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发现与研究揭示私有制、国家起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科学支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是建立在人类史与自然史密不可分基础之上的。考古学揭示的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形态变化的一致性,佐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李维意  孙志飞 《攀登》2009,28(1):17-19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4.
刘智勇 《丝绸之路》2012,(22):32-34
电影符号学是符号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法国电影符号学以及最新的符号学理论发展为电影文本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工具.法国电影符号的电影叙述与意识形态研究揭示了电影文本意义的传达方式.当代符号学提出的聚合轴运作、解释项概念与符号化过程等,为理解电影文本意义的多元开放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分析手段.符号学对意义传达机制的解释,有助于文化批评实现揭示大众文化运行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辽金时期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状况。从陶瓷器、铁器、玉器、书画作品和古城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辽金时期的平民文化、军事文化、丧葬文化、士大夫文化和迁徙文化等特点。陶瓷器反映了平民生活的多样性和繁荣;铁器揭示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文化的特点;玉器与丧葬礼仪相关,展示了对丧葬文化的重视;书画作品显示了士大夫文化的兴盛;古城遗址揭示了迁徙文化的存在。这些出土文物为深入了解辽金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辽金时期出土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占有详实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城市历史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五代至元时期与西安城(新城)督建者韩建有关的两个问题,探讨了此时期西安城的城垣范围及其建制特点,并揭示出西安城城墙、城门和城角的具体特征,从而全面地揭示了五代至元西安城垣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徐象平 《人文地理》2005,20(6):115-118
人地关系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本文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对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时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历史地理学在探讨人地关系中,其所揭示的过程是完整性和阶段性、连续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过程,因而是最富有揭示人地关系动态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六世班禅传》等汉藏史料及清宫档案,结合现存实物,揭示了乾隆四十四年以前宫廷与扎什伦布寺在艺术、宗教领域的频繁交往与互动。扎什伦布寺的艺术风格和作品为乾隆皇帝所推崇喜爱,并在宫廷中产生出新的样貌,进而反哺藏地;乾隆皇帝的宗教信仰在扎什伦布寺同样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这些史实揭示了此间汉藏交流更为全面真实的面貌,为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年代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葳 《丝绸之路》2010,(20):43-44
本文通过分析茨威格小说〈象棋的故事〉,揭示了作家在其中隐藏的对三个现实与精神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战争与精神分裂、犹太民族属性与精神失落、精神放逐与茨威格的绝望.  相似文献   

10.
由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历史学家们聚集在一起,写下了《生动的往事》这本集子。很明显,他们已经认识到,仅凭“历史教导我们……”的百宝箱和一大堆精确得无可挑剔的历史事实,历史学是无法获得拯救的。要正当地为历史辩护,必须深刻地揭示历史与人类基本生存的密切联系,揭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历史与人,历史与人的现  相似文献   

11.
张莉 《神州》2012,(25):86-87
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直接揭示了它们的几何本质属性,第一定义揭示了三种曲线各自的特点和几何特征,第二定义深刻揭示了三种曲线的内在统一性,使焦点、离心率、准线等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考虑的是用圆锥曲线方程或性质,忽视了圆锥曲线的定义本身,  相似文献   

12.
李诸平 《攀登》2001,20(Z1):4-7
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从实践和理论上把"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统一起来.指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政党和人民群众相统一的党的领导活动主体论思想,揭示了领导活动的主体及其本质,指明了党的领导活动的方向,揭示了党的领导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丽君 《沧桑》2008,(5):239-240
在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文化具有很多特性,从与设计的关系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对设计的消费。当商品由于其符号化或者"非物质化"时,即设计的因素成为"物"的主要因素时尤其如此。因此,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设计的功能和价值,它不仅揭示了设计的工具性,同时也揭示了设计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4.
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 ,是中原地区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城内宫殿、廊庑建筑基址和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 ,揭示了龙山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状况、土木建筑技术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 ,也是最早揭示夏商城市文明重要本质的例证。这一发现 ,不仅为探索夏文化 ,而且也为研究我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民族的婚丧习俗及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文献与考古资料,阐述了高句丽民族的婚姻、丧葬及宗教信仰三方面的习俗,并揭示了其自身的特点,反映了高句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互融性。  相似文献   

16.
李晓社 《攀登》2001,20(2):15-19,27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着眼于探讨爱国主义与中国现时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爱国主义与热爱人民以及爱国主义理想与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与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梁国英 《神州》2012,(5X):3-3
《喧哗与骚动》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小说,是以近乎完全不觉醒的意识开始,以完全觉醒而告终。本文通过对《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尽意识流技巧之能事,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揭示人物在每一个注意焦点的不同心情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8.
梁国英 《神州》2012,(15):3
《喧哗与骚动》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小说,是以近乎完全不觉醒的意识开始,以完全觉醒而告终。本文通过对《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尽意识流技巧之能事,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揭示人物在每一个注意焦点的不同心情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史记·将相表》之倒书 ,是《史记》研究中存疑较多的的一个部分。本文在全面评述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试图从表格形式 ,笔削微义入手 ,通过对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三者之间微妙关系的揭示 ,进而探讨君权与三公权力之间的斗争。认为《将相表》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太史公以倒书的《将相表》揭示了皇权在与三公权力斗争中不断加强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文物世界》2003,(1):77-80
文明探索古城寨龙山城址 与中原文明的形成 蔡全法作为中原地区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的城内宫殿、廊庑建筑基址和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揭示了龙山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状况、土木建筑技术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是最早揭示夏商城市文明重要本质的例证,同时也为研究夏文化以及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摘自《中原文物》2002年第6期) 从考古发现谈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