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宝山路是贵阳一环路的东段,修建于1963年,原叫外环城东路,是贵阳环城南北主干道。上世纪90年代因贵阳城市外扩拓宽改造,2001年底全部竣工,还因这条路上的相宝山而改名宝山路;分南北两段,宝山北路从贵州日报社到中山东路口,宝山南路从中山东路口到油榨街。宝山路与东西向的延安东路、  相似文献   

2.
<正>我从广西到贵阳已整整50年,那时的红领巾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花甲之人。这期间,我不知多少次步行自油榨街经图云关到龙洞堡。其间人事景物的变化,叠印在脑际,一旦回忆即非常清晰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油小线是贵阳南出口的一条新干线,起于油榨街,止于小碧乡政府所在地。笔者小时候就住在小碧。解放前,母亲在此教私塾,解放以后,私塾废止,我们母子便参加土改,分得了田土,以务农维生。我14岁读六中以前,都在此生活,经常要进城卖菜卖草,因而对这里的人事景情,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观音洞,贵阳市级保护文物,在筑城东南油榨街外青年路(旧称黔湘公路)上象帽山麓,为一天然岩洞,入洞处原有坐莲观音像,据《贵阳市志·文物志》称,“每年观音会,城乡进香者不下万人。”现在只要一到观音菩萨的生日,这一景致就有增无减,愈加热闹非凡。该洞开辟较早,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就有确切记载:“观音洞在治城(贵阳)东南三里许,地在新添关(即图云关)之东,崖石崆,可以容众,垂珠滴乳,鬼刻神剜,盖奇境也。”关于观音洞,曾有由狭窄变通途、还能通贵定、都匀之说,多系传说,不足为信。但有趣的是两三百年…  相似文献   

5.
重走罗吏目     
30多年前,罗吏目这地名在我心中,是同农民、知青以及离家远行等连在一起的。其实它离省城贵阳并不远,从油榨街出去,经龙洞堡往龙里猫场方向走十来里就到了。但对当时还在城里小学读书、生活范围不外乎以大十字为圆心、以黔灵公园为半径的我来说,这段路程仿佛间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团坡机场是贵阳建的第一个飞机场,它的前身是一个运动场。民国十五年(1926年)前,无论是贵州全省还是贵阳的大型体育活动,都是在南厂(今贵州省军区大操场)举行。1926年,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在修建湘黔公路虹桥至油榨街一段时,同时还勘定了从虹桥华家纸厂(解放后的贵阳纸厂、今在水一方住宅区处)后面丘陵地带的荒坡野土,包括大小团坡(今南浦路省委讲师团宿舍一带)在内的草地坟地,将其平整成一块较大的场地。场地靠近湘黔公路(今市南路),最宽处不到500米,其余均在200米左右,最南端处还不到100米。  相似文献   

7.
1981年贵州省博物馆在油榨街贵阳冶炼厂内征集了一通“贵州新建农林学堂记”碑。青石刻制,碑呈长方形,通高249厘米,宽95厘米,厚20厘米。两面均刻楷书。由清末贵州巡抚庞鸿书撰文。现将此碑铭文录下:贵州新建农林学堂记陆军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常熟庞鸿书撰。班氏之志,艺文也。以为农家者流  相似文献   

8.
正克里特说:"有许多人似乎没有学习过文化,没有学习过道理,却生活得很合理。"我女儿的老外婆,我妻子的老母亲即我的老岳母唐素珍(我习惯叫她老外婆)应该