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研 《沧桑》2009,(6):52-53
山西运城地区的民间艺术河东锣鼓一直被人们喜闻乐见。文章对于河东锣鼓的发展现状作了一些具体的分析,分别从河东锣鼓的品种、现状、发展原因探索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旨在发掘河东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梁 《黑龙江史志》2013,(21):36-36
河东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河地区之一,无论其在地理区位上,还是政治经济方面,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隋唐时期河东解盐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垦畦浇晒"技术的发明推广和普及。由此,河东池盐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李静平 《沧桑》2011,(6):25-29
金朝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权对中国的历史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山西影响更为深刻。今山西地域分别属于金之西京路(包括近内蒙古一部分),河东北路(包括近陕西一部分)辖太原府,河东南路(包括近河南一部分),本文仅对太原府周围之河东北路范围的士人做论述。河东北路辖区籍贯的士人,经过严格的公平竞争程序后登第,充实到官员队伍中,有些进士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成为一代名臣,促进了金国的汉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东书院     
正山西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历史上曾设置河东郡,习称河东。这里是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故乡,也是薛瑄创立的在明清学术史上极有声望的河东学派的大本营,因而明清时期文教兴盛,不仅各县遍设书院,而且府级书院就有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弘运书院3所,规模宏大、财力雄厚、名师荟萃,驰名三晋。其中,河东书院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名声最著,是河东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山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5.
<正> 唐代田园诗人王维,《辞源》载:唐太原祁人。据《辞海》载: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这两条记载的依据,都出自新旧唐书。其实,查阅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就可发现,王维的远祖虽为太原祁人,但自他十七代以前,就已移居河东。一提河东,人们往往只想到永济,实则,河东乃一泛称,唐时的河东,当包括今永济、临晋、猗  相似文献   

6.
张舒  正明 《文史月刊》2024,(2):67-71
<正>河东盐池,又称解池,即今运城盐池,位处中条山北麓。盐池广51里,袤7里,幅员116里,是历代纳贡课税重要来源,晋、秦、豫三省食盐保障重要基地。在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河东盐池发生了一件盐池黑河被淹大案,致黑河被毁,从此池盐生产大减,一蹶不振,再无当初之辉煌。如此重大之案,在《河东盐法备览》《增修河东盐法备览》《河东盐政纪要》、光绪《解州志》等一些史籍中只称黑河被毁,但如何被毁,其经过及后果、影响并无记载。笔者近阅清朝档案《军机处录副》,发现了有关此案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河东是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河东无山不名,无水不灵。文化遗址密集,名胜文物星罗,碑碣墓葬棋布,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层岩,是中华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但由于时代悠久,史传尘封,文史深藏隐迹,传说扑朔迷离,人文悬案犹存,均待探勘开发,破译诠释,解读求知。认识中国,已是国际时尚。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东,业成世界公认之说法。山西河东,其历史价值于此可观。“水有源而长流,树有根而常青。”河东拥有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构筑的邈邈长城,蕴含着中华先祖的智慧创造,拓展着民族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河东先生集》版本源流考彭东焕一《河东先生集》又名《柳仲集》、《柳仲先生文集》、《河东集》等,是北宋古文家柳开的文集。柳开,字仲。生于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7)①,卒于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河东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人。自幼爱好古文、热...  相似文献   

