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天津市文物公司文苑阁文物收购部购进一件磁州窑系大酒坛,经鉴定为明代万历年间之物。这一酒坛通高66,口径17、底径22、最大腹径46厘米,侈唇,平底,肩部有十三个支钉痕。经实测酒坛可容水约100斤。酒坛颈部肩部均为弦纹和水波纹,肩部还有两圈行书文字,字体清秀遒韧。里圈字体较小,为"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马做造大样酒坛戊子年造",除"戊子年造"外,每字之  相似文献   

2.
正在福建连江县的福斗山上,曾建有一座用于祭海的古坛。因连江县历史上隶属福州府,所以万历年间所修的《福州府志》中有关于这座古坛的记载:"福斗山,其巅古坛,祭海处也。"~①明崇祯年间所修的《闽书》也提到了连江县福斗山上的这座祭海古坛:"福斗山,山巅有古坛,祭海处也。"~②不过,万历《福州府志》和《闽书》对于这  相似文献   

3.
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安徽歙县,近年来连续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一医药公司基建工地窖藏瓷器1984年4月,歙县医药公司在原府城东门内基建工地发现一瓷器窖藏,出土一批印有"枢府"二字的卵白釉瓷(图一)。这批瓷器较完好地贮藏在一件鼓腹大陶坛内,坛高48、口径33、底径27厘米(图二)。瓷器共计109件,均施卵白釉,釉色莹润,胎质坚致。内壁纹饰大致相同,底印四朵缠枝牡丹,四周印六朵,花间相对印"枢"、"府"二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范围有一定的扩展,除中部汾河谷地外,北部大同府、东南潞安府及辽、沁直隶州也有种稻的记载。明清山西水稻生产的两个高峰期出现在明成化至万历前期和清康乾时期。受水利等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山西水稻种植面积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水稻产区;水稻种植的推广多得益于地方官员的倡导。  相似文献   

5.
王志东 《安徽史学》2011,(3):124-126
<正>泽潞地区是指明清时期泽州府、潞安府所辖的地区,该区被太行、太岳、中条山环绕,因煤铁资源丰富、勤纺织,潞绸业和潞铁业成为当地的主要乡村手工业。潞绸因质量上乘、花色鲜美,获有"西北之机,潞最工"、"潞绸衣天下"的美誉。因潞铁的兴盛,当地被誉为中国北方冶炼中心。本文拟对潞绸业、潞铁业兴盛的泽潞地区乡村手工业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靳波 《文史月刊》2022,(6):68-74
<正>前些年,一部清代巨著《潞安诗钞》的再版,在上党地区引起不小的轰动。本书囊括了明清两代潞安府8县众多优秀诗人的诗作2400余首,这些诗从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上党地区的人物风貌和地域风情。此书既是“潞之诗”,也是“潞之史”。历史留下这样一部洋洋大作,编者功不可没。《潞安诗钞》由清代程之玿、常煜编撰。本书分前后两编,前编明代部分由程之玿辑录,  相似文献   

7.
正长治师范简介长治师范是一所百年老校。原名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男子师范)。创立于1913年。校址在潞安府文庙(今长治一中所在地),为全省早期十四所中等学校之一,设有附属小学一所。其办学宗旨是"造就小学教员"。开设课程为:修身、教育、国文、史地、数学、理化、博物、手工、图画、乐歌、体操、教育心理、乡村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正山西省黎城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东北部,太行山东麓。乾隆版的《山西志辑要》中记载,黎城属潞安府,同时还记载这里属于古代的黎国。当地更是流传,他们的家乡就是《尚书》中记载的"西伯戡黎"的古黎国。古黎国究竟在哪里?它是怎样一个国家?由于古代文献和考古证据的极度缺乏,使这个古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份艰辛一份收获山西黎城县城西关村的西南部有一片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小水库,是1958年建  相似文献   

9.
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古典园林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嗣汉天师府,又名“大真人府”,座落在赣东北龙虎山区的上清镇中央。前临上清河,后倚西华山。府院楼坛亭堂鳞次栉比,古树异花争奇斗艳,鼎炉座座,焚烟袅袅,是中国道教祖庭,国家级重点开放道教官观。 一、明太祖赐全新建天师府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建人张道陵(称第一代天师)东汉时曾在龙虎山炼丹肇基。天师府这块风水宝地传说是他当年讲道之处。后人将“嗣汉”二字冠之于天师府府名之上,表明天师之道,一脉相传,天师尊号,代代传承之意。 嗣汉天师府是一座占地5.4万平方米的大型古典园林建筑群。既是历代天师(真人)…  相似文献   

