。详考这些故事,对孔子的称呼分为"孔子"与"仲尼"两类,这隐然关联着故事叙述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塑造——以孔子为先贤、利用孔子形象正面讲述道家思想时,两种称呼均可使用;而以儒家门徒身份戏拟儒家孔子记述时,则必然称孔子为"子"。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庄子》讲述孔子故事的文化立场及对儒家贤者的态度,也有助于认识其他讲述孔子故事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性质与构成。  相似文献   

3.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拾金而昧","引刀趋机"劝他完成学业的故事家喻户晓,就不说了。这里单说说乐羊子走后乐羊子妻的悲惨遭遇。"引刀趋机"事件发生后,乐羊子再次外出进修,一直熬了七年还不回来。  相似文献   

4.
郭建 《文史天地》2013,(3):9-11
骨肉分离的悲剧《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包公断案故事。宋代的说书人已经开始讲这个故事,留下来有南宋的话本《合同文字记》。元代无名作家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杂剧。以后不少明朝小说也沿用了这个故事。比如安遇时《百家公案》第二十七回"拯判明合同文字",也是讲这个故事。明代作家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张员外义抚螟蛉子,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也重复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7,(6)
<正>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中的简文,有三篇与晋国史事相关,皆为佚篇,其中两篇记晋文公重耳故事,《子犯子余》是其中之一。《子犯子余》共15支简,长45厘米,三道编,保存状况较好,仅5处残缺,分别是第一、四、五、六简在第一道编绳处残断,各残缺三字,以及第十四简的简首残缺一字。简文有篇题,为"子(犯)子余"四字,书于第一简简背,首字近第一道编绳,与正文是同一书手。简文无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个故事取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译文如下:起初,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没有生儿无子。魏武子生病,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则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把她嫁了人。说:"人病重时,神智是昏乱的,我听从父亲  相似文献   

7.
陆建松 《东南文化》2018,(6):117-122
"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我国文物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是要讲好文物的故事。要讲好文物的故事,必须构建完整、有效的文物故事传播体系:第一要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这是基础和前提;第二要做好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策划编剧,"内容为王";第三要开拓平台,不断创新文物故事传播的方式。只有这样,文物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2015,(3)
<正>富家千金与贫穷小子的老套爱情故事其实并不怎么感人,如果有个"患难跨国恋"的梗或许能让人有点兴趣,再加上这场跨国恋的主人公来自两个正在交战的敌对国,或许也能让这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有点纠结而悲壮的色彩。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中国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和来自日本的松本米子。他们打破了横在爱情中间  相似文献   

9.
北宋金元时期,"二十四孝"故事是北方地区墓葬壁饰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并且在题材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与后世流行的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却与高丽《孝行录》记载完全吻合。这表明在中国南北地区,民间曾存在两套不尽相同的"二十四孝"故事系统。北宋金元时期,《孝行录》记载的"二十四孝"故事,应是中国北方地区最为流行的孝行故事版本。这为确认这一时期的墓葬壁饰题材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代画像石中的"荆轲刺秦"图像分布于山东、四川、陕北、浙江等地,在构成要素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图像格套。古代文献与刻石图像的比较表明,陕北和山东地区汉代画像石上的"荆轲刺秦"图像最为契合《史记·刺客列传》之描述。儒家所倡导的忠义孝勇的道德规范及复仇行为的盛行是其广为流传的社会基础,这一故事成为了汉代中下层官吏及豪强富绅昭彰逝者、训诫子孙及崇丧邀名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1.
肖依斐 《神州》2014,(7):42-45
<正>"硪工号子"是劳动人民在打硪过程中唱的一种节奏性很强的民间歌谣,它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热情。它是一曲曲劳动的号子,是一首首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歌。"一二三四五呀,金木水火土呀。天地分上下呀,日月同古今呀……"这就是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中工人们口中的"歌"了。无论是有趣的历史故事、朴素的乡土风情,都可以变为或传承有序或即兴的"黄河大合唱"。近日,我们一起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在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同时,讲述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音乐类的硪工号子。  相似文献   

