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钧窑始烧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窑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 ,但考古工作中一直没有可信的材料证明其始烧于宋代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多撰文将钧窑的始烧年代定在金代以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2 0 0 1年发掘禹州神刘家门窑址最早地层的出土器物 ,总结了其器形、胎釉和工艺特征。继之将其与考古发掘的窑址和墓葬材料进行对比 ,探讨了出土早期钧窑器物的窖藏、墓葬和遗址的年代 ,讨论了早期钧窑几项重要工艺的时代特征 ,结合窑址出土的纪年材料 ,证明刘家门窑第一期前段的时代为北宋徽、钦二宗时期 ,这也是钧窑的始烧时间。最后简论了钧窑是仿汝窑产生的 ,在北宋末期与汝窑同时生产。  相似文献   

2.
陶瓷     
钧窑宋金时期的著名瓷窑。中心窑址在河南禹县,这里古代属钧州,瓷窑因而得名。钧窑瓷器特色是以铜作釉的呈色剂,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绚丽的彩釉,也有青蓝、月白相间的釉饰。元代钧窑瓷器生产扩大到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区。  相似文献   

3.
窑变釉是清代御窑厂仿钧又不似钧的新色釉。钧窑是宋代名瓷窑之一,以生产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瓷器驰名于当时,与汝、定、官、哥并称宋代五大名窑。钧窑以烧青瓷为主,但与一般青瓷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其一,钧釉是一种蓝光乳浊釉,改变了汉唐以来历朝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虽然它的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人们根据其颜色深浅,分别称其为天青、天蓝、月白,它们都具有莹光般的蓝色光泽,晶莹温润,凝厚深沉。  相似文献   

4.
简论钧窑系形成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禹州市是钧窑的故乡,在北宋创烧的深浅不一的蓝色乳浊釉瓷器即钧窑瓷器,以其优美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而博得世人的喜爱。北宋末到金代,周围的一些瓷窑开始仿烧。金代晚期至元代,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部分瓷窑也相继仿烧,从而在北方形成了一个以钩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  相似文献   

5.
《禹州钧台窑》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大象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有正文204页,文后有彩色图版116版,黑白图版54版,定价200元。钧窑系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之一,与定、汝、官、哥等并著于世。因釉内以铜  相似文献   

6.
国宝巡礼     
钧窑镂空座瓶元陈设品高58.3、口径17、底径18厘米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属于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而变化。钧窑成品釉层较厚,而且呈“乳浊现象”,不像其他青瓷那样有透明感。在北宋晚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元代钧窑产品以瓶、盘、碗、盆、尊等品种,以民间日用品为主,亦仿造古器造型。此件镂空座瓶,有一对螭耳,四面凸起狮纹。通体挂天青色釉,但釉色不匀。釉层较厚,烧制时流于底部,俗称为“流釉”。瓶上有大块红斑,是此处釉料中的含铜成分在烧制时还原而成。其形硕大…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0,(8)
正一、明清宜钧同河南禹钧的区分河南钧窑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于北宋徽宗时期开始烧造,于元代后期基本停烧(1),禹钧的停烧加之明代各大官窑烧造技术流入民间促进了各地仿钧器物的兴起和发展。钧窑的器型种类多以各类陈设器为精华,有花盆、盆托、炉、尊等(2),兼有盘、碗、盆、盏拖、罐、洗等文房、日用器物(3)。从外观看来,禹钧的天蓝与月白釉上多见"蚯蚓走泥纹"(4),器物为支钉支烧,器物底部施釉前有刻的"一"到"十"的  相似文献   

8.
贡昌 《文物》1984,(12)
北方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驰名中外。其独特之处在于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有如蓝天中的彩霞,是一种乳光釉。北宋晚期是其鼎盛时期。几年前金华地区已经发现金华铁店村有类钧瓷的窑址,由于窑包杂木丛生,地表采  相似文献   

9.
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之一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为了探讨釉层呈乳光蓝色及其深浅的原因,利用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配备ED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配备EDS)、穆斯堡尔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7片出土于河南禹县钧窑遗址的具有深浅不一蓝色釉层的残片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发现,钧窑蓝色系釉层的主要着色剂为Fe2+,其含量的增加能够使釉面蓝色饱和度增大;此外,釉层中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分相液滴,小液滴尺寸增大,能够使蓝色釉面颜色偏绿、明度提高。即钧窑蓝色乳光釉的呈色是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共同作用,也是对可见光散射和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钧瓷的发展及其特点阎夫立一钧瓷是我国宋代名瓷,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窑"。"钧窑"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哥、定窑一起被称为我国五大名窑而闻名于世。"钧窑"名称的由来,与古代钧台之名有关。禹州早在四千年前,曾是大禹的封地,大禹的儿子夏启...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陶瓷手工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一个最为显的标志就是驰名中外的“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的建立。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瓷器以其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铜红窑变釉而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钧窑瓷     
张琪 《东南文化》2002,(1):75-76
乳光釉和窑变是钧窑的两大特点,蓝、红是钧窑瓷的两大瓷色,胎体不净、胎色不纯是钩窑资的两大缺憾。  相似文献   

