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砚是砚台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漆木砚、漆砂砚等都是漆砚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工艺特征。早期漆砚的髹漆工艺较为简单,至明清时期的漆砂砚工艺为漆砚发展的巅峰。为探索古代漆砚工艺,利用显微CT、包埋剖面观察、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对三国时期朱然墓出土的漆砚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砚台为大漆直接髹涂在木胎上,砚堂和砚盒的外观颜色为大漆自然色,砚堂边的红色颜料为朱砂,在砚堂漆层中并未发现诸如金刚砂或石英粉之类的研磨颗粒物。该砚台在考古报告中记录为"漆砂砚",漆砂砚工艺仅见于明清时期文献记载,典型特征是用大漆调和颗粒研磨物作为砚堂。因此,三国朱然墓的这件砚台不具备漆砂砚特征,或称之为漆砚更为适宜。同时,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为两汉时期的漆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岩 《文物世界》2015,(2):74-76
砚台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也是历代文化艺术发展成就的结晶。中国自古有四大名砚之说,分别为以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制成的砚台。位居四大名砚第一位是端砚,端砚也有"百砚之首"之称。烟台市博物馆藏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的端砚,其中不乏精品、珍品,代表了这一时期古砚的雕刻风格和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不单是文具,更是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对象,爱砚者最爱清代砚台。  相似文献   

4.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近年来 ,人们在研究古代珍贵文化遗产诸如书画、陶瓷、铜玉的同时 ,对古代砚台也给予了极大关注。砚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一个大可探求的知识领域。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等各种艺术特点于一体 ,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是由原始社会研磨器演变而来 ,逐步形成专用的书写砚 ,主要用来磨墨。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研磨器 ,为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六千年。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二期遗址出土的彩绘带盖石研、研棒 ,带有黑色颜料和陶水杯 ,是用来彩绘陶器等用的。在这种由粮食研磨器演变到颜料研磨器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砚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遗址出土的砚台的系统梳理与分类,以考古出土实物为依据,尝试归纳总结此时期砚台发展的时代特点及演变规律,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砚台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并且在中国古砚发展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会馆建筑的雕刻艺术张斌远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经历代发展演变,到明清时期雕工技术已相当高超,各种雕刻艺术品丰富多彩,且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雕刻工艺用于建筑上始于何时已无文献资料可...  相似文献   

7.
微雕史话     
张英 《收藏家》2003,(4):54-55
微雕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起源于中国,初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延续4500年。在这数千年的微雕工艺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工艺大师和微雕家。但其雕刻方法基本有两种:立体微雕和平面微雕。在各种辅助手段(如放大镜等工具)尚未出现的古代,微雕艺人及微雕大师是如何进行这种细致工艺的制作呢?他们只能凭借意念、感觉来支配控制自己,精雕  相似文献   

8.
砚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到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形。自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开始参与砚的制作,包括设计砚式、题名铭文及选择砚台石料等。古砚的材料丰富多样,除中国四大名砚的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以外。  相似文献   

9.
故宫收藏了数万件明清制墨,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古墨上的纹样了解、归纳墨模雕刻工艺。主要从装饰图纹、雕刻刀法的变化上论述不同时期墨模雕刻工艺的时代特征与风格,展示由明向清发展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0.
正砚台作为古代书写不可或缺的用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材质多为陶瓷、石质等,不易朽,但实际的出土量并不多,这与古代随葬制度及习俗有关,砚台并不是必用的随葬品。所幸唐宋以来常在许多士大夫墓中出土有砚台,这些墓葬多有墓志,这对砚台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大有裨益。本文选取砚台中有纪年铭刻、出自纪年墓以及出自时代较为明确的墓葬的唐宋砚台进行介绍,以期对砚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的币中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龙 《中国钱币》2007,(4):62-64,48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即开始发行钱币,现代以色列的钱币以设计新颖、构图抽象、雕刻工艺精细、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和民族特色鲜明、宗教色彩浓郁而著称。其内容、形式与风格,多是承袭了2000年前古代犹太王国时期钱币的特色,是古代犹太钱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以色列的钱币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长期沿续的传统。在南北朝时期兴盛一时的北朝佛教造像,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文化形式。但是在它传入中国之后,民间工匠在制作时加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曾经十分普及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对北朝造像艺术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从对画像石与北朝造像的雕刻技法、构图形式、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货币种类繁多,几乎每个朝代都铸有当代标记的法定货币,这些钱币不仅可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也是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与古代艺术的重要资料。本文所谈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行的流通硬币、纪念币在美术设计,雕刻与工艺等方面的概况与主要特点,因分析水平有限,仅以抛砖引玉,望老一辈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正扬州地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脉兴盛,从考古资料来看,扬州地区博物馆的砚台收藏丰富,自汉、隋唐、宋元直至明清,都有值得一提之处。总体来看,扬州地区古砚的形制变化与中国砚台发展的主要趋向是一致的,主要围绕着实用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其纹饰雕刻与其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有时代风格,也有其独特风貌,扬州地区早期古砚以实用为主,晚期以艺术鉴赏为主,这  相似文献   

15.
"半启门"(以往习称"妇人启门")是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刻中常见的一个画面,从汉代开始出现,唐辽宋金元时期再度盛行。本文讨论了这种图像的形式特征,以及这种形式与古代墓葬意义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正>自人类对审美具有一定的认识开始,雕塑艺术在古代的文明中就起着重要的功用价值。在原始人类生活过的一些古代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残存的壁画与雕刻艺术的断片。旧石器晚期,中国的古代雕塑已经具有初步的雏形,其艺术所构成的美的韵味已经趋向成熟,中国古代先民们在制作生产工具如石刀、石斧、锤、铲、箭镞等运用造型的意义上,其性质已接近雕刻艺术品的制作,这说明对于美的意识并不仅限于实用,已经跟装饰连接起来。新石器早期,陶器的出现使得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残存的实物映证出,当时中华  相似文献   

17.
砚,它既是我国历代文人传播文化与文明的工具,又是文化自身的载体之一.千百年来,以其独具的神韵和风采、精美博深的艺术造型,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所以能够“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而历朝的砚台,又以其不同的制形制式、不同的材料质地、不同的种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砚台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到汉、晋、唐、宋各代以实用为主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制形、材质等方面演绎变革的过程.到了明清时代,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欣赏与实用并重的工艺美术品,是砚文化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历史阶段.在众多存世而又美轮美奂的明清砚中,流派众多,风格不一,各具艺术魅力.有不惜工本、刻意追求繁缛雕饰、寓意吉祥的“宫廷”制砚;有清秀隽永、雕刻精湛、高雅脱俗的“吴门”制砚;有纹饰丰满、锦地繁  相似文献   

18.
崔松林 《丝绸之路》2014,(18):28-29
宋金时期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是我国古墓葬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砖雕壁画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观念、文化习俗、社会关系和时代特点,也展现了古代匠师绘画和雕刻的高超技艺,是研究古代建筑、绘画、雕刻和戏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论磁州窑与定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形成了许多以不同釉色和装饰方法为代表的风格迥异的制瓷工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各地窑场在成形、烧成工艺和装饰技法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磁州窑和定窑是宋元时期两个最重要的制瓷中心。二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但由于相近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社会背  相似文献   

20.
画像石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①,因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所以常称为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具有质朴、深沉的民族本土艺术特色,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山东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的主要区域,汉画像题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多样,发现时间早,延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