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惠 《文史精华》2007,(10):22-25
号称海河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的永定河,在清代以前却有个意思相左的名字,叫"无定河"。究其缘由,盖因其上游桑干河源出山西北部的管涔山,流经黄土高原后,夹带了大量泥沙,其含沙量仅次于黄河,因此又有"浑河"或"小黄河"之称;由于上游所经各地为太行山支脉,两岸重峦叠嶂,河行其间,依山为堤,水  相似文献   

2.
曹学文  唐正宪 《丝绸之路》2011,(20):105-107
1967年刘家峡水库蓄水后,炳灵寺附近黄河河床迅速抬升,形成了黄河泥沙倒灌;夏、秋季节,山洪所携带的泥沙在炳灵寺石窟前的大寺沟内大量淤积。据初步测算,目前所淤积的泥沙高程超过警戒线的16米,约有70万立方米,极大地威胁着炳灵寺石窟的安全。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观测的数据和炳灵寺石窟周边环境现状和水文资料的研究,提出对炳灵寺石窟泥沙淤积的治理方案,以供将来清淤排沙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碛口古镇     
吴胜九 《世界》2007,(1):54-55
“碛”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水中的沙滩”,黄河将大量的泥沙冲向下游,在河道转弯处淤积形成了碛。从吕梁市北行约40公里便到了秦晋大峡谷中的黄河大碛一大同碛。在大同碛的东北方向500米处有一座古镇叫碛口镇。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北方著名的商贸  相似文献   

4.
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黄河,如同一条桀骜不驯的黄色巨龙,从黄土高原咆哮而过,裹泥带沙继续蜿蜒东流,经过5464千米的漫长征途,最终汇入蔚蓝浩瀚的渤海湾。在黄河的入海口山东省东营市,有一片历经黄河千万年冲刷,由河水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平原——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黄河泛淮对江苏海岸线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时期黄河泛淮对江苏海岸线变迁有深刻的影响。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泛淮状况 ,可划分出三个阶段 :(1)南宋以前为黄河短期泛淮阶段 ,这一阶段黄河虽然曾经数度泛淮 ,但持续时间较短 ,入海泥沙有限 ,对江苏海岸线变迁的影响不大 ;(2 )南宋至清中期为黄河长期泛淮阶段 ,由于持续时间历时 70 0多年 ,巨量泥沙的输送 ,不仅使黄河口不断向外延伸与海岸线向前推进 ,而且塑造了苏北黄河三角洲和宽广的滨海平原 ;(3)清中期以后亦为黄河短期泛淮阶段 ,但其影响与第一阶段不同 ,大喇叭口以北的江苏北部海岸以侵蚀为生 ,大喇叭口以南的海岸因废黄河口地上与地下三角洲的泥沙供应 ,仍然呈现不断淤长的态势。江苏沿海现有滩涂面积广大 ,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历史时期海岸线演变及目前的冲淤变化 ,才能做到合理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正沧海桑田,人间变迁,黄河夺淮,洪水为患。1194年,决口的黄河水改道,与淮河水道合流,大量泥沙淤高堆积,夺走了古淮河的下游水道,流向低洼的淮河汇积出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曾几何时,洪泽湖不仅给沿边人民带来过水患,社会动荡、自然灾害更是滋生出一批祸害百姓的匪患。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对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黄河在又是一条多灾多害的河流。它象野马奔驰,咆哮东进,穿过西北黄土高原,流过豫西山地,挟带了大量泥沙,“黄河每年经过河南陕县带向下游的泥土有十三亿八千万吨”(张含英:《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成就》)。到了下游,因地势平坦,流速减缓,致使泥沙淤积河底,河床逐渐高过两岸的田地,成为“地上河”、“悬河”,每到夏秋汛季,常常泛滥成灾。自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来,黄河在下游地区“决口泛滥就有一千五百多次,河床重大改道二十六次。大致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水灾范围北至津、冀,南达苏、皖,波及二  相似文献   

8.
亲近马家荡     
正马家荡,位于阜宁西南,盐城、淮安、扬州三市交界地。一直以来,我在文里画中与马家荡一次次深情相见,在我的诗意念想里,她是"浪翻叶色千层碧,波映花光一片红"的莲花水国佳境,"马荡夏莲"嫩蕊凝珠、玉洁冰清、清香袭人、风姿绰约,她是一位袅娜娉婷、含羞带俏的佳人,一帧精美的挂轴,但与我隔着时空的彼岸。(一)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夺淮以后,巨量的泥沙随着黄滔侵噬着苏中、苏北大地,马家荡亦也未能幸免。大量的沙土,  相似文献   

