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献上对"郫邑、郫城、郫县、小郫"概念之界定古蜀国望帝杜宇之王都称郸邑,文献上的记述甚多,扬雄《蜀王本纪》记曰:"后有一男子,名日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治汉山下邑郸。化民往往复出"①。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后有王日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郸邑。或治瞿上"②。《元和郡县图志》记述更明确:"郫邑,蜀望帝理汉山下,邑曰郫,是也"③。开明取代杜宇为蜀王,似乎仍都郸邑,《华阳国志》曰:"开明王…  相似文献   

2.
邑,在先秦文献中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组织体概念。《礼记·王制》等篇所言"量地以制邑"以及《周礼》所言"造都鄙"之类,都是政府在统一划疆分野,规划邑里。在此种形势下成立的邑,总具有社会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统一实体性,可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实体邑,或官社实体邑。此实体邑不是国营经济,具有政社合一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官社。这种居民点,极其大者,一国之都可谓之邑;极其小者,数家之里落亦称为邑,如"十室之邑",若今乡里村落然。愈是这种基层居民组织,愈具有经济实体性。待战国社会乡邑行政化,这种邑以转型的形式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仍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负责。自唐代禅宗大兴,百丈禅师创立丛林清规以来,丛林制度日益健全。方丈以下主要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早期王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中原文物》2006,(4):22-28
中国早期王都城邑具有祭祀和军事两个功能与特征,都城与京师之称,是对中国早期王都城邑这两个功能的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埋金"的传说与真事战国诸侯争霸,楚威王打败越王无疆,横扫江东,在秦淮盆地北端临江之处设置了金陵邑,这是南京最早的行政建置,金陵成为南京第一个地名。古代传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宋本太平寰宇记》影印本,[宋]乐史撰,中华书局2000年第1版)。所谓埋金镇王气当属古代的厌胜术,以一物象征性地镇压某不利事物。所用之金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的原址并非在今天这片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平地上,公元前4世纪,古蜀 国开明王废帝号称王,从外地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 大街一带),建立宫宇,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 意,成都才首为都城。自此以后,不管沧海桑田、人 间动荡,这座城市的坐标犹如它千年未变的名姓一样, 始终牢牢扎根于东径102° 54'至104° 53',北纬30° 05'至31° 26'之间那片平整而富足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寿光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神人神兽纹铜镜,现介绍如下。铜镜出自寿光市纪台镇西常家庄子,距纪国故城遗址1公里。此镜直径19.7厘米。半球形纽,直径3.8厘米。圆纽座,座外有六乳丁,间以铭文“宜子孙”和变形禽纹。主纹饰为二神人和四神兽。二神并坐,为东王公和西王母;四神  相似文献   

8.
宁夏彭阳红河乡出土一批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文物》1993,(12)
1985年冬,宁夏彭阳县在修筑彭平公路(彭阳至平凉)时。在距红河乡政府500米处的红河岸边发掘出一批石造像,立即报告了县文物工作站,工作站将出土石造像全部收回入藏,并对现场进行了考查。发现出土石造像的周围土层里有破碎的陶片、灰层,推测可能为一遗址。现将这批石造像整理简介如下。 01号为白泥石质(质似白膏泥状,质地较软),高浮雕佛造像。石高18.5、宽9、厚3.5、像高14厘米。石造像舟形,上端为尖叶状,下端为长方形床座,正中雕一袖手端坐佛像,高肉髻,两耳垂肩,面容清瘦,细  相似文献   

9.
河南襄城县出土西汉晚期四神规矩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8月,河南省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农民在村东头拉土时,发现铜镜一件。现藏襄城县文化馆。此镜正面微凸,覆盖一层绿锈。直径23.3、边厚0.5厘米。半球形纽,柿蒂纹纽座。座外方框,内有相间排列的乳钉纹和十二地支铭。框外饰乳钉、规矩纹和四神图像。外有铭文一周,49字:"作佳镜哉子孙息,凤皇翼翼在坐则(侧),官位尊(?)(显)蒙禄食,幸逢时年获嘉德,多贺君家受大福,长保二亲得天力,传之后世乐无极。"笔力刚  相似文献   

10.
长治南垂村发现一块唐代石造像碑长治市博物馆1987年5月20日,长治市博物馆的同志在本市北郊南垂村一居民院内发现了一块石造像碑。现介绍如下:碑系青石质,高1.17、宽0.25米,呈长方形;座高0.25、宽0.74米,呈长方形,带座通高1.42米,顶帽...  相似文献   

