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湿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备种影响因素中,湿度及其波动是引发文物材质发生损害的主要方面.调控环境湿度通常采用主动调湿方法和被动调湿方法,其中被动调湿功能材料在博物馆文物保存微环境湿度调控中具有相当的应用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调湿材料的概念和调湿原理;分类叙述了硅胶、无机盐、无机矿物、有机高分子4类调湿材料及其复合型调湿剂的调湿特性、制备方法、调湿机理以及各类文物调湿材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专用调湿材料及其实用产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文物凋湿剂研究应以性能优异、安全无害、低成本、多功能、适应多种应用需求为发展方向,并注重专用调湿材料质量标准和评价技术规范研究,以指导产品研发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市场上推广用调湿建材搭建库中库,调控库房内湿度,减小空调的运行能耗。为验证调湿建材对文物库房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降低文物库房中温湿度的波动,节约能耗,本实验分别用调湿建材和普通建材搭建库房,通过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开关场景,得到不同场景下两间库房各阶段的库房湿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调湿建材搭建的库房内湿度更加均匀,同中心位置相关性达到0.8;在不同的空调开启场景下湿度变化都更加平缓,日波动均低于2%;并且开启间隔越短,调控效果越好。因此使用调湿建材搭建的库房对环境控制效果更好,结合适当的空调开启方式可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本研究为文物库房的搭建节能和库房内空调的开启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物在贮存、展示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温度、湿度、污染物对它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的一种因素.采用调湿材料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为了科学选用调湿材料,本工作选择了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通过试验,评价了它们的湿容量、吸放湿性能、响应速度、调控时效等调湿性能.检测结果显示,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均有较好的调湿功能,但两者比较,纤维调湿板具有湿容量大、用量少的优点;而对Art-Sorb(R)产品,则其平衡湿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
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文物在贮存、展示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温度、湿度、污染物对它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的一种因素.采用调湿材料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为了科学选用调湿材料,本工作选择了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通过试验,评价了它们的湿容量、吸放湿性能、响应速度、调控时效等调湿性能.检测结果显示,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均有较好的调湿功能,但两者比较,纤维调湿板具有湿容量大、用量少的优点;而对Art-Sorb(R)产品,则其平衡湿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文博》2020,(3)
文物微环境调湿剂的重复利用,不但能充分发挥其湿度调控作用,还能降低成本投入,是环境湿度调控中既经济实用又安全便携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调湿剂在不同回烘时间、不同回烘方式下的吸放湿效果,并测定其回烘后的单位吸湿能力、单位放湿能力、单位目标湿容量等相关调湿性能,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回烘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回烘时间、回烘方式和包装材料对调湿剂的吸放湿效果均有一定影响,采用烘干至恒重后再恒湿的方式,吸湿效果更好,采用直接恒湿的方式,放湿效果更好,且等温吸放湿曲线表明,该调湿剂的吸湿量明显大于放湿量。研究结果对不同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迎头色谱脱附曲线,测定了水蒸汽在调湿剂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当清除了载气流速、调湿剂粒径以及色谱柱轴向扩散等众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后,由迎头色谱法测得的水蒸汽在调湿剂中的扩散系数值可用于评价调湿剂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的两项基本指标。为了更好地处理大量的温湿度监测数据,将K线理论引用至温湿度评估体系,通过K线图四要素的剥离和借鉴,定义采样周期内初始值对应开盘价、采样周期内结束值对应收盘价、采样周期内最高值对应最高价、采样周期内最低值对应最低价。结合一次临展的连续监测数据,使用K线图开展了展厅及部分展柜内温湿度评价,通过主动调湿和被动调湿的调控效果比对,为后续临展等短期展览调湿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工作为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的数据处理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模型,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探讨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文物保护中,适宜的温湿度、洁净的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必要条件,温度对于文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温差较大时的热胀冷缩,而且,当温度与环境中的湿度、光、氧、虫、霉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温度就是加速剂、催化剂,在一定温度值内,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加快1-3倍;同时,恒定的湿度是文物能够长期保存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湿度、气压之间函数关系的推导以及经常使用的空气湿度参数,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便携式可编程序计算器.1、概述空气湿度的监测是博物馆气候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一种最为精确、便用最为广泛的湿度测定设备,是通风湿度计(各种构型的干湿球温度计).空气湿度的各种表达法都可由干、湿球温度和气压值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由这些数据推出湿度值的最常用方法是参照在特定大气压条件下的对照图、表或其他类似方法.这种方法快速、方便,假如实际大气压与对照图、表的特定气压不一致时,会导致结果不精确.虽然这种误差常常无关紧要,所以在文献资料中易被忽视,但这种误差有时也会引起不同的问题.例如:当一只湿度计用来调节或校准极限气压条件下的湿度控制设备;空运过程中的湿度监测(见附录);涉及高空湿度监测的问题.如果气压计读数偏离湿度对照图、表的特定气压值超过5%,尤其是在低温低压下,那么该湿度对照图、表就不适于严格的使用了.由于空气大气压偏离常压值常常会超过5%,这样就引起意外的困难,除非博物馆气候由一只精确气压计监测.标准湿度对照表对日常气候的监测,除了高空条件,往往很精确而且完全能胜任.如果要求湿度的  相似文献   

10.