12.
廖群 《民俗研究》2016,(6):90-96
"北大汉简"中发现有一篇题为《妄稽》的时为武帝后期至宣帝时期的俗赋,讲述的是丑女妄稽因妒百般折磨丈夫新买美妾而卒得大病、临终反悔的故事,四言为句,隔句用韵,描写铺排夸饰,具有明显的赋诵特征。这一以讲故事为主旨的俗赋的发现,结束了西汉俗赋只有一篇《神乌赋》作为孤证的局面,由此可以确定,汉赋除体物大赋、抒情小赋外,的确还存在着故事赋一个大类。西汉说书俑及《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的相关记述表明,西汉及此前已经出现类似后代"俗讲"的说书表演伎艺活动,《妄稽》《神乌赋》之类故事赋的最初传播应该就是通过赋诵表演而呈现。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有孙权的"船借箭";周瑜的"船借箭";唐将张巡的"草借箭"以及宋代岳家军毕再遇的"伞借箭"的故事.但在历史上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不真实的.  相似文献   

14.
隋静 《中华遗产》2010,(8):14-15
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是内蒙古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在评选会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二道井子遗址有着特殊的代表性——考古发现与文化遗产保护同样重要。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罕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文献》2003,(4):109-117
"清江三孔"指北宋临江军新淦县(今江西峡江县)孔文仲(1033-1088),孔武仲(1042-1098),孔平仲(1046或1047-1103?)三兄弟②,他们是北宋中后期文坛知名人物,曾被黄庭坚誉为"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诗>).  相似文献   

16.
从花园庄东地卜辞看“子”的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东卜辞主体的"子"卜辞,最为突出的是完整记录了"子"对王室的贡纳以及养马的职责,同时记录了外邦职官对"子"的贡纳。由此可知"子"族的组织结构与王室的关系;并显示出花东子族对于王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看出其地位的显赫与独立性。由此分析,"子"的身份和地位在武丁时代可能是一位管理内务的大臣。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兴隆县雾灵山和五指山之间有一个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小山村,叫孙仗子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里出了个有名的抗日英雄群体——"五虎"地雷组。看过电影《地雷战》的人们,都会为影片中游击队员大摆地雷阵痛击日军的故事而拍案,而当年在兴隆县的大地上,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五虎"地雷组是一群化名中都带"虎"字的民兵集体。"虎山"李青,是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虎明"傅惠,是民兵指导员;"虎义"  相似文献   

18.
正赣榆地方戏曲"肘鼓子"终于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这对于老艺人彭仁善、王起娥夫妇来说,是一种安慰。要知道,由"肘鼓子"演变而来的胶州茂腔,早在2006年初就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誉为"胶东之花"。连著名作家莫言都感慨故乡高密的茂腔令他魂牵梦绕,是个"拴老婆橛子戏"。其实这个"茂腔"也是"肘鼓子"的一种。当然,与其说"茂腔"是一种"肘鼓子",倒不如说"肘鼓子"才是"茂腔"的鼻祖,因为在苏鲁两省交界地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曲都是由"肘鼓子"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莆田地区有个流传甚广的南宋"四异同科"科举故事,也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格言的出处故事。据传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当年的进士榜上,黄公度中状元,陈俊卿中榜眼,年纪最大的是73岁的林邓,被称为"榜尊",年纪最小的是18岁的龚茂良,被称为"榜幼",本科的状元、榜眼、榜尊、榜幼皆为兴化军莆田人,时人称为"四异",千载难遇。相传朝廷举办琼林宴时,高宗问黄公度:"卿土何奇?"黄公度答:"披绵  相似文献   

20.
《灰阑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内有学论及了它的来源和世界性影响问题,这有意义。但学关于《灰阑记》题材来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灰阑记》虽在内容上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记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李行道却不是从这三个宗教故事中取材。一,三个宗教虽在唐代以前就传入中国,但其时除了佛教有关故事已翻译过来以外,其他两个同类故事是不是已经翻译过来,难以确定;二.李行道是中国的隐士,不是宗教信徒,他受中国传统化的影响,《风俗通义》是宋元习见之书,他见到的可能性更大;三,元杂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吸取历史故事、小说等材料进行创作的倾向.李行道所在的平阳是当时杂剧创作的中心之一,他当然会受到这个倾向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他是从中国本土的故事受到启发,创作了《灰阑记》。中国本土故事就是见载于《风俗通义》中的黄霸断两妇人争子的故事。《灰阑记》的故事情节、宗旨.与之极为一致。世界几种化中都存在着《灰阑记》式的故事,这一情形值得深入研究。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外化及学的相互影响及异同,是有意义的,但应注重事实,不应轻言袭用而贬低一个民族创造化的努力和对世界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