10.
于素敏 《文物春秋》2014,(3):37-40,49
随着保定市府河片区拆迁工作的推进,在府河南岸的天坛街上发现一处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建筑台基,经初步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确定此处为明清时期保定府的风云雷雨山川坛。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遗址的现状,对史载风云雷雨山川坛设施配置及祭祀活动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就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东山岛铜陵镇美丽的九仙山下有一座具有500年历史的恩波寺,寺内藏有《鼎建翠云宫乡厉坛碑记》,抄本曰:夫厉坛之制,何妨乎考古祭法。有泰厉、有公厉、有族厉,实列七祀、五祀、三祀之中,而厉之名由是起焉。明洪武间,令备府州县岁祭无祀鬼神,外此各乡村里社人民亦得立坛设祭,祭礼与州府县同,谓之乡厉坛。盖沿古厉祭之法而踵而增之者乎。铜山有厉坛在恩波寺西侧,旁置漏泽园一所,岁春清明秋七月望,地方官将到地行礼,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4,(6)
笔者最近有幸拜读了《沧桑》1994年第2期刊登的题为《“慈禧是长治人一说”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的文章,读后不经思考,觉得该文作者讲的一些问题似乎还有点道理;但稍经思考之后,就觉得不可置信。读罢那篇文章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该文的作者喜欢凭主观“假定”下断语。 “质疑”一文认为,收王小慊作女儿者是惠征。“这只要查一查《潞安府志》,看清代有无名叫惠征的知府便知”。而实际上,《潞安府志》的下限是乾隆年间,它不可能写三十多年以后发生在潞安府的事情。既然如此,怎么能“只要查一查《潞安府志》,“便知”“清代有无名叫惠征的知府”呢?该文还说,“笔者所知,惠征死时不过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知县,  相似文献   

13.
文史快车     
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演变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作"府"。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明清时期,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相似文献   

14.
北宋端州在政和八年(1118年)升为肇庆府。然而,端州升府的历程是比较复杂的,历来有较大争议。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端州何时升府,以及升府的具体过程,以新的史料证明端州在升为肇庆府之前确曾升为兴庆军和兴庆府,"岭南第一府"是兴庆府而不是肇庆府。最后,通过分析宋代"潜藩升府"制度及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变化情况阐释其升府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考辨前人有关"府江"得名缘由及其所指桂江河段的不同观点,从政区变迁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府江"或在元大德五年(1301)平乐府的设立后而逐渐得名;明前中期,官府以"府江"为名设置府江兵备道,"府江"的地理范围因府江兵备道的辖区而扩大到整条桂江河道,也因其辖区变迁而缩小至平乐府境内。至民国初年,平乐府被废,使得"府江"这一名称失去现实依据,"府江"因而改称"抚河"。广西"府江"得名及其地理范围的变化,当是河流自然地理、政区设置与人类地理认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区设置这一制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或可为解析广西左、右江、浔江等河流名称的历史变迁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建国 《旅游》2013,(1):42-45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就是坛城沙画在藏语中叫作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有"中轮"、"轮圆"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从2500多年前,佛陀亲自教导弟子制作沙坛城开始,就历代相承毫无间断。在十一世纪,由印度北传到西藏,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7.
马当上水府、采石中水府、金山下水府统称为长江三水府,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方性江神信仰,五代至宋盛极一时。历史上长江三水府的"水府"得名源于道教,五代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促进了这一信仰的形成。宋代长江三水府神因在战争中屡次显灵获得国家加封赐号,成为保国护境的水上神灵。此后长江三水府神职范围不断扩大,在庇佑国家社稷与水上交通之外增加了司雨职能。明清以后长江三水府信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正侍卫亲军为元廷极为重要的军事力量。本文所考的"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文献记载非常有限。《元史》卷九九《兵志二》列"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条。据此,可以看出"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隶属于"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除此之外,再没有发现有关"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的其他文献记载。1984年7月10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小淖乡十三号村征  相似文献   

19.
在二里头遗址宫城以北地方发现几处祭祀遗迹,包括圆形地面夯土"坛"、长方形浅穴式"墠",根据其相关遗迹现象,结合殷商卜辞和古文献记载,推测上述遗迹可能是当时的祭祀场所"社",其中圆坛可能是祭祀天神的"天坛",长方形墠则可能是祭祀地祇的"地坛"。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流变则直至明清时期。二里头坛墠遗迹的发现和认知,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研究以及早期国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到今年已经六十周年了.在六十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浴血的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自幼常听老辈讲述有关义和团反帝斗争的事迹,平时也稍注意有关义和团运动的遗物、遗迹,兹略述所记有关文物数事,作为纪念.一北京于忠肃公祠堂设坛义和团的组织,以坛为基础,每坛数十人、数百人不等.各坛联系,谓之"拜垆",并投"拜帖",义和团忌说拜字,因其字音与败同,所以改"拜垆"为"胜垆","拜帖"为"胜帖"."拜帖"多用红墨书:"某某地某某街某某巷(胡同)某坛同胜"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