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祁建 《文史春秋》2014,(11):36-38
湖广会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首辅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据现有史料可知,最早住在这里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浙江盐运史张惟寅;次之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的刘权之;再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加太子太傅的王杰;最后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的叶继雯。叶氏祖孙三代世居于此。  相似文献   

2.
明末首辅 (宰相 )刘宇亮的印章、玉器、瓷器、水晶等重要遗物近日在绵竹市出土。由于《明史》和地方史对刘宇亮生平记录十分简略 ,此次刘宇亮遗物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历史研究者和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刘宇亮世居绵竹。兄弟三人 ,长兄刘宇扬 ,举人 ,任陕西兵备道太常寺少卿 ,仲兄刘宇烈 ,进士 ,任兵、吏二部侍郎、山东总督。刘宇亮万历己未进士 ,选入庶常 ,后任文渊阁大学士 ,兵礼部尚书 ,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 1 6 38)至十二年 ( 1 6 39)代为首辅 (即宰相 )之职。1 6 39年清兵入关 ,国难当头之际 ,刘宇亮以首辅之贵登朝请缨慷慨激昂 ,崇祯…  相似文献   

3.
史可法的“忠正”与钱谦益的“变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可法(1602--1645)和钱谦益(1582—1664)都是明末清初响当当的的大名人。两人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史可法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钱谦益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崇祯登基后,史可法任户部主事,钱谦益任礼部侍郎;“南明”政权建立后,史可法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弘光政权时,两人皆遭马士英等当权派排斥。  相似文献   

4.
李东阳,字宾之,湖广茶陵人,弘治时期官至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正德时任内阁首辅,是弘、正两朝元老重臣。孝宗死后,留下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一批致力于弘治中兴的正直权臣;但即位时不满十六岁的明武宗,一味荒淫,不理朝政,朝中大权落到了刘瑾手中,搅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于是东阳等阁臣为首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与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皇帝的政治倾向决定了这场较量的胜负,官僚士大夫集团遭到沉重打击。刘瑾操纵武宗罢免刘健、谢迁,而东阳独留。“刘健、谢迁临行时,”东阳祖饯泣下,健正邑  相似文献   

5.
叶向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天启七年(1627年)卒,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曾任广西省养利州知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为编修,以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由于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被调充皇长子(朱常洛)的侍班,讲授典籍,皇长于尊称他为“飞须先生”。以后又相继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吏部。因为他对国家大事敢于痛切直言,希望内阁首辅大臣沈一贯要慎重处理政事,结果触怒了沈一贯,八九年不得升迁。万历三十年(1602年),沈一贯被神宗撤职,由朱赓继任首辅。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又  相似文献   

6.
冯铨,字振鹭,顺天涿州人。明万历进士,授检讨,累迁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崇祯帝以其“交结近侍”的罪名论杖徒,赎为民。清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令其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冯铨作为一个原明降清官员,在清初地位很高,名次竟排在内阁同官诸旧大臣之上。但史书记载其言行却很少,好像是一个无足  相似文献   

7.
徐桐二三事     
徐桐二三事徐实曾徐桐(1819-1900),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之子。他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崇尚宋儒学说,恶西学如仇,反对维新变法。他是端王...  相似文献   

8.
明清官制     
内阁官署名。明初,为加强皇帝专权,废丞相,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华殿、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秉承帝命,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因设在宫内,称为内阁,实际掌有宰相之权。成祖时,以官阶较低之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阁;仁宗后才以尚书、侍郎等重臣入阁。阁设大学士、学士若干人,首席大学士称首辅。清沿置。  相似文献   

9.
《崇祯历书》,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光禄寺卿李天经及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撰。初,明钦天监本郭守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0,(2)
<正>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又字仲长、正夫,号菽子,又号玉溪、云岛逸人等,广东潮州揭阳人。崇祯元年戊辰(162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转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提督会同馆,迁福建提学副使。南明弘光朝授詹事府詹事,隆武朝进翰林院侍读学士,永历朝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著有《宛  相似文献   

