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叔虞和圣母水神,是晋祠早期祭祀的对象。不过在宋代以前的官方看来,前者才是祭祀的主神。自宋代以来,由于太原成为边塞重镇,农业开发与水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祭祀圣母水神逐渐超越了祭祀叔虞,且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尽管此后历代士大夫多有对晋祠祭祀进行"礼俗辩证",但由于圣母为民间普遍崇奉而香火旺盛,祭祀叔虞则因只有少数士大夫提倡和实践而日渐式微。晋祠祭祀变迁的背后是礼与俗分合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2.
太原晋祠古属唐地,乃周成王之胞弟叔虞封唐之所。叔虞子燮父因晋水改唐为晋。后人于晋水之源建祠祭祀叔虞,因称唐叔虞祠,俗称晋祠。晋祠,北魏时已有祠堂、飞梁,北齐时则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屡有扩建,始成今日之集古建筑、石刻、雕塑、古树、名泉于一体的博物馆。自《山海经》、《水经注》始,历代献均有记载,然而能将晋祠进行细致考察、认真考证和研究,在清康熙年前惟朱彝尊一人。  相似文献   

3.
晋祠古戏台     
李燕 《文物世界》2013,(3):50-51,36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一处饮誉海外,集历史文物、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间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晋祠是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省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4.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地。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到唐国任诸侯,姬虞也称唐叔虞,唐叔虞施政有方,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姬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因唐国境内有晋水,故改国号为“晋”,燮父为纪念父亲的功绩,在晋水源头建祠立庙,称唐叔虞祠,也称晋王祠、晋祠。  相似文献   

5.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背依悬瓮山麓,前临晋水,山环水绕,苍松翠柏,风光秀美,它以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遐尔闻名的古迹名胜游览胜地。1961年3月,国务院将晋祠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际山枕水,景色绚丽,尤其是那清冽如玉的晋水,清波涟涟,晶莹透  相似文献   

6.
晋祠水磨     
晋祠山清水秀,古木参天,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更是闻名遐迩。晋水是难老、鱼沼、善利3泉的总称,3泉汇合而成海清北河、鸿雁南河、鸳鸯中河、陆堡河,成为外八景的“四水青畴”。4河灌溉30多个村子的3万余亩耕地,带动着72盘水磨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晋祠概说晋祠是山西省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下,祠内清泉涌翠,殿阁棋布,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又是晋水的源头,据《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记载:西周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唐地,称唐侯,后代对叔虞  相似文献   

8.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祭奉西周初年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园林祠庙。其创建时代不详,但在北魏时已有了详  相似文献   

9.
赤桥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因桥而得名的村庄。《晋祠志》:“赤桥在太原西南七里智伯渠上,初名豫让桥。……在晋祠东北里许,长一丈有奇,阔可二丈,跨北河上,南北石栏。西岸轩而东岸轾,为晋祠、县城往来要街。桥西有观音庙;东向,内肖豫让像。庙前壁有刘丽中先生午阳大书‘古豫让桥’石刻,旁题邑令殷峄‘豫让桥诗’。桥之四周皆民居,民多资晋水造作草纸,以遂其生。”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6,(4)
位于太原市西南方向悬瓮山下的晋祠,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区,初建于北魏以前,即周公东征后,成王封弟叔虞为唐侯,叔虞死后,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  相似文献   

11.
晋祠     
《文物》1977,(6)
在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下、晋水发源的地方,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里祠庙殿宇,雄伟壮观;亭台莲池,星罗棋布;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是晋中著名的古蹟胜地——晋祠。西周初年,武王姬发的儿子成王诵把他的同母弟叔虞封到汾水以西的唐国为侯,传至叔虞的儿子燮时,因为境内有晋水,改国号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中华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戏场建筑在山西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位于太原晋祠的水镜台,是明清时期山西中部祭祀戏台的代表。其产生是我国戏曲空间场所自然发展的结果,更是本地民间信仰文化所凝聚的符号象征。水镜台建筑形制采用了明清时期山西戏台固定区分前后台的形式.并在装饰特色上使用了彩画、雕刻、楹联匾额等多种手法。这些构造既深化了戏台本身的内涵,同时又巧妙地与整个祠庙融为一体,凸显出晋祠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晋祠是为纪念西周时的晋国(当时称唐国)开国诸侯唐叔虞所建.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乃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其子燮继位后,因其境内有晋水流出故将国号"唐"改为"晋".后人为纪念叔虞的功绩,在晋水源头修建唐叔虞祠以示纪念,后改称晋王祠,简称"晋祠".晋祠——蕴含着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景致和人文画卷,也引来了历代文人墨客、诗人及文学家的关注,留下了不少隽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正晋祠是我省旅游景点的一面招牌,在全国享有盛名,被称为"三千年皇家祭祀祠堂园林"。关于晋祠(唐叔虞祠)的记载最早于北魏时期,然而如今的晋祠却没有宋代以前的建筑实物,也没有宋代之前的建筑遗址和遗物。这一问题历史上长期聚讼,近代也有很多本地、外地专家学者提出质疑。我省曾启动晋祠申遗工作,2004年晋祠申遗落选。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项目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刘大鹏是清末民初山西著名的乡绅和学者。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朗诵了刘大鹏所作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刘大鹏曾编修《晋祠志》《晋水志》《汾水河渠志》《柳子峪志》《明仙峪记》等志书,尤其是《晋祠志》,其修志理念和实践对现在编修专业志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晋祠     
《文物世界》1999,(3):36-37
出太原西南行25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林立着百余座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物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这就是三晋名胜晋祠。  相似文献   

17.
美晋祠     
郭蕾 《文物世界》2000,(3):36-37
出太原西南行25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铙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攸的历史物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这就是三晋名胜晋祠。  相似文献   

18.
刘大鹏先生,字友凤,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科举人,此后三试不第遂隐居乡里,专注于晋祠文化,编撰《晋祠志》、《晋水图志》、《柳子峪志》、《明仙峪志》、《汾水河渠志》等著作,并写200多万字的《退想斋日记》。《潜园记》是先生众多遗著中的一篇杂记短文,记录了先生关心乡梓文物古迹,"潜以韬光,待而大鹏展志"的心态变化,"潜非本意,怀才抱志,报效国家才是真心实意"。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太原的晋祠在北宋中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主神由唐叔虞变为水神昭济圣母,成为当地民间赛社的重要神祇,也在熙宁间获得朝廷的敕封。熙丰新法是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从晋祠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晋祠此时的变化实与熙丰新法有着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太原晋祠     
正"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三晋名胜晋祠。"随着著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