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密詞集可分成《蘋洲漁笛譜》與《草窗詞》兩大版本系統。《草窗詞》亦存在兩種版本系統,此以鮑廷博嘉慶年間刊刻《草窗詞》爲界,之前皆爲鈔本,淵源相同,與鮑刻無涉;之後多爲刻本,均宗鮑刻。此外尚有《弁陽老人詞》一種特爲獨出。將現存周密詞集對校後可知,《蘋洲漁笛譜》爲周密宋末手定,《草窗詞》以《蘋洲漁笛譜》爲底本重新編次並補輯。鮑刻之前諸鈔本《草窗詞》更加接近原貌,而鮑刻經過了鮑廷博的大幅改動。鮑廷博的校改是清代浙西詞人詞學活動之一,從中可以看出浙西詞人慣以刻詞、改詞進行詞集文本固定的工作,以此推出他們標舉的詞學先輩,經他們改動後的文本强烈體現着浙西詞派的審美趣味與詞學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道教文學"是現代學術語境中發展出的概念。由於學科建制和研究領域界定的需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道教文學的概念在中國學界被不斷强化和反復討論。1983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將"道教文學"納入宗教卷條目,顯示了這一交叉學科業已形成。一般認爲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前者以林帥月《道教文學一詞的界定及範圍》中的提法爲原則,後者則以詹石窗的一系列解釋  相似文献   

3.
曾祥波 《中华文史论丛》2021,(1):247-278+404
東坡手稿在蘇軾去世後二十年間被編入補遺"東坡六集(七集)"的《東坡外集》,其中收録詞四卷是現存最早東坡詞集,成書時間早於今存東坡詞最早三種文獻(傅幹注本、曾慥本、元延祐刻本)。《外集》收録詞从數量、編次、題序等方面都显示出特有的重要價值,是一部保留了較多手稿原貌、收録詞作較爲審慎、具有編年性質的東坡詞集。今存明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保存了《外集》南宋乾道後再刊本的舊貌,應作爲東坡詞源頭性文獻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夏志穎 《中华文史论丛》2022,(3):325-348+412
朱彝尊的詞體創作與理論之間存在時間錯位,康熙十一年(1672)至十八年,是朱彝尊形成其個性化詞學觀的關鍵時期,在此之前,他並無自覺的詞學觀,在此之後,其詞學觀影響漸廣,但本人之創作熱情急劇消退。朱氏《解佩令·自題詞集》只能對應康熙十八年《浙西六家詞》本《江湖載酒集》,是劃分其詞學道路的重要界標。該詞對豔情題材的反復闡説,與清初詞壇豔詞話語中的焦慮、悔尤心態相呼應,也反映出朱彝尊與試“博學鴻詞”時的幽微心理。《解佩令·自題詞集》成爲後人解讀朱詞的重要依據,詞中對詞學師法、寫作特點的自陳在後世詞論中得到持續演繹,而該詞的體、調、韻、語句同樣澤被深遠,這些因素共同推動其躋身清詞名篇之列。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學者姚鼐號稱不寫詞,在清代乾隆以後,已經成爲一個話題,受到學界的關注。考察其原因,是由於乾嘉年間的詞體創作非常繁榮,乾嘉年間的詞學觀念更加成熟,從清初發展而來的詞學復興之勢進一步得到加强,詞作爲專門之學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同時,乾嘉學人大多强調學有專精,不提倡面面俱到,而姚鼐受桐城家法的影響,在文學創作上也懂得有所不爲。從學術淵源看,姚鼐受王士禛等的影響,對詩詞辨體之説也有自己的認識。所以,他之不寫詞,主要原因並不是由於鄙視詞,而是由於對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從這種認識中,某種程度也能看出清代詞學的發展。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的編選,既利用了宋敏求家藏的唐人行卷、唐詩总集,也利用了數量衆多的唐詩别集。對其編選宗旨和傾向的探求,既不應忽略其文獻來源,也不能離開王安石文學思想觀念和是書本身。王安石主張爲文應"有補於世",故所選多關涉社會政治,雖詠史懷古、寫景詠物、抒發閒情逸志之作,亦着眼於其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一面。是書的編選,因在王安石嘉祐四年上書仁宗而不報之後,心緒低抑,故又多選憂怨不平之作。作爲政治家,王安石重視詩歌的現實作用,强調文要得體;作爲文學家,王安石對曲盡人情物態的作品,往往情有獨鍾:這些也都成爲其選詩的重要標準和特點。《唐百家詩選》編成後,雖爭議不斷,但也産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相似文献   