9.
<正>盐城地处黄海之滨,周以前为淮夷地,先民多以渔盐为生。距今7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海面基本稳定,长江、淮河搬运入海的大量泥沙在浅海湾底部逐渐堆积,形成了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岸外沙堤。其中最为有名的西冈(即今阜宁废黄河  相似文献   

10.
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园口决堤,造成黄河历史上第一次人为的改道。黄河在夺淮入海途中,挟带巨量泥沙肆意漫决,形成了大范围的黄泛区,严重破坏了泛区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泛区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北省东滨渤海,北部有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脉,西北部紧邻黄土高原的东端,山海之间,是一片广阔平原。海河水系的北部和中部诸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流经太行山以东逐渐沉积形成广漠的冲积平原。这里土质肥沃,是河北省的重要经济地区。黄河下游平原地势低下,平均海拔五十米,在古代  相似文献   

12.
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堤后,豫东、皖北、苏北成为黄河泛滥区,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从河流湖泊、沉积土质、地表植被三种生态环境要素对黄泛区进行考察,泥沙沉积导致泛区河道和湖泊不同程度淤积,破坏了地表储水排水系统,致使水旱灾害频发。黄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对泛区土质既有恶化也有改良。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泛区植被的消长。黄泛区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到当时民众的生产生活,也对1949年以后当地的恢复和发展有所制约。  相似文献   

13.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水困难的局面,东平湖的形成与扩大即区内积水不断增多的结果。鲁中丘陵西侧平原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阻挡或黄水倒灌影响,长清至齐东各县境内的入黄河流均难以宣泄,直接促成新清河的开辟。徒马平原地带,受黄河决口改道影响,靠近黄河的徒骇河诸多支流被淤没,徒骇河则被黄水冲宽刷深,1907年黄河利津决口后,其尾闾河段亦被淤没。  相似文献   

14.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与移民董龙凯近代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仅有百余年历史。其间,不断有周围及外地移民来此落居、垦殖,是为垦殖移民。另外,由于在三角洲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石油,因此以石油开采为目的的工业移民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论述伴随三角洲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2月24日,由郑州大学主办的"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博物馆等单位的50余名学者,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一、"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刘庆柱认为黄河是中国的象征。"黄河""黄帝"居"中","中"是国家的象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正>流动的土地: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社会研究胡英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定价:54元。本书研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环境下黄河滩田这类"流动的土地",关注生态环境与区域社会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问的相互关系。作者充分发掘山、陕地区有关黄河滩地的鱼鳞册,结合田野调查访谈,以大量一手材料为基础,力求打破已有认识、建立新的解释框架,尝试从生态环境的危度对区域社会史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张弘毅 《文史月刊》2006,(10):17-24
一、电站名称的由来及工程简介黄河天桥电站,位于山西省保德县义门村与陕西省府谷县黑山村之间的黄河中游北干流上含泥沙量较大的河段,距两个县城均8公里,是一座低水头大流量带有试验性的径流式电站。电站控制流域面积403844平方公里,大坝全长792米。建筑物最高度是厂房段的50.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与开封关系密切。建炎二年(1128年)后,黄河下游渐次失控。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以来,黄河开始影响开封,但尚未决入开封城。自元代起,开封城历遭洪灾,其中1642年和1841年的水灾最为严重。这两次洪水均给开封城带来了灭顶之灾,泥沙淤埋了家园,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开封城的衰落。水患形成的灾难遗产在今开封城地下的文化层堆积中留下了厚厚的印记,至今仍清晰地存在,成为开封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92.3%,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实施调水调沙运用,抑制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对黄河治理以及促进黄河下游两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射阳湖演变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阳湖历史上曾是江苏境内著名的大湖。历史时期,湖区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淡水湖泊—沼泽性湖泊—平原沼泽的演变模式。春秋以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春秋至唐代,本区由古泻湖逐步演变为淡水湖;南宋以来,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大量泥沙进入本区,湖区淤积迅速,成为沼泽性湖泊,加之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射阳湖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