11.
明清辅臣     
正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但是正式定为官号是在辽代。辽代中枢机构是北、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大政,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辅臣有元辅、首辅之称。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现在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2.
略知明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海瑞与严嵩忠奸斗争的故事。而奸相严嵩与廉吏张却有着师生关系而不为人所知。严嵩,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因善于谄媚皇帝,官拜英武殿大学士,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师。入阁并擢首辅后,揽权贪贿,残害忠良,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张何许人也?因何成为严嵩的老师?为何张又和奸相严嵩形成强烈的反差,成为明朝著名廉吏呢?张(1461—1518),字仲,别号泾川,广西平南县城西厢一里(今平南镇)人,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元及明,张氏家族八代连中科甲,其中进士二人,解元(举人第一名)一人,举人十人。平南民间至…  相似文献   

13.
王朝末日中的“崇祯死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 《炎黄春秋》2000,(5):76-80
崇祯十七年(1644年)旧历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的日子。在此二十多天前,内阁大学士(类似现在的副总理)蒋德璄和皇上顶了嘴,说了几段为时已晚、但在我看来仍然非常要紧的话,惹得皇上大怒,蒋德璄也因此丢了官。  相似文献   

14.
吴敢 《收藏家》2005,(6):35-36
明朝最后一个戊辰年——崇祯元年(1628年),明王朝进入最后一位皇帝思宗朱由检的统治时期,他亟欲有所作为,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统治。而此时官居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正闲居于家乡松江——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南小城,以他擅长的书画消遣时日(两年前,为了躲避魏忠贤等人的竖宦专权以及酷烈的党祸之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0,(8)
正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时期颇具影响的政治家和文人。他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关于他的政绩及其在学术、文学上的成就,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但对于颇具收藏与观赏价值的曾国藩肖像画,则较少有人关注。笔者在从事明清肖像画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多本相似度较高的曾国藩画像,遂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6.
卫克兴 《文史月刊》2006,(12):50-52
公元805年(唐德宗贞元21年)正月,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即唐顺宗。2月,唐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行使内相职权;提升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执掌起草国家文件法令之权。王叔文在德宗时,是太子李诵的侍读官,侍奉太子读书,与太子关系亲近,柳宗元是王叔文信任的密切助手。李诵一登上帝位,就把血气方刚、有爱国激情、与自己有共识的王、柳等一批人提拔重用起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这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  相似文献   

17.
《星源集庆》是清代记载皇帝直系的玉牒。1661年(顺治18年)成立玉牒馆,由宗人府宗令、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人分任正、副总裁,组织专门写作班子编修玉牒。各地方官负责调查核实户籍然后上报。爱新觉罗氏宗人对此事也极为关心,因为入册与否直接关系到每年领取饷银以及爵位、官职的承袭、婚丧嫁娶的赏赐等待遇,所以谁也不肯漏掉。  相似文献   

18.
李永茂,河南邓县人。在南明永历初,官拜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明史》、《明史稿》及《南疆逸史》皆无传。李清《三垣笔记》也未言及。其弟李充茂,为他写有《行状》一篇,流传极罕。王夫之《永历实录》有《李永茂……列传》,与《行状》大相径庭。今按《行状》,列其生平大略如下。李永茂,字孝源,号约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生,十五补诸生,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举于乡,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成进士,授北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在职五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抵御清军、抑豪强、治灾荒有功,崇祯十五年(1642  相似文献   

19.
倭仁(1804-1871),乌齐格里氏,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河南开封驻防.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授编修.道光二十四年任大理寺卿.咸丰五年(1855)任侍讲学士.咸丰六年擢盛京礼部侍郎.同治元年(1862)正月,擢工部尚书;二月,著授皇帝读;八月,授文渊阁大学士.同治十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卒谥文端.有<倭文端公遗书>传世.  相似文献   

20.
正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锦衣千户"之职。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