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震,原名袁震之,湖北光化县人,1906年生,父亲是清末秀才,民国后作过教师和小学校长,担任过县的“国货维持会”会长。少年袁震也随父抵制日货,后跟叔叔袁书堂来到武汉,考入湖北女子师范。正值董必武、陈潭秋在该校任教。袁震和叔叔一家先后加入了共产党或共青团。 北伐军占领武汉以后,袁震即在湖北教育厅工作。大革命失败,叔叔婶婶(王坚白)相继牺牲,堂姐袁溥之被捕入狱,袁震也与党失去联系,由老师张佳敏和张的表兄吴之椿帮助到北平清华大学史学系读书。 袁震才貌双全,在清华被同学誉为“校花”,不幸上到四年级患了结核病,后又发展成骨结核。…  相似文献   

2.
方志敏(1899─1935)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英年早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劳苦大众,他在狱中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等十几篇遗作,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做的重要贡献,曾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领导创造的革命根据地,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苏维埃模范省”。正值方志敏诞辰百年之际,本文要介绍的,只是读者较少知道的,他与妻子缪敏的革命家庭生活。方志敏一生短暂,…  相似文献   

3.
陈季同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季同是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从洋务运动兴起,首批留学欧洲,早期随使驻外,甲申折冲樽俎,到甲午保台自立,戊戌变法维新,庚子中国议会,乃至革命思潮发源,30年间每一大事出,他几乎都适逢其会,或任重要配角。同时,他又是近代中国有数的西法专家,促进中外文化文学交流的先进,以及继王韬之后中国与欧洲汉学界交往史上的另一阶段性代表。其人品虽有可议之处,其心路历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步入世界的悲喜艰辛。本文在收集整理史料和考证史实的基础上重建陈季同的形象,并通过分析其生平活动及交往联系,进一步认识历史的复杂与生动。  相似文献   

4.
王首道,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区上洪乡,中共“七大”中央委员,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等要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5.
雯娟 《湖南文史》2002,(1):48-54
王首道的父亲王问礼,母亲李平贞,夫妻俩共同养育了7个子女,在5个男孩中,王首道排行第四。当时父母给王首道起名叫王芳林。  相似文献   

6.
记得儿时,曾听人们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许世友将军平日警惕性很高,时常提防有人谋害他。他不仅有飞檐走壁的神功,还有打枪百发百中的硬功夫。他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支子弹上膛的手枪,无论是谁,要是不喊报告进来,随手就是一枪。就这样,光老婆就打死好几个。多年后,笔者有幸到南京军区机关工作,接触了一些曾在许世友身边工作过的同志,这才弄清,那传说纯属胡编乱造。将军曾经结过三次婚,三任妻子没有一个是被他用枪打死的。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的第一次婚姻,有过一段曲折的过程。早在他求学时期,他的父亲就和其要好同事一起,为自己的儿女订下了“秦晋之好”。女方叫叶复琼,是一位十足“诗礼之家”的闺女,吟诗读礼,工于针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父亲包揽子女的婚姻大事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从小受着儒家文化熏陶的邹韬奋,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反应。然而,在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封建礼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反对儒家倡导的“孝道”,主张子女摆脱封建家长制的压迫和统治,成了席卷整个社会的新思潮。许多青年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大胆要求。经过五…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的小雨淅淅沥沥。2004年6月11日上午,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国葬在离我们记者站百步之遥的美国国家大教堂举行。教堂外主要通道两旁,围观、送行者一大早就挤得水泄不通,连沿街公寓楼的阳台上也挤满了人群。大多数人的心情像低沉的乌云,默默无声。突然,有一群人举着标语,齐声高喊:“里根见鬼去!”“里根下地狱!”顿时,所有的记者都飞奔了过去,闪光灯把这群人脸上照得雪亮。顷刻,对面楼上阳台上传来愤怒的谩骂声:“你们才该下地狱!没良心的,连死人也诅咒。”紧接着,这两群人的口水战越过我们的头顶,激烈展开。“这群人为什么对里根如此仇恨?”我问身边的一位美国记者。“你没看他们身上的字?他们是同性恋者。”里根生前,尤其是在当总统期间,与同性恋者和艾滋病人积怨不小。在艾滋病爆发的20世纪80年代,作为总统的他曾在公开讲话中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天谴”。“生活在罪恶中的人应该在罪恶中死去。”一部名为《里根一家子》的电视剧告诉观众,里根夫妇对艾滋病人和同性恋者没有任何同情心,简直到了十分憎恨和厌恶的地步。也许有人会问,从政前的里根,在自由开放的好莱坞是个演员,可是他为什么如此不开化?应该说,里根对同性恋的态度一方面可能出于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他确实认为同性恋“不正常”,是“罪恶”,而他一生始终没有放弃对男女之间爱情的追求。他本人的爱情故事,曲折、浪漫、执著,尤其是他与南希之间的恩爱在美国上上下下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称赞“红色窑工徐海东”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毛泽东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民间传颂他是“中国的夏伯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九次负伤,全身被子弹打伤17处,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出徐海东的,是一位名叫“少兰”的女子。 1934年11月16日,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三千名将士高举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  相似文献   

