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路线的发展,关系到人文地理因素,一个地区交通路线的发展分布,不仅和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和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不解之缘。关于历史时期岭南交通路线的发展,对于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已经给予较充分的考虑与探讨。但是对于自然因素给历史时期岭南交通路线所带来的制约影响,似为忽略,本文希望能够在这1个问题上作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岭南地区 ,聚居了瑶、壮、黎等少数民族 ,其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少数民族社会文明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材料 ,试图从宏观上对明清时期岭南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所表现的共性与特点进行探讨 ,以归纳总结岭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与发展规律 ,对于婚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也作了论述 ,为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管林 《岭南文史》2000,(1):34-36
作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魏源,曾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专程由扬州来岭南游览,而且还与不少岭南人结为师友。据李柏荣的《魏源师友记》所载,就有广东番禺人张维屏、陈澧、梁同新,广东嘉应州人吴兰修、杨懋建,广东高要人苏廷魁、陈庆镛,广东顺德人罗惇衍,广东连平人颜以燠,广西临桂人朱琦等。魏源来岭南游览时写的诗,以及他写给岭南友人的诗,都作为本文论述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德清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广泛的著名高僧,被誉为明代佛教四大家之一。他于明万历年间遣戍雷州,过了十多年的充军生涯。期间,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雷州、韶关、广州三地。对他在韶关和广州的活动,不少著述都有言及,尤其是“中兴曹溪”的事迹,更是广为记述,而对他在雷州的活动,却很少涉及。覃召文《岭南禅文化》一书,专章介绍岭南禅文化人物为德清立目,并粗线条勾勒德清在岭南活动  相似文献   

5.
清代岭南地区的婚姻聘礼在婚姻缔结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种类及功能,本文根据地方志的记载重点论述清代岭南地区聘礼的类型及功能。纳采阶段的象征性聘物、纳征阶段的偿付性聘物、亲迎阶段的仪式性聘物以及用于沟通两姓之好的礼节性聘物,在婚礼程式的各个环节均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受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清代岭南地区的聘礼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岭南地区秦汉时期的铜提筒在当地越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江东地区西周春秋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常出土一类带提耳的原始瓷筒形器,其造型独特,纹饰繁复,在尺寸、器形等方面与铜提筒多有相似之处。从浙江德清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出土的一批标本器入手,对这一类筒形器重新进行类型学分析,然后就其主要的功能性因素与岭南铜提筒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进而归纳出此类提筒形器在春秋以后南方各地出现的规律。该形制可能并非被动传播的文化因素,而是百越文化背景下各地的统治阶层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为凝聚族群认同,维护统治利益,而对文化因素和器物形制作出主动选择和"策略性操控"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刘氏家庙是晚清名将刘永福驻军广州时建造的家庙和居住的寓所,其大量采用晚清岭南厅堂建筑的装饰手法,是广州晚清岭南家庙建筑的重要代表。刘氏家庙反映着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忠、义、信、节,文化内涵深厚,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刘氏家庙的保护利用不仅仅是简单地维护修缮一幢建筑,而是要保护这幢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保护因名人而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保护城市文脉的亮点,保护城市的历史。应以有效保护为主,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内涵,开发与文物陈列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休闲相融合的保护、教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8.