11.
出洛阳东行12公里,有一座佛教名刹,这就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被称作"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1].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人华后创立的第一座佛寺,距今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今白马寺大雄殿内正中置一大型木质佛龛,龛顶和四周雕刻繁密的纹饰,雕工细腻,活灵活现,富丽堂皇.佛龛内置庄严肃穆的三世佛,皆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三世佛前,左右相对为二位护法神,左边为面容白皙的韦陀天将,右边为赭面瞪目的托塔天王.二护法彩绘描金,气韵生动,形成鲜明对比.大雄宝殿内两侧殿壁前,东西神坛上供置十八尊神态各异的罗汉,彩绘描金,栩栩如生,别具一格.大雄殿内23尊佛教造像,连同天王殿正中所供的雕龙木质佛龛中供奉的弥勒佛像共24尊造像及佛龛供物皆为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洛阳白马寺的,是极为精美的文物瑰宝.那么白马寺佛殿内的这组造像又是如何来到素有"释源""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宜候■簋铭文中"王卜于宜,入社南乡"之句的全新考订,结合滕虎簋"虎"字与前贤所释"虞"字结体基本一致之比较,以及对西周初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考证宜侯矢原封虎侯,不属吴君世系,其迁封之邑为邳县北之祖。  相似文献   

13.
吴勇  田小红  佟文康 《考古》2012,(9):37-44,113,108,112
台藏塔遗址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较好、体量最大的唐至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单体佛寺遗址。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台藏塔佛塔1座、墓葬2座。台藏塔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方形佛寺遗址,由塔身、外壁佛龛等构成。两座墓葬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随葬器物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等。  相似文献   

14.
芮城北周隋唐佛道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近年来,芮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出土的北周、隋唐佛道造像碑刻,这批造像碑大多有明确的纪年,品相之完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将其中部分造像碑介绍如下,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道教造像碑1.北周青石造像座北  相似文献   

15.
正造像座作为佛、菩萨立像的重要构件,或为素面,或为彩绘,或刻有发愿文、题记、供养人、乐伎、神王像等(1)。相较于风格样式统一的佛、菩萨像,造像座的雕刻在风格和内容上较为灵活多变,成为研究石刻造像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张石安释迦佛青石造像座,现藏于西安博物院,据博物院藏品档案记录,佛座2006年由小雁塔文物保管所从凤翔征集得来。  相似文献   

16.
汉阳陵帝陵东侧11~21号外藏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之陵园,位于咸阳原东端,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端的一座,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县三个县、区。阳陵陵区主要由阳陵陵园、陪葬墓区、阳陵邑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修陵人墓地及其它建筑遗址等。①  相似文献   

17.
国内     
<正>陕西宝鸡: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在宝鸡魏家崖村发现一座春秋早期墓葬,清理出土12件青铜礼器及铜铃、陶珠等。礼器包括铜鼎4件、铜簋4件。这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春秋早期秦人历史,特别是对找寻秦国都邑"汧渭之会"提供了新线索。北京大兴:东汉至辽金时期墓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大兴黄村镇三合庄村发现一处大规模墓葬群,有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古墓葬129座,现清理75座。墓地延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为近年来北京地区所罕见,其中两座辽代壁画墓的发现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伊阙佛龛之碑和潜溪寺、宾阳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龙门石窟的研究工作中,几乎都肯定地把位于西山北端第一所大窟——潜溪寺(亦名斋祓堂)开窟造像的年代定为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其中,日本关野贞博士是持此说最早的一位,而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与塚本善隆在他们的《龙门石窟的研究》一书中,再次引证并对这种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肯定:"关野贞博士依据伊阙佛龛碑,由于把它(指潜溪寺)当作魏王泰的造像,就断定是贞观十五年营造的,我认为这是最稳妥的解释。在伊阙佛龛碑中有更详细的记载。"这种观点,对我国龙门石窟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在一些著作中,就以伊阙佛龛之碑作依据,把潜溪寺开窟造像的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月,沔阳县红庙村农民在开挖鱼池时,挖出铜镜一件。镜面微孤凸,光亮仍可照影。直径16.5厘米。圆纽,柿蒂纹纽座。座外方框,框外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其外有楷书铭文一周:"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玉台希世,红妆应图,千集娇影,百福来扶。"根据铜镜的图案、铭文等特征,并参考同时出土的盘口高颈壶,此镜应为隋代遗物。  相似文献   

20.
庆阳博物馆藏汉代四神规矩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甘肃庆阳地区博物馆征集到一件汉代四神规矩镜。镜直径21.5、厚0.6厘米。镜面微凸,呈银灰色,略有锈斑,光可照人。镜背中心为圆纽,四叶纽纹座。纽座外围以方框,框内相间排列十二乳和十二地支铭,方框外为双线规矩,以及八乳、四神和雏鸡、飞鸟、鹿、鼠、蛙、麒麟、骑兽羽人等。外区饰铭文带一圈,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调涷冶竟大毋伤,左龙右虎掌四彭,朱鸟玄武顺阴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