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元世祖忽必烈对建立统一的元朝大帝国有杰出贡献。但是,元朝对江南人民的统治是残酷的,在整个元朝90余年统治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从元朝建立到元世祖去世,为元朝农民起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浙东扬镇龙领导的人民起义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朋 《文史月刊》2006,(3):62-64
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到末代元顺帝出亡漠北(1368年),其间传位十代,立国不足百年。在元朝短短百年历史中,末代皇帝元顺帝就在位35年,占整个元朝历史的1/3时间。作为元朝在位时间最长,且被《元史》记载为亡国昏君的元顺帝,对于亡国的确难辞其咎。但他在元朝发展中就教  相似文献   

3.
《文史博览》2008,(1):34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率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顿时想起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生火杀羊。不想水刚烧开,羊刚杀完,就有哨兵来报,说敌军正向这边开来,仅有10里之遥。  相似文献   

4.
元诗与帝都     
元朝从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靠武力统治中国,到1368年被推翻,统治时期不算很长,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朝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汉族统一中国,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举世瞩目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仅就文学而论,元曲固然彪炳于中国文学史,其  相似文献   

5.
元朝(1271—1368年)是蒙古族著名首领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元世祖忽必烈于一二七一年建立的。它是继汉、唐以后又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忽必烈在选择都城时,曾询问过先锋元帅霸突鲁,《元  相似文献   

6.
元代日中关系一度极其紧张。忽必烈派舟师两次入侵日本,两国中止过友好关系。但是,长时期来,中外若干论著认为,日中两国在整个元代始终相仇极对,显然不符历史事实。 元世祖忽必烈定鼎北京,于1274年派军  相似文献   

7.
西藏历史上何时正式作为一个省区接受中央政府的统辖?历史学家的观点是在十三世纪中叶、元朝初期,后藏萨迪古寺提供了铁的例证。从日喀则西行,翻越嘉错拉山,再折向东南四十公里,便到了群山包围的萨迪县城,如果不是壮观的萨迪寺巍巍屹立,很难想象出这里曾一度是整个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把世纪60年代,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建立起元朝中央政权,西藏萨迪派首领八思巴追随他多年,为其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被忽必烈封为国师,授权领辖佛教事务及西藏行政权力。期间,八思巴受命返藏,成为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八思…  相似文献   

8.
忽必烈在六盘山皈依佛门与此后实行大元帝师制度,是蒙元史上、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忽必烈借路吐蕃、皈依佛门,忽必烈主持佛道大辩论、八思巴在此次辩论的重大作用,忽必烈颁布珍珠诏书、八思巴开通万里驿路,以及八思巴建立萨迦政权,忽必烈实行大元帝师制度等,全面分析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与意义。从此,藏传佛教得到蒙元帝王的崇信和支持,其自身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藏传佛教的思想文化,逐渐与蒙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蒙元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八思巴辅佐元世祖辅治西藏,为元朝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政治统治、在西藏地区贯彻实施元朝中央的行政区域制度,奠定了藏族统一于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元朝帝王巡幸上都的原因东湖出于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考虑,历代帝王除首都之外,还要营建一些暗都。元朝同样也实行陪都制度。蒙古初起时的政治中心是在漠北的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为了南下经略,将都城迁到了深水北...  相似文献   

10.
略论元代流通纸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 《南方文物》2004,(2):51-55
蒙古族是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大国,开始了他们对外扩张、东征西讨的侵略战争。公元1234年灭金.公元1279年灭宋,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1294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元朝,并继续对  相似文献   

11.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在蒙元历史上是个令人瞩目的杰出人物。他是成吉思汗的爱孙,拖雷的第四子。此人自幼就很聪明能干,是蒙元史上一位“思大有为于天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不仅在政治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在元朝的开国史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其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鼎新革故,推行汉法;安业力农,发展经济等,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而在经济方面所实行的统一钞珐、改革币制的措施,在中国货币史上,乃至世界货币史上,都可以说得上是件大事,为振兴元朝,促进元朝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元上都遗址     
丛宪生 《世界》2006,(10):48-51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这里曾经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即位之地。此后,一百年间,元朝先后有6位皇帝在这里登基即位。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将燕京(今北京)作为皇城,称之为大都,上都城逐渐退居于陪都地位。长期以来,元朝实行两都制,上都城仍然是皇室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明末战乱中,上都城被焚毁,成为一片废墟。元上都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入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13.
蒙哥即位后,将灭亡南宋的任务交给了忽必烈。由于南宋政府在淮河沿线实行坚壁清野,忽必烈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而远征云南。忽必烈平定云南后,对南宋实现了战略包围,但他获取军粮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蒙哥对忽必烈产生了怀疑,解除了他的兵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西藏地方的历史实际、元朝统治者的军政准备和蒙元之际的历史际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元朝的西藏地方建政立制基础。吐蕃王朝的军政体制自身即存在脆弱的一面,复经社会制度转变,尤其是400余年的混战,所余寥寥;已融蒙汉官僚制度为一炉的元朝统治者,则成竹在胸。值此变革时代,元世祖忽必烈和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乘西藏地方归附中央政府治下之东风,提负起历史重任,密切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了在西藏地方的建政立制任务。这一切又直接影响到元朝西藏地方行政体制之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提起元上都的营建,刘秉忠是无法绕开的人物。刘秉忠,字仲晦,1216年生于河北邢州(今邢台市),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曾被忽必烈倚为重臣,为忽必烈取得汗位立下不朽功勋;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他谏言忽必烈"采汉法,以儒治国",提出"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的治国理念,对于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嵇雷 《新疆钱币》2002,(2):23-25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1206年,成吉世思汗一统大漠南北,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南宋,元世祖忽必烈时(1260-1294年)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并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元代货币在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试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廊坊市永清县发现的史天泽家族墓地碑刘化成史天泽,元代永清县韩侯乡兴隆里人,自元太祖八年(公元1213)随父兄降元,历经太宗、定宗、宪宗时期,并扈从元世祖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拥立世祖继位,"使兼将相,望重四朝",对元朝的建立和元初的政治及国体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8.
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即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发起的远征中亚、伊朗、北高加索地区与伏尔加河流域的战争;13世纪30—40年代的元太宗朝,诸王拔都领导的远征欧亚草原与东欧地区的战事;以及13世纪50年代元宪宗蒙哥即位后,旭烈兀率领下的蒙古军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籍中的"黑衣大食")的军事行动。其中第二次西征我国蒙元史学界多称为"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那么,除了最终决定蒙古诸王、驸马与贵族均以长子及其附属人口参加出征之外,蒙古西征的背景是什么?在决策西征时还讨论了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晓林 《历史研究》2022,(3):192-205+224
<正>元朝文化和制度中,以蒙汉两大因素的互动最为显著。蒙古传统制度、文化和习俗在元代文献中,称为“国制”、“国礼”、“国俗”等。这些词汇中的“国”,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国”,而是指蒙古传统。研究“国礼”,有利于加深对元朝制度的理解。中原传统礼制中地位最高的郊祀、太庙祭祀,在蒙古因素影响下如何承续和嬗变,尤能体现元朝意识形态的特点。元朝郊祀的建立缓慢迟滞,而太庙祭祀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即已开始,受“国礼”影响较大,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波 《史学月刊》2013,(8):124-128
"考课"也称"考绩"或"考功",是中国古代朝廷对各级官员任职期间的政绩考评。考课制度起源很早,先秦时已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之制。到了唐、宋时期,考课制度不但有专门的官职和机构,还有一套完备的考课标准和程序。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元世祖忽必烈在金朝制度的基础上,采行了中原官僚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