9.
西汉元鼎年间的“广关”政策,是武帝为拓展开西地域范围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为配合“广关”的实行,汉王朝对拓展地域内的行政构建进行一系列调整。本文通过对西汉河东地区侯国分布状况的考察,指出元鼎年间河东地区侯国分布存在剧烈变动。此变动与“广关”直接相关。“广关”政策实行後,河东地区的侯国被集中迁出。而河东不封置侯国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10.
战国"长安"铜平首布,世所稀见,其铸地为文献中未确切说明具体方位的赵邑长安。河东裴氏是中国历史上盛名久著的世族,关于河东裴氏的起源,文献中有"非子之支孙封乡"及"晋平公封颛帝之孙鍼于裴中"两种说法。本文所介绍的"长安"铜平首布和"乡器"印文陶罐,为研究战国赵邑长安和河东裴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接吉安市文化局的报告,吉安市青原区河东滨江新区在修筑赣江河东河堤挖土时发现一古瓷窑址,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即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勘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津、馆驿和邸店是唐代在驿路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关隘之处设置的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河东道境内唐代设置的有文献可考关44处、馆驿31处、店18家。唐后期,一些馆驿、店周围逐渐有民户聚居,成为行旅眼中的地域标识。唐代河东道驿路沿线完善的交通设施,不仅与唐朝重视驿传建设有关,而且与河东道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盐市马市等商品贸易的有力推动,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姜湾  田伟 《中原文物》2023,(1):89-95
河东盐池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盐产地,堪称支撑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缺乏早期文献资料,学术界对河东盐池的早期历史缺乏研究,迄今仍不清楚早期盐池的分布范围。本文从考古资料入手,考察盐池周边龙山至二里岗文化时期古代遗址点的高程信息、盐池与淡水水系,以及遗址点同盐池及淡水水系的水平与时间成本距离分析这三个因素,推测这一时期河东盐池的大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河东裴氏南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东裴氏南迁述论韩树峰一、晋末宋初河东裴氏的南迁东晋南朝时期,关洛大姓的南迁多集中在襄阳,并形成以此为中心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东晋南朝,在抗胡御边及政府内争中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流民领袖如柳、薛、韦、杜之属也藉此登将入相,为当时...  相似文献   

15.
正理学思想、地方宗族、区域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中国近世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许齐雄教授多年来耕耘于此,已出版了从南北地方差异的视角探讨明代北方理学的思想史研究专著《北辙:薛瑄与河东学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增进了学界对明初河东学派、北方儒学,以及南北社会差异等问题的认识。最  相似文献   

16.
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后稷于此开启了农耕时代我们的国家被称为中国,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中国"这两个字究竟是从何而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说:"史有‘中国’之称,正当尧舜禹建都之时。尧舜禹建都在今河东境内,故河东是最早称‘中国’的地方。"河东包括了今天的山西运城一带。运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中国、中华、华夏等说法都是从这而来的。在垣曲县,人们发现了4500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证实了人类远祖起源于此;在芮城县,距今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中有  相似文献   

17.
明代,由宁夏黄河东部横城之北,向东经灵州北部至花马池(今盐池县)先后修筑了两道长城,一道称“河东墙”。是成化十年由徐廷章、范瑾负责修筑;另一道称“深沟高垒”,是王琼负责修筑。“河东墙”的一些基本情况,已由上篇补说做了介绍,本文再对“深沟高垒”长城的几个问题续说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唐代各个时期河东裴氏家族成员的宅第进行研究,有助于细化对唐长安城官员宅第的认识,并为唐代家族制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河东裴氏宅第的分布受政治中心变更的影响,又表现出其独具的特色。初唐,裴氏宅第呈现出以大明宫为轴心的分布格局;盛唐,在金光门、春明门大街以南的矩形外郭城中裴氏宅第呈椭圆形散开,表现出住宅区较强的拓展性;中唐,裴氏宅第趋于集中;晚唐,宅第数量减少,分布零星,反映了家族势力的衰落。河东裴氏的建宅特点表现为:政治性、通达性、临水性、聚居性、精神性。  相似文献   

19.
运城盐池古称河东盐池或解池,有数千年的悠久经营开发史。传说远在轩辕黄帝时期,宿沙氏就用盐池卤水与清水混合熬盐食用;尧舜时代人们发现了天然的结晶盐。隋唐之际人们发明了垦畦浇晒法,盐产量成倍增长,所产的“潞盐”享誉全国,行销于长江以北、京津以西的广大地区。河东盐税曾占到当时全国总税收的八分之一,因而在历代  相似文献   

20.
文中据《唐会要》卷78《节度使》和《新唐书·方镇表二》所载至天宝元年形成的十节度使中的河东节度使的有关情况,从其首任节度使、建置沿革及权力状况和所辖军州方面,作了简单的梳理,以期能对景云二年(711年)至天宝元年(742年)的河东节度使的概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