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户玉虚观是金、元、明、清相继营造而成的道教古建筑群,本文通过对玉虚观的布局及建筑特点进行描述,对其文物价值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玉虚观道教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平民化的、历史的角度 , 从良户民居的宏观及微观层次——古村布局与建筑形态着手 , 通过对良户古村的聚落与建筑形态特点的深入发掘 , 来充分揭示其价值。本文力求以高平市良户村的转型发展为个案,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在中国古村落珍贵的历史遗存基础上,更好地去完成经济转型,有效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古村落经济转型的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豪 《北方文物》2020,(1):79-88
高平圣姑庙是晋东南地区宝贵的早期建筑实例,庙内碑刻众多。关于圣姑信仰在长时段下的发展策略和变化情况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学界多根据碑刻年代认为高平圣姑庙为元代建筑,对建筑空间的讨论亦不多。在厘清其为蒙古国时期建筑的基础上,关注建筑空间与信仰变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嘉湖是江南的富饶地区,这里的文化也相当发达。1957年4月至6月间,我会调查了这一带的文物古迹。现在将重要的资料简要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飞英塔:(参看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4期"浙江省的纪念性建筑调查概况"一文)塔位于湖州市眠佛寺西,八面七层,砖建木檐。每面转角处砌有圆倚柱,每面又以槏柱分为三间,中间设门。腰檐  相似文献   

5.
汉代建筑中所见“复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些汉代的建筑遗迹和建筑模型,可以看到当时建筑中存在一种特殊形式——"复壁"。如广州东汉前期墓葬出土的1件陶屋模型(编号4007:2),简报称,屋一侧构筑一"密闭的小室"结构。"小室"狭长,长可7厘米,宽不足1厘米(图一) (《广州汉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河南陕县刘家渠8号汉墓中出土1件陶制房屋模型也有类似结构,不同之处是在密闭部分的高处开一扇小窗。发掘报告称:"后屋内竖‘隔山’,分屋为两部分,右山墙上开小窗一个。"(图二)(《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此墓时代为东汉后期。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年代也属于东汉晚期,墓中出土的陶制楼院模型,"院墙内左中右三面又设复墙,每面复墙各开小门。后面复墙中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7,(1)
<正>一概况汪口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的西部,离紫阳镇23公里,向西至景德镇84公里,东至黄山101公里。段莘溪水由村北侧浙岭流经至此形成"U"形急弯,与江湾水在村东口相汇,汇合后称永川溪[1]。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古村落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图一)。汪口村占地约11万平方米,现有古民居约340幢,其中明代建筑11幢,清代建筑约250幢,其余为民国时期建筑。汪口村的官路正街  相似文献   

7.
正《明史·河渠六》载:"六年敕抚民参政朱瑄浚河南伊、洛,彰德高平、万金,怀庆广济,南阳召公等渠。"(中华书局,1974年,第2160页),似高平、万金各有一条,然非也。《新唐书·地理志》载:"安阳……西二十里有高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阳水东流溉田,入广润陂,咸亨三年开。"(中华书局,1975年,第1012页)即渠从安阳西二十里东流入陂。《大明一统志》载:"万金渠,源出宝山,经府城西,分注东南溉田……髙平渠在安阳县东南  相似文献   

8.
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舍利山腰,该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初名清凉寺。宋天圣八年(1030年),仁宗下诏赐原清凉寺改名为开化禅院,即今所谓的开化寺。同时,在原址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改扩建。现存的大雄宝殿便是此时建成。开化寺现存建筑多座,  相似文献   

9.
现存晋东南寺庙等古建筑群的大门即入庙山门,迄宋至清的建筑形制基本分3个演变阶段。宋至元代多为二层或三层歇山式楼阁与两侧掖门的组合,两侧钟、鼓楼对称。居中之楼既是入寺(庙)的大门,又是古建群的标志性建筑,如高平开化寺大悲阁、陵川崔府君庙山门楼、高平游仙寺山门楼、长治上党门楼、陵川崇安寺山门楼等。同时期晋东南地区的佛寺大多不设戏台,也无诸如天王殿、牌楼等单层建筑。到了明至清代中期,这种楼阁式山门逐步演变成为下设山门,上建戏台的单檐二层歇山式或半歇山与悬山的组合,如平顺九天圣母庙,陵川西溪二仙庙,潞城龙王庙,陵川南召庙、南吉祥寺戏台等。由建筑形制来看,此时的山门不再似宋元时期那样楼阁高耸、中央凸起的立面,而与它的两翼建筑在空间上更趋于高低错落,山门上建酬神演艺的戏台又给山门赋予了另一种实用功能。由清中叶至晚清直至民国初,这种格局又有所变化:居中的戏台与两翼的耳楼(由功能上讲多为戏台后室)呈一字形并列建于寺庙前端,并将前面院落予以封闭,  相似文献   

