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蕾  楚小龙  朱泓 《华夏考古》2013,(1):55-64,159,160
本文对出土于河南荥阳薛村早商时期墓葬和灰坑的人骨材料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应归属于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薛村早商组的人骨种系特征,在若干古代对比组中,其体质特征与瓦窑沟组和游邀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二里头遗址出土兵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里头遗址的兵器种类不是很多,但质地有别.兵器以镞类为多,形成以骨镞、石斧为主的实用兵器系统.在此基础上,玉石兵器二元系统形成.同时,出现了以玉钺、玉戈、铜戈、铜斧钺为主的礼仪兵器.二里头遗址出士兵器的这两个特点在二里头三、四期达到鼎盛,这与二里头遗址作为王都的地位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二里头遗址兵器的使用从二里头文化一期到二里岗期是不同的,这与该遗址的聚落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正>新庄汉代烧窑遗址位于孟津县平乐镇新庄村东北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10~12月在对邙山陵墓群编号802号的夷平墓冢进行调查勘探时发现。勘探面积9.83万平方米,发现烧窑127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7月开始对烧窑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发掘完整烧窑3座、水井1处、沟3条、灰坑29座。烧窑于明清地层下即见,距地表约36厘米,建筑方式皆是就地面生土向下掏挖而成。三座烧窑均由通道、操作坑、窑门、窑室、排烟系统组成,窑室顶部为砖券穹窿顶。出土遗物以建筑材料为主,  相似文献   

4.
坐落在伊洛平原上具有超群面积的二里头遗址,拥有高规格的文化内涵,年代与夏纪年大体相合,地处文献记载夏人主要活动区域,应为夏王朝首都.  相似文献   

5.
1991年5月,笔者在河南郑州市出席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考古学术会议,同时与会的杨贵金先生告称,1990年焦作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作,发掘了武陟县的大司马遗址,遗址的年代约相当于夏商之际,工作中采集了几例人骨遗骸,邀请我能抽暇去作一鉴定。因属该历史阶段的古人类学材料很少,故会后即往焦作市鉴定所采集的人骨标本。据告采集的四例人骨架,均出自大司马遗址编号 H14的灰坑内,四具人骨架的埋葬位置,编号1、2、3三例发现于现存坑口,大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的人骨出自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北2公里的“紫薇田园都市”墓葬群。2002年9月~2004年12月,陕西省考古所在这一区域共发掘墓葬485座,绝大多数为唐墓①。可供观察和测量的39例头骨标本均为唐墓出土,包括男性头骨20例,女性头骨19例。这批标本为我们了解唐代长安城居民的人种  相似文献   

7.
2017年,为配合息邢高速的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正阳铁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4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64座、灰沟8条、水井4眼、陶窑1座,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铁器等,其中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为二里头文化杨庄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以及二里头文化的南进路线等问题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8.
2008年—2010年,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新发现了一些较为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集中分布于遗址岗地高处,除了地层外,主要有灰坑12个、窑址1座。本次发掘出土有罐、鼎、大口尊、缸、甑、鬲、盆、碗、盘、豆、瓮、器盖、网坠、拍(垫)等数量不少的陶器,斧、铲、刀、镞等一定数量的石器,以及少量骨镞。在年代上,下王岗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可以分为一、二两期,分别相当于典型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下王岗二里头文化遗存应属于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可称之为"下王岗类型"。  相似文献   

9.
二里头文化是以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商代早期文化之间,而文化面貌与两者却大相径庭。因其时空特征同史书所载“有夏之居”相契,故而成为探讨夏文化的重要线索,令世人瞩目。迄今已公布二里头文化遗址数十处,主要分布于黄河南岸河南省境内。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所做工作最多,收获最丰,最具代表意义。通过三十年来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关于二里头文化总体面貌的认识日趋一致,对其内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辨别能力不断增强。如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依据时代早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河南郾城皇寓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陶器遗存为主要对象,包括观察陶器的制作痕迹,分析其制作过程、成分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皇寓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特征。同时,将其与二里头遗址陶器的质地、成分、纹饰以及器物类型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并对杨庄类型进行讨论,认为漯河—驻马店地区陶器特征与二里头遗址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应归入二里头类型比较合理,而不能单独划分为杨庄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付江凤  刘吉淼 《文物》2021,(8):4-18+2
<正>小店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小李庄村西北约500米的台地上,北邻应河,处于河旁高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3°50′31″,东经113°01′30″,海拔137米(图一)。该遗址范围东西长约200、南北宽约220米,总面积约44000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其中部穿过。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工程建设,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顶山市文物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首次布设10米×10米探方6个,自南向北分别编号为T1~T6。  相似文献   

13.
二里头遗址存在着浓厚的东方文化因素。二里头文化一期中的东方因素,主要属于海岱龙山文化,它们在二里头遗址的大量出现与后羿、寒浞代夏的史实相关。二里头文化二期以后的东方因素,均来自岳石文化。这些因素的存在,表明有夏一代,中原与东方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4.
李久昌 《文博》2007,(5):11-15
一、我国古代史籍有关市起源的记载市是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说文》云:"市,买卖所也。"《太平御览》卷引此句时,原文作:"市,买卖之所也。"《管子·之一九一  相似文献   

15.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的技术特征及铸造工艺二二里头遗址出土陶范考察三二里头遗址出土浇勺考察四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初论二里头遗址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遗址(图一)。铸铜遗物在第三、四、五区都有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主要位于四区,总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1〕。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河南渑池笃忠遗址仰韶晚期灰坑出土的人骨肢骨进行了人类学的测量,并对肢骨的各项指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该组在粗壮程度上,上肢强于西村周组,而在下肢中,股骨比西村周组发育弱,胫骨在形态上比西村周组更宽更长;在对比的各古代组中,股骨骨干上部粗壮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发育较扁平,而股骨骨干中部则发育较粗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对济源市轵城镇新峡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和少量的二里岗文化遗存.新峡遗址毗邻轵关陉古道,分布地理位置、总体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构成为研究豫北夏商时期诸考古遗存的性质、中原与晋南地区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二里头遗址的主体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遗址。二里头遗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学术界一般把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每期又可分为早、晚两段~((1))。对于二里头遗址作为都城的时间,即何时成为都城,又在何时废弃,学术界尚存在争议。关于二里头都城废弃时间,目前有两  相似文献   

19.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献资料,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专家学者们从考古学、冶铸技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家、冶金史学家和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制造业并不十分发达,表现在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用玉制度。玉器在二里头文化各期之中的使用情况差别很大。二里头一期仅见少量绿松石饰;二期为发展期,玉器数量和种类均有增加;三期的玉器数量和种类都达到高峰,这一现象与三期二里头遗址夏代王都文化繁荣的景象是密不可分的;四期的玉器出现明显衰落的趋势,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体现了夏商政权交替对手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