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发表的南方谈话是指导和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谈话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及评判改革是否成功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各级干部改革开放的胆子大一些,迈开步子,敢闯敢试。同时,邓小平严肃地指出: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南方谈话精神,积极推动相关改革。当时我是常务副省长,主管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其中的重点则是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同时又因其多为木结构,很难留存。在这个问题上,山西是一个特例,有“中国古代建筑遗留最密集的地区”之美誉。据统计:“唐代建筑全国仅存4处,都在山西;宋以前建筑,仅存百余,70%在山西;这里还有明清古建万余座。”然而,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绚丽夺目的山西古建大多还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锁在深闺人未识。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佳偶,是他们在与营造学社的同仁对中国古建筑的大规模考察中,四到山西,发现了五台山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以及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释伽塔(…  相似文献   

3.
王炳毅 《文史月刊》2002,(12):53-57
抗日战争初期,在鲁西北爱国抗日将领范筑先部任政治部副主任的共产党员姚第鸿,随同范将军坚守聊成,英勇抗击日军和反动会道门匪徒,城陷后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由于已时隔大半个世纪,姚第鸿的革命事迹迄今已鲜为人知。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姚第鸿当年搞地下斗争的上级领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允恭,在重病之中尚对妻子陈恒乔(她也曾是姚第鸿的战友)反复念叨姚第鸿,追忆风云激荡充满艰险的往昔,才使这位年轻英雄的光荣事迹渐渐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4.
李亚宁 《纵横》2008,(8):25-29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是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军歌中的一段歌词。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期间,我军和国民党军队在现吉林省的四平城前后四次争夺激战。其中三战和四战期间,父亲李天佑在三十八军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任司令员。父亲亲自指挥了攻打四平城的这两次战斗。  相似文献   

5.
山西翼城石四牌坊李玉明冯冬青李太栓(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图一翼城石四牌坊石四牌坊位于翼城县城中心十字街的交汇口处。整体构架为青石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共计八柱,中心四柱“口”字形布置,四角四柱“八”字形布置,东西南北四街贯通,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皆为四...  相似文献   

6.
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分别在山西桐峪和河北西柏坡组织召开了两次空前的后勤工作会议,对保障抗战后勤供应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军后勤发展史上的经典会议。一、空前的八路军后勤工作会议1940年12月22日,八路军后勤工作会议在山西辽县桐峪镇举行。会议由八路军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主持。彼时,朱德总司令已回延安工作,彭德怀副总司令致开幕词,他讲道: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后勤工作会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6,(5)
鲁迅没有到过山西,可以说对于这位世纪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山西于鲁迅先生缘悭一面。但是准确地说,鲁迅曾有一次机会由南向北横穿山西,可惜行程改变,鲁迅只是在山西的南端,曾经短暂地踏在黄河岸边山西的土地上,稍稍领略了山西的风光和风物。  相似文献   

8.
佚名 《湖南文史》2012,(2):46-46
他们在“文革”期间曾叱咤风云,独领风骚,是不可一世的学生“领袖”。他们的名字,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来说,耳熟能详。如今,他们又身在何处?  相似文献   

9.
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丁玲一生两度入狱、几番沉浮的坎坷经历常令人扼腕唏嘘,而伴随作家一生,给她带来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的四次婚恋历程也值得我们去追思……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为团结抗战而奔走,为人民民主而献身。他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斗士和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除此之外,他的言语,尤其是他曾立过的四次遗嘱,也有力地证明了冯玉祥先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冯玉祥一生曾立过四次遗嘱。1932年1月18日起,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接连在上海寻衅,制造事端,28日,驻上海的十九路…  相似文献   

11.
王震将军能征善战,是毛泽东最为欣赏的将领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王震将军总是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先后完成了四次远征任务,不仅为我军积累了丰富的行军作战经验,也为我军锻炼出一支又一支饿不死、吓不倒、拖不垮、打不散,能战又能跑的英雄部队。第一次远征——小试牛刀,为中央  相似文献   

12.
余育国 《文史精华》2005,(11):19-24
孙中山“抢选”之疑颠覆帝制,初建民国,实现民权,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主选举。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受到热烈欢迎。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  相似文献   

13.
孟红 《文史月刊》2004,(10):4-9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邓小平与山西的情缘正是这荏苒时光中一首历久弥新的不老歌。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驰骋太行十年的邓小平,依然对山西有着特殊的一份感情,他多次踏上这块热土,悉心指导和热切期盼着山西能像战争年代作为战略重地,为全国解放作出重大贡献那样,写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正"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正太铁路由正定修至阳泉的平潭村",福公司舍去盂县、潞安、泽州和平阳4处煤矿点,而独留阳泉,这是因为铁路已通到这里,其他诸地无路可通。路的开通为阳泉煤炭的大量开采创造了条件。因为只有资源、技术、交通等条件具备了,才能为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提供重要基础,为"山西争矿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与可能。1905年7月山西争矿运动的爆发,在全国起了范本作用、助推器作用,使全国民众在民主革命的历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  相似文献   

16.
1922年,李维汉从北京回湖南时,正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共中央要他先去南京、武汉,将中央关于声援罢工的指示信, 以及给湖北区委的活动经费带给王荷波、项英, 然后再回长沙。他在南京浦镇机车厂的一个工人集会上找到了王荷波,然后搭轮船逆江而上。到达武汉时,“二·七”惨案已发生,江岸站的罢工工人遭到萧耀南军阀的残酷镇压与杀害,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已壮烈牺牲,施洋被捕,不几天,也被杀害。  相似文献   

17.
姜宁 《神州》2008,(8):70-72
从鄂北平原走来的杨业功.干过农活,挖过野菜.放过牛.挨过饿。生活的磨炼和记忆,铸就了他凡事求真务实的作风。"今天演习是明天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花架子糊弄得了自己糊弄不了敌人"2003年秋,一场实装实兵演练在密林深处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他是毛泽东的纯真信徒,他的毛思想理论小组定期在几家挂有毛大头像的餐馆进行活动。他撕掉餐馆橱窗外挡住毛泽东像的圣诞老人头像坐下来吃饭,反复一句话:“以封建皇帝的手段灭九族,对付汉奸走狗:以希特勒的手段优化民族;最后再用毛泽东思想哺育人。”唱红歌,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同唱红歌,是他抒发信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加强东南亚战场各国的联系,盟军建立了东南亚盟军司令部,英国陆海空“三栖将军”蒙巴顿出任总司令.  相似文献   

20.
西北望 《文史月刊》2011,(10):38-38
国民党宪兵,实际上就是管军队的警察。换句话说,它就是负责执行军法的军内警察。宪兵的地位很高,一个宪兵的待遇与一位普通兵的连长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