纯阳观是众多文人雅士聚会之所。清知名画家苏六朋、光绪年间画界宗师居巢和居廉、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和岭南才女冼玉清等杰出文化人,都在纯阳观留下了后世传颂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曾多次统一岭南。其中,秦、汉、隋三朝的统一岭南较为突出。三朝无论在统一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统一的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秦朝和汉朝是以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统一岭南的,而隋朝却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岭南的。三朝的统一岭南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岭南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朝为何能和平统一岭南?岭南的和平统一对岭南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过去,史学界对此少有论及。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园林的营建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带有地域性、民族性。在多重历史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岭南园林的营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市井文化的取向——强烈的生活气息、世俗色彩以及务实的价值取向。本文以岭南地区传统园林为例,探讨岭南园林在植物配置、空间营造、建筑布局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市井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岭南的地方社会与家族文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讨论家族文化对岭南地方社会的影响 ,指出明中叶家族文化在地方上的发展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对基层社会渗透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嘉靖年间在“大礼议”问题激起民间修祠祭祖之风的影响下 ,岭南庶民土著利用国家认可的伦理规范来确立血缘和地缘组织合法性的过程。虽然庶民宗族到了 18、 19世纪才趋于普遍 ,广东宗族社会在 18世纪才逐渐成型 ,但在 16世纪 ,岭南庶民及土著的造族活动已经开始。时士大夫所建构的家族已成为地方族群用以提高其身分地位的文化资源 ,民间造族活动开展的契机遂在这种情况下形成 ,而岭南家族社会的雏形也在珠江三角洲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任文岭 《收藏家》2024,(2):54-63
宋光宝是清代中晚期活跃于岭南地区的一位知名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远承北宋院体,近接陈栝、恽寿平等,在没骨法基础上以独到的“烘粉法”,最早有意识地将大量岭南风物描摹入画,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岭南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没骨法在岭南地区的传播与演变,不仅使粤画焕然一新并开创了“藕塘派”,而且对于居巢、居廉以及晚清以来广东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结合目前所见宋光宝传世绘画作品,梳理与探讨其生平经历、书画交游、艺术渊源和师承、绘画特色、艺术成就等方面情况,以期能够对宋光宝生平及绘画艺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何文平 《清史研究》2006,2(3):43-51
影响晚清军事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社会现实的需要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晚清广东,严重的盗匪问题制约着军事变革的进程,受其影响,绿营的裁撤不彻底,勇营得以发展并呈现明显的“本地化”特点,新军建设也因之受到牵连。而不成功的军事变革又削弱了政权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所造成的“捕务废弛”和“兵匪”的情势,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乱。晚清广东的此种情形为理解晚清改革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从考古发现看秦汉六朝时期的岭南与南海交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庆新 《史学月刊》2006,7(10):10-17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两广地区、南海诸岛以及越南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秦汉六朝时期的有关南海交通与海外贸易的遗址、遗物,展示了岭南社会经济一向的海洋特色,大大改变了岭南的古史景观,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岭南青铜冶铸业始于何时?冶铸生产情形如何?所铸成品又都怎样?这是人们一直在关注而又渴望能有个确切答复的问题。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地下青铜器的不断出土,学术界先后作山岭南青铜冶铸或始铸于商周,或始铸于西周,或始铸于春秋战国的各种立论;由此又导引出它们是西瓯、骆越或者是岭南越人铸器,是岭南的青铜文化,及岭南已有了奴隶制社会等诸论证的问世,这在岭南史坛上,无疑给人们投了一方兴奋剂,于研究上,并给岭南带来了繁荣景象,这是极为可喜而又很可宝贵的事情。然而当人们而对这些器物而细探与询及哪些是岭南民族铸器?  相似文献   

16.
珠江是我国南部的最大水系。生活于此的旧石器时代的马坝人、柳江人等是怎样发展形成自己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最后又是怎样进入中华文明社会大家庭的?这是学术界需要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考古学界对岭南青铜文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对岭南地区的部族文化却缺乏深入之研究。本文就珠江中下游地区部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西江青铜文化与部族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大胆的探索,以抛砖引玉,求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7.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沟通了我国岭南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岭南地区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对于研究汉代中西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玻璃珠饰是岭南汉墓出土器物中最为典型的一类。本工作对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的玻璃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化学成分和器型风格,对玻璃珠饰的产地来源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汉代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西交流提供了确凿可信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汉代中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文 《史学月刊》2005,(12):84-91
晚清国家观变化所呈现的强烈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恢廓的世界眼光以及各种国家观念纷然杂陈等时代特色,不仅是晚清国家观变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更是当时“千古未有之变局”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在国家观念上的反映。上述特色非但使晚清国家观注入了新的内涵,也加速了晚清国家观由传统王朝观向近代国家观的转变;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清六种《广东通志》所记汉代岭南职官,包括汉代交州(交趾)刺史、诸郡太守、郡丞、郡主薄、县令、县长以及交趾部别驾、治中、都尉等,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汉代岭南职官的类型。但各本对汉代岭南职官的整理多有讹误,甚至出现了重新构造个别官吏生平事迹的现象,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类明器,有屋、灶、仓、水井、猪羊圈等,多为陶制,少数为铜、青铜所制,反映了该地区汉代人民的生活情况。这类建筑明器接近当时的实际建筑,结合考古出土的铺地砖、瓦等建筑构件看,其多样的纹饰与当时岭南地区本土的气候和建筑技术,以及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莫大关系。前人的研究已对陶屋形制特点、陶屋与岭南建筑发展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如《广州出土汉代陶屋》把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分为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