故宫古建筑内温湿度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的环境应当相对稳定且有益于文物的保存。故宫博物院作为古建筑博物馆,其特殊性在于古建筑本身也是文物,虽然自身条件较差,但又不能随意改变其外观和结构,导致其保存环境往往不够理想。在研究中论述了故宫古建筑的环境特点,结合在古建筑内文物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对原状陈列的古建筑温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古建筑中环境控制的思考。采用密封性能优良的展柜配合适当的调湿材料可以很好地稳定相对湿度,减少温度变化对相对湿度造成的影响,这是当前国际上文物微环境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莫高窟不同层位关闭洞窟微环境变化规律,在岩体垂直立面上选择形制、大小相似的关闭洞窟分析各层位温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关闭洞窟受围护结构阻隔作用,相比外界环境高频率、大幅度波动变化,洞窟温度年变化平稳,从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波动幅度依次增大,相对湿度正好呈相反变化。各层位关闭洞窟温度对降雨响应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受降雨影响显著,时间上均表现出滞后效应,降雨集中月份,湿度波动幅度最大。从空间上看,莫高窟中、上层关闭洞窟常年湿度集中,波动区间窄,底层洞窟湿度分散,在降水偏多年份,高湿度(>60%)出现频次增多,存在激活盐害的风险。该研究有助于丰富莫高窟微环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莫高窟预防性保护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长久保存馆藏青铜文物,有效转化深层有害锈氯化亚铜,以仿古青铜试样为对象,应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极化法等电化学实验来研究青铜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应用X-射线衍射(XRD)、共聚焦激光Raman显微分析检测其腐蚀产物的主要物相。结果表明,氧化过程是生成有害锈氯化亚铜的反应,还原过程是氯化亚铜还原成铜的反应。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进行形貌观察和微区腐蚀产物成分分析。对氯化亚铜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变化进行了跟踪观察。由此,为除去青铜文物深层有害锈氯化亚铜所做的一系列探讨将在博物馆藏品保护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拓是文物学与金石学研究中保存和展示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位于中国南部高湿地区,传拓用纸的干燥速度较慢,水性墨汁在传拓中容易晕散,传拓难度较高。文章就广西地区传拓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特别是对工作中针对高湿度环境下的传拓技术改良作了专门阐释,并以碑刻传拓及铜鼓传拓为例,说明传拓技术改良后的实践效果与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双轴应力测试仪测定了单纯画布和带颜料层画布在同样环境温度、湿度变化下所产生的应力变化、这项测试为研究画布和颜料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比较实验发现,油画的开裂和老化主要由颜料层引起的,实验还证明:微小温度变化对油画应力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以及环境相对湿度pH>90%将严重威胁油画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汉阳陵帝陵从葬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常年的高湿度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为95%±5%)容易使遗址文物发生霉变等病害。为此本研究以从葬坑遗址保护展示厅15号坑为研究对象,根据基本假设,建立了从葬坑文物保存区域空气流动的二维数学模型,并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风幕送风速度和送风仰角对风幕隔离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15号坑适宜的送风速度为1.5m/s、送风仰角为10°。研究结果对高湿环境下如何营造风幕隔离及富氮低氧环境提供了依据,对坑式遗址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热湿环境特征,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对建筑空间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分析建筑空间温湿度时空变化规律,评估建筑热湿环境特征,探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建筑对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和隔离作用,建筑内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不利,主要体现在相对湿度高、波动大,湿度调控将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建筑热湿环境为壁画酥碱和霉斑病害主要成因,同时促进了编竹夹泥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发生。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四川地区明代编竹夹泥墙木结构古建筑热湿环境特征的认识,而且为该建筑壁画病害和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工作,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也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而图书外借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笔者就对当前环境下的图书外借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收集、珍藏、陈列遗迹探究文物价值的关键所在,在文物的保护、传承、研究各环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如何实施好文物保护措施,已变成文博行业高度重视的内容。本文就以信息环境下博物馆的文物特点入手,从多种角度对信息时代环境下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必要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厅有大量的文物展示,需要有恒温恒湿的环境加以保护。而现今许多博物馆已有空调,温度达到恒温,但是湿度难以控制,分析原因是因为空调设备的选型是舒适性中央空调,而舒适性中央空调调节温湿度以人体舒适为标准,在有些客观条件下,不能有效地控制湿度。为了利用现有的设备达到恒湿的效果,可以根据现存的能力和条件将原有的空调系统加以改造,改造的方法是将新风进行初步的除湿处理,再通过原空调箱将新回风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从而达到控制湿度目的。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空调系统通过改造后,基本能达到一定的温湿度要求。因此,本方法对于一些采用舒适性中央空调且在控制湿度变化上存在困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湿度对骨质文物的影响及最佳存放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考察了在不同湿度下,老化400天后骨样的抗弯强度、色差值、显微形态、元素含量、尺寸和重量各项指标的变化,找出了湿度对骨质物影响的规律,从而确定60%湿度为骨质物的最佳存放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