10.
1895年,胡适不足4岁,父亲胡传就不幸客死异乡。其母冯顺弟,当时还未满23岁。冯顺弟是胡传的第二任续弦,17岁时嫁到胡家,胡传比她大整整32岁。因年龄悬殊,所以,她刚过门就成为六个孩子的后娘。长女比她大7岁,长子也大她2岁。冯顺弟结婚第三天,大儿媳也过了儿胡传对冯顺弟非常疼爱。然而夫妻恩爱的日子才六年零四个月,胡传就撒手而去。身处关系复杂的大家庭,孤儿寡母的日子艰难而凄苦。胡传的二儿子在上海和汉口经营着两家茶叶店,掌握着全家的经济命脉。由于胡传的大儿子是个不务正业、嗜赌成性的败家子,再加上两个儿媳之间句心…  相似文献   

11.
记得儿时曾听人们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许世友将军平日警惕性很高,时常提防有人谋害他。他不仅有飞檐走壁的神功,还有打枪百发百中的本领。他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枝子弹上膛的手枪,无论是谁,要是不喊报告进来,随手就是一枪,就这样,光老婆就打死好几个。多年后,笔者有幸到南京军  相似文献   

12.
吕春 《文史月刊》2010,(7):52-54
陈毅元帅有三任妻子,她们分别是,第一任妻子肖菊英,第二任妻子赖月明,第三任妻子张茜。上世纪60年代末,笔者作为杭州的知识青年,曾去江西兴国县下乡,当时,当地的老百姓都悄悄流传说,陈毅当年有个妻子在兴国殉难。然而,在那个以言定罪的特殊年代里,人们对此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13.
陈季同,晚清福州船政局的学员,先后任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并兼比利时、奥地利、丹麦和荷兰四国参赞。作为晚清时期的外交官,以其杰出的语言天赋、浪漫不羁的性格、独特的人格魅力活跃在中欧交往的舞台上,为中欧之间的交往杰出贡献。一个外交官的个人风格影响外交结果,外交官身份的陈季同,国人更多的赋予了他文化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洪潮 《文史精华》2001,(2):38-42
很少有人知道,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公墓里,长眠着一位中国人,一位不平凡的浙江人。 这位不平凡的浙江人,就是在衢州进行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胡成才。这位中共早期党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里,先后担任过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加尔罕、军事顾问鲍罗廷和加伦将军的翻译,莫斯科中山大学教员,《俄汉词典》的编辑,在当时风云突变、英才辈出的年代里,备受国共两党和共产国际瞩目。而他与俄罗斯姑娘仁娜的婚姻,更是演绎了一幕动人的跨国情缘。 追求真理,陪同冯玉祥考察苏联 胡成才,1901年生于浙江龙游县城,少小聪慧,五四时…  相似文献   

15.
我的二舅梁思成是个有趣的小矮个儿,他瘦瘦的身材,满头乌发,嘴巴瘪瘪的,戴副眼镜,弯着腰,背微驼,腿微瘸,可走起路来蛮精神。他别有一番风度,穿上西装戴好领带,有股子帅劲,我妈妈总说"二舅很smart(潇洒)"。每次二舅来我们家,妈妈总会说"Handsome boy(漂亮小伙子)来啦"!他们兄妹在一起总是亲亲热热,高高兴兴。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翁同和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他读书为官的人生、两度出任帝师的经历、书法绘画上的造诣,常常为后人津津乐道。其实,翁同和的可书之处,尚不止于这些方面。他在文物收藏领域,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一晚清政坛上,翁同和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其父翁心存曾为同治帝师,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兄翁同书、翁同爵均官至巡抚,侄翁曾源高中状元,和谓家世显赫。他本人也是状元及第,先后为同治、光绪二帝师傅,两任军机大臣,兼差总理衙门,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官高位等。在翁同和的宦海生涯中,可说是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即使在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因慈接太后借故罢斥恭亲王奕诉,搞了军机大换班而被免去军机大臣差事,但工部尚书本职仍得以保留。十年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翁同和又与奕诉一同入军机。大致说来,在此之前,翁同…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世纪之前,法国驻昆明领事方苏雅拍摄了大量关于云南的老照片,是迄会为止最完整、全面反映当时中国某一地区面貌的珍贵历史图片。《法国领事方苏雅和他的中国老照片》一文详细地介绍了方苏雅其人及这些照片回到中国的经过。  相似文献   

19.
张威 《纵横》2002,(10)
1843年,上海被迫向外国打开了大门。在此后若干年里,无数洋人冒险家蜂拥而来,其中有一个巴格达流浪汉的卑微身影。1873年,年仅23岁的哈同(Silas AaronHardoon,1849-1931)身揣几块龙洋来到上海碰运气。当时在“十里洋场”上的逐浪者数以千计,竞争是你死我活的,要么成为佼佼者,要么就葬身鱼腹。哈同从沙逊洋行的看  相似文献   

20.
关于翁同和1898年6月15日开缺的原因,时人记载言人人殊,今人著作亦颇分歧。对此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任何一位重要大臣的进退,除本人请辞、年高体弱不计外,均与最高当权者的赏识信赖与否。同僚拥护推重与否紧密相关。因此,要搞清翁同和何以会在维新变法的关键时刻开缺回籍,也必须从分析他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军机大臣等的关系入手。一翁同和秉性正直,遇事敢言,不畏权贵,品德优良。在封建官场中,这种优良品德可以得到正派人士的崇敬,也必然会引起某些心胸狭窄、阴险毒辣、觊觎权位者的不满和嫉恨。他“好延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