10.
羊头山在山西省高平县、长子县、长治县交界的地方。山脊的南端属于高平县界,距县城东北方向25公里。山的北部归属长治县管辖,距县城正北35公里。山的西北部属于长子县范围,距县城25公里。因为在山峰建塔,远观如同一只尖锥体,所以当地老乡们常叫它为"锥锥山"。在山峰的南坡有古寺一座,考之碑碣,名曰"清化寺",为北魏时代的建筑。寺之左侧有磴道,通向山脚,这也是进入寺院的大道。路旁开凿许多石窟,这是寺中附属的  相似文献   

11.
开化寺的壁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高平县东北十七公里半的舍利山麓,在松柏茂密风景优美的山凹里,有座规模不大的寺院,这就是著名的开化寺。寺院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初名清凉寺,宋代改为开化禅林院,后来才改为今名。寺内现存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北宋神宗熙宁六年至哲宗绍圣三年(1073—  相似文献   

12.
陶楼三层,高81.5厘米,下有长方形底盘承托。一层门前卧二羊。二层、三层有平座,承托三面回廊。顶为四阿顶仿木构建筑,垂脊有翘起的柿蒂形饰物,每层回廊栏杆均  相似文献   

13.
正官沟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平坦镇,北、西、南三面环山,东临官沟河,南北长460米,东西宽180米,总占地面积8.3公顷。古村大多数建筑建于清代中期,属于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群,自然环境优美,村落布局严谨,建筑空间丰富,雕刻艺术精巧。主要建筑张家大院依山而建,被誉为"山西的布达拉宫"。据考证,清康熙年间,阳泉赛鱼张氏第六世张文秀迁居官沟,成为官沟张氏的起源。张家由农而兴,后贩卖平定铁锅发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同操场城北魏建筑遗址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发掘的大同操场城北魏一号建筑遗址为一长方形夯土台基,台基东、北、南三面设踏步,其中南面为东西并列的双阶形制。根据遗址在平城中的位置、建筑形制以及出土遗物,再结合考古材料与文献的对比,可以认为遗址位于平城宫殿区,推断为北魏平城的宫殿建筑遗址。  相似文献   

15.
高平良户大王庙,位于良户村的东端,坐南朝北,阶梯形两进四合院落布局,201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通过大王庙的院落布局、建筑特色分析,对大王庙的文物价值进行探讨,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遗产》2008,(10):12-12
传说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入关以后,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阿房宫考古队近日发表报告否定了这一说法。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17.
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桥头镇远远向西面的娘娘山望去,你会发现山梁上有一长段凸起的土墙,土墙上还有几个高高的敌台。以前,这一建筑一直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边墙"。可是有一天,这段"边墙"在专家的考证下成为名副其实的"明代长城",这着实让大通人惊喜。清乾隆年间杨应琚纂修的《西宁府新志·舆图》记载,青海明长城是围绕西宁卫城修建的,从北、西、南三面形成拱卫形状,分别经民和、乐都、互助、大通、湟中、化隆等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出土于陕西神木有一枚小型三孔布(图1)①,它的面文作"■"(图2),对于其面文释读及地望,学界争议很大。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币面文进行隶定,并对其地望做进一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币面文字隶定"■"三孔布币面释读存在许多争议。程纪中、童子玉、马汉民释读为"封氏",应指战国时地名"封斯",地望在今河北省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2004,(6):59-60
本刊于2004年第1期刊发高平先生《卖瓜的小女孩》一文,记述了老作家对一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卖瓜小女孩17年的挂怀。无独有偶,甘肃省山丹县的热心读者袁学儒先生知悉后,倾其全力,找到了当年的小女孩,经本刊牵线搭桥,了却了高平先生近18年的牵挂,也实现了卖瓜小女孩对高平先生深情关爱的诚挚回报。在此,我们将袁学儒老先生的文章和高平先生致本刊总编的一封信及当年的卖瓜女孩写给高平先生的信一并刊出,以图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永恒主题做一次最为质朴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正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的砥洎城,三面环水,宛如江南半岛,孤泊在一弯碧水中。城内坊巷通陌,望楼相衔;登临城头,远山如黛,湖光倒影着砥洎城历经沧桑的秀色;湖面蒹葭苍苍,水禽嬉戏,湖岸繁花嘉树,游人如织。"山城一览"的气势尽收眼底。明朝末年波及全国的"流寇之乱",《明史·流贼列传》中有清晰的记载。砥洎城始建者"防御兼具居住功能"的特色,就是当时为避战乱而设计建筑的。这座极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