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沿革孙学文行政区划,又称行政区域,是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相应的国家机关而划分的地方。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区划分原则是:(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进行总结、梳理。行政区划调整在适应和促进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耦合机制、行政区划调整与农村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群发展等四个方面;未来我国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的重点是理顺撤县(市)设区后的城市管理体制,市辖区范围调整,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市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直管县市与地方行政区划层级体制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汪宇明 《人文地理》2004,19(6):71-74
中国行政区划呈现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盟)、市-县(旗)、市-乡镇"的多层级状态。调整规模、减少层级、增强活力,是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体制以及相伴生的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长期战略任务和目标。实施省直管县市体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层级体制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它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县一直作为地方基本行政区划的一级而存在,它位于庞大官僚体系的最低层,长期担任着基层政权的职能。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昌盛的阶段,它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世界上构筑成强大的帝国,这与基层政权中县的基础作用是分不开的。唐代地方的行政区划前期实行的是州  相似文献   

5.
徐学林同志撰著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出版了,这是当前有关历史地理的一部比较新颖的适时之作,有利于广大的编史修志工作者、一般干部和青年学生的学习。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现行的各级地方行政区划,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区划反复多变,当前又多种体制并行,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但  相似文献   

6.
方晓 《人文地理》1999,14(Z1):72-74
瑞士是世界上典型的联邦制国家,长期以来在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瑞士的行政区划体系也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就行政区划三大组成内容: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和行政区域分别加以分析,说明瑞士行政区划与语言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进入近代,方志与乡土志的修撰有了自己的新任务。民国8年(1919),林传甲组织编修的分省地理志《大中华地理志》中的一卷——《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发表。京兆是代表国家行政中心的京师所管辖的省级地方行政区划,是当时的"首善之区"。从《大中华京兆地理志》的编纂思想与体例中,可以看出时人将京兆地方看作一个特别的省级行政区域,并将标榜其首善之区地位的思想寓于这部地理志的撰修之中。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名历史悠久,从现有记载看是在贵州之后。贵阳地名是因城邑在贵山之南得名,牛成于因正式行政区划得钙贵州之前。贵阳的行政建制,约始于春秋战吲时期。贵州是朝廷在这个地方设置州郡行政区划时,取原著民所称地名“贵阳”首字来命名的。此外,贵州名还有源于“鬼方”、“矩州”、“贵竹”等诸说。从这座城市官方名称演变的情况看,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后,启用原地名“贵阳”作为后来的府、县名称,则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9.
行政区域是国家进行分级管理所划分的地域单位和组织形式。两千年来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经历了非常复杂的过程,行政区划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和规律性:每一套行政区划系统经历由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规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政区设置的变化;非行政区划单位向行政区划单位的转化;高级行政区划单位易变,基层行政区划单位较稳定;同一朝代的行政区划数目由少变多。  相似文献   

10.
江南分省考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清代 ,江南从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单位析分成为江苏和安徽两个省级行政单位。这在清朝甚至是整个中国行政区划的沿革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 ,江南分省是一个从康熙六年开始 ,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才完成的漫长而渐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江南分省实现了“名”和“实”两方面的转变。并且 ,这种“名”的转变是建立在“实”的转变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1.
1912年至1928年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省、道、县三级。本文试对北洋政府时期吉林省行政区划即道级政区和县级政区的变迁及其原因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民国国民党政府掀起乡村建设运动,推动地方自治事业,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其行政区划建设与地政管理仍然十分滞后,导致地方建设事业推动过程中,由于地界的不明晰而县界纠纷频生。广东省亦是如此,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民国时期广东省的行政区划建设情况与各种不同各类型的县界纠纷情形。  相似文献   

13.
在建国初期,我国东北地区在省级建制上还存在着"松江省"这一历史行政区划,本文结合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松江省人民政府印"对这一重要历史阶段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方志》2010,(6):59-59
2010年11月,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协会主办的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揭晓。本届评奖共评出省级地方综合年鉴、地市级(含副省级城市)地方综合年鉴、县区级地方综合年鉴、专业年鉴、军事年鉴、武警年鉴等6个系列获奖年鉴459部。其中,特等奖49部,一等奖100部,二等奖151部,三等奖159部。  相似文献   

15.
清代会党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龙起 《史学月刊》2004,5(4):88-94
清代会党是清代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它是以破产劳动者、移民、游民为主要成分的组织。从行政区位角度来看,其活动地区大致可分为两类地区,即远离行政中心的边陲地区和横跨多个行政区划的交界地区。由于会党活动地区地形复杂,政府难以稽查与控制;地跨多个行政区划,地方政府之间各自为政,行动难以取得统一;远离控制中心的边陲地区及交界地带,行政设置滞后,政府控制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16.
第七次全国省级方志刊物主编会议纪要第七次全国省级方志刊物主编会议于1995年9月19至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方志》、《江苏地方志》、《广西地方志》、《湖北方志》、《广东史志》、《福建史志》、《新疆地方志》(维文版)...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新疆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在基本遵循了当时中央政府的建置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表现为行政区划数量的持续增加,而其中大部分的行政设置符合当时新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成功的,但也不乏失败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藏族地区的行政区划中国境内的藏族分布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现今藏族居住区划分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的十个藏族自治州和两个自治县。陈庆英、冯智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认为这种行政区划的形成,有其地理、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9.
第七次全国省级方志刊物主编会议纪要第七次全国省级方志刊物主编会议于1995年9月19至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方志》、《江苏地方志》、《广西地方志》、《湖北方志》、《广东史志》、《福建史志》、《新疆地方志》(维文版)、...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历代的行政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划为国家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行政区划工作历史悠久。行政区划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它在政治方面考虑多,经济方面考虑少。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秦代至解放前,我国的行政区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州、郡时期,道、路时期和行省时期。探讨其变化规律,是行政区划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