7.
趙惠俊 《中华文史论丛》2021,(2):157-186+400-401
明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源出南宋孝宗朝的初編本,所收四卷詞有着與傅幹《注坡詞》、曾慥編刻本《東坡詞》及元延祐刊本《東坡樂府》不同的宋代文獻來源,使得外集本東坡詞存在較多的獨有篇目及有價值的異文。儘管外集本題序注跋存在嚴重的不同時期編者的增補删改痕迹重疊,但依然能够察見東坡詞在流傳早期的文本形態。特别是源於蘇軾手迹的跋文,更是東坡詞題序的最初樣貌。在外集整體的繫年追求下,外集本所收詞也呈現出了繫年編次的形態,反映着南宋人對東坡詞繫年的認識,是現存最早的東坡詞編年本。明人焦竑曾從明宫秘閣抄出外集,據此爲秘閣舊藏《東坡先生詩餘》補1,經茅維、毛晉相繼重編校刻後,大部分獨見於外集本的詞作逐漸得到認同,成爲可靠的東坡詞。於是外集本不僅淵源甚早,還是東坡詞現代通行文本的重要來源之一,當獲得更充分的關注。  相似文献   

8.
《二李唱和集》爲北宋李昉、李至唱和詩集,吴處厚《青箱雜記》卷一云昉"晚年與參政李公至爲唱和友,而李公詩格亦相類,今世傳《二李唱和集》是也",即指此書而言。此書爲今存宋人最早之文學總集,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史》卷二〇九《藝文志八》曾著録"二李唱和詩",後即罕傳,殆已亡佚。日本江户時期京都崇蘭館猶有宋本傳世(《經籍訪古志》卷六著録),並曾  相似文献   

9.
王幼敏 《中华文史论丛》2012,(4):373-383,394
吴翌鳳(1742—1819)爲清乾嘉時期蘇州藏書家,以抄校古書聞名於時。他同時也是一個學者和詩人、詞人。吴氏大部分的詩文創作都輯集於其自編《與稽齋叢稿》中,該書今存有刻本和稿本兩種。本文對稿本與刻本、不同刻本之間進行了比較,對照蘇州各種地方誌的記載,對《與稽齋叢稿》的卷數、版本等作了考辨和論析。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後,批評家公認李清照的詞可以和詞史上任何一個大家相提並論。明清女詞人寫作的時候,已經不再關心李的改嫁問題,可見她們在確立自己的創作經典時,關注的主要是詞的文學體性。明清女詞人對李清照的推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其作品中的某些精彩語意的欣賞,一是追和其作品。明清的女詞人或許没有什麽具體的文學批評著作,但她們以自己的創作加入了對李清照形象的建構,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學批評,而在這一過程中,她們也建構了自己的形象,使人們從一個側面看到明清兩代女性文學的興盛。  相似文献   

11.
魯桓簡介魯桓字天隱,一九四八年出生于河北承德市。小學期間,在北京景山少年宫學習中國水墨書。一九六五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一九七三年分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從事藝術創作十六年。于一九八九年遷居美國。 現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詩、書、畫、印、雕,無所不精。詩詞師承蕭勞先生三十余年。所作千首多以動物爲題,新意自創,爲世人所傳頌。石雕有隨型舆寫真兩種風格。首次以天然石色專雕兩栖爬蟲類和甲  相似文献   

12.
<正>楊鐮先生主編的《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年版)出版問世,爲元代以前斷代詩歌全集的編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居功至偉!這部巨編收録4987位詩人的13200首詩,爲我們展示了元代詩歌創作情况的全貌,同時對收録的詩作進行了精細的校勘和考訂,解决了大量以訛傳訛的文獻問題。但由於處理的文獻數量龐大,資料蕪雜,疏漏之處也所在難免,需要學術界共同努力,在後續研究中不斷加以修正。比如薛瑞兆先生已經指出書中誤收宋、金詩人36人,以  相似文献   

13.
正《宋史》卷三二〇《彭思永傳》記載其"治平中,召爲御史中丞"。此處所言實誤。按:程顥在《彭公行狀》中稱:"留金陵歲餘,復召權御史中丞……今天子踐祚,正拜御史中丞。"(《二程集·河南程氏文集》卷四)"今天子"指神宗,故彭思永在英宗治平年間爲"權御史中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〇六治平二年(1065)冬十月甲寅條,對彭思永任命的原因有較爲詳細的記載:"翰林學  相似文献   