13.
郑媛 《文物世界》2004,(4):73-78
宋元时期是中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各地瓷窑林立,各大名窑尽放异彩,北有磁州窑、耀州窑、定窑、汝窑、钧窑等,南有官窑、哥窑、越窑、建窑等。由于生产地域、原材料物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工艺手段的多样化,创造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艺术装饰。宋元陶瓷装饰种类颇多,按工艺材料归纳,可分坯体装饰、化妆土装饰、釉装饰、釉绘装  相似文献   

14.
<正>口径:7cm高:30cm价位:咨询公司说明:刘伯农先生珍藏钧窑在河南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故名钧窑,素以绚烂奇瑰之色彩著称于世,玫瑰紫、天青、月白变幻无穷,色相天成,妙景于窑变中竞生,丹青妙手莫不能及,明代曹昭将其列入宋代五大名窑。素来名贵,此件钧窑瓶,规格较大,成器不易,小口,短颈,球形腹,胫部渐收,圈足外撇,通体窑变釉装饰,釉水肥厚,变化奇妙,玻璃质感较强,腹部近开窗装饰,内施乳白釉色,与整器所施蓝色窑变釉相得益彰,富于变幻和艺术效果,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5.
修内司窑的正名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瓷器生产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宫廷所需瓷器由官办瓷窑生产,简称为官窑。宋官窑创烧于北宋徽宗时期,南渡后,“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据文献记载北宋官窑有汝窑、钧窑;南宋官窑有修内司窑与郊坛窑,凡四种。 近年来,因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等遗址的陆续发现,使宋代官窑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而对于南宋修内司官窑,由于缺乏对有关文献记载的研究,又因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则往往被加以否定,故对修内司官窑及其产品的特征,目前尚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荷叶盖罐是宋元瓷器中一种造型较为特殊的器物,北宋开始出现,元代流行,龙泉窑、磁州窑、钧窑和景德镇窑都有烧造。壁画墓资料显示,宋元时期的这类大罐多为酒具,兼具储器和盛器的功能,盖做荷叶形是时人喜爱荷花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北方著名窑场之一的耀州窑唐、五代时期青瓷胎釉化妆土与北宋时期之间白色中间层的区别,利用具有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功能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北宋时期青瓷的中间层和唐、五代的化妆土在化学组成上存在着一些差异。白色中间层中不仅铁的含量比胎釉都低,CaO和K_2O的含量则高于胎,而靠近釉;而化妆土的化学组成除了Fe_2O_3含量较低外,其它化学组成十分接近瓷胎;中间层和化妆土相比,Fe_2O_3的含量更低一些。  相似文献   

18.
<正>乳浊釉瓷为表面施一种不透明釉的瓷器。这种不透明釉是在普通透明釉中添加乳浊剂而形成的,因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微细气泡,所以形成乳浊现象。这种不透明乳浊釉可以掩盖胎体的颜色和缺陷,使器物更具凝重感,故又称"盖地釉"。我国传统青釉的乳浊釉以北方的钧窑产品为代表。而浙江金华县铁店于1983年发现有元代乳浊釉瓷窑址,后又分别在武义县泉溪乡水碓周、赵宅,浦江县礼张  相似文献   

19.
张莹 《收藏家》2014,(10):36-45
<正>窑变釉,也称窑变花釉,是清雍正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来的新品种。它是指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所施釉料中除铜之外,还含有铁、锰、钴、钛等微量金属元素,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元素自然结合,使釉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花纹或斑点,色彩斑斓。其中,釉色偏红的称为"火焰红",偏蓝的称为"火焰青"。本文所说窑变釉,是指雍正时期开始出现的,窑工摸索出窑变  相似文献   

20.
钧窑与汝窑和官、哥、定窑并驾齐驱,同属宋代的五大名窑。然钧窑以它的釉色莹润,色彩缤纷及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的产品所不及;而汝窑则以内有玛瑙釉而产生特殊色泽,位居各类名瓷之首。汝瓷的烧制,又以小支钉满釉支烧,瓷艺精良,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博得“汝窑为魁”之桂冠。因此,钧、汝两窑同是中国古代陶瓷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