14.
摩尼教"拂多誕"一詞,西方學界認爲音譯自胡語的教階稱謂。本文在西方語言學研究的基礎上,藉助中國傳統史學的考據法,探討該詞產生的歷史真相,解讀該詞的意蘊。認爲其乃武則天延載元年(694)認可摩尼教在華傳播的產物,原係其時朝廷爲覲見某位摩尼高僧所取名號,而被摩尼教團作爲第二教階的漢文稱謂。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學術史上大量出現的"疏證"類著作以條分縷析、廣徵博引爲特色,具有古文乃至傳統注疏不易具備的文獻容量和分析潛能,考證之學術旨趣藉以呈現。清代前中期,疏證體的焦點經歷了從以"疏通"爲旨到以"證明"爲重的變化。嘉慶以後,"疏證"的寫作方式成爲闡釋經典的流行乃至典範體式,尤其在小學、輯佚領域蔚然成風,亦影響到單篇文章之寫作。古文家批評考訂疏證之文"傷氣",不能成文;而考據家則主張注疏考證之文自有其特殊文氣。至章太炎《文學論略》將"疏證"專列爲文章之一體,對有清一代"疏證"體之演進作了理論上的總結。  相似文献   

16.
梅堯臣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詩人,與同時的朝廷要臣、州縣官員及詩文大家都有較多往來,應酬唱和詩篇不少。20世紀70年代末,朱東潤先生對梅詩作了系統編年校勘,並廣采夏敬觀先生成果,爲之補注,以《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時過二十餘年,筆者對夏氏、朱氏未能釐清的人事略有心得,遂逐頁排比對照,撰文名爲《再注八十四則》。卷頁與詩題均按朱先生原書開列,詩題後括注《全宋詩》第五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所收梅詩頁碼。狗尾續貂,敬待高明不棄教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來,歷史學界青年學者之間流行舉辦讀書班、研究班、聯誼會或工作坊,藉以方便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之間的青年學者之互相交流。其中讀書班以某一部經典著作或史料作爲研讀對象,通常有時間期限,讀完後即解散或轉爲其他形式,較有名的如北京大學中古史中心榮新江先生曾經組織過的長安學讀書班,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天聖令》讀書班等。~①研究班則並不局限於此,比如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余欣老師組織的中古中國共同研究班,即以中古史爲範  相似文献   

18.
義熙年間劉裕的兩次重要的北伐,一是對鮮卑族的南燕,一是對羌族的後秦。前者史書多稱"廣固之役",當時文筆表策,均出王誕之手;後者之軍中文書則多由北地傅亮掌筆。義熙十二年至義熙十四年,劉裕北伐軍攻陷天下之中洛陽、長安,傅亮爲此撰寫了《爲宋公修張良廟教》與《爲宋公修楚元王墓教》。結合義熙年間北伐後秦行軍的地理位置變化,可考證"二教"的具體撰寫時間;今將"二教"置於劉裕身分"宋公"、"加九錫的宋公"、"宋王"的關鍵節點再加以文本詳考。在宋初"經史之學"向劉宋中葉"詞賦之學"的演進途中,傅亮是一位非常有標誌意義的人物,他在文學史甚至是在中古政治史上的地位應該得到重新審視。  相似文献   

19.
嚴羽詩學雖然借助《詩人玉屑》及元人詩法等的摘錄、轉引而獲得廣泛的傳播,但在宋元至明初較長的時間内都未能成爲詩學的主流,處於被肢解、被誤讀的窘境。明中期,以李東陽《麓堂詩話》的推介爲轉折,其詩學著作方始得以完整、準確的面貌呈現,並被奉爲詩歌理論指導的典範。由此一問題的文獻梳理,我們可以看到文學思想傳播過程中諸要素間所構成的緊張、互動關係以及文學典範之形成對於文學外部條件的依賴。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無論是開民智的“畫報”,還是張女權的“女學”,上海都走在北京前面。不談細枝末節,就講聲名顯赫者,1884年5月8日創刊的《點石齋畫報》,還有1898年5月31日正式開學的中國女學堂(即“經正女塾”),都讓歷來高傲的北京人瞠乎其後。晚清中國,推動西學東漸的主要力量,在朝氣蓬勃的開埠城市上海,而不是暮氣沉沉的帝都北京。雖有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1898年創立),但是,談論作爲新學代表的報章、演說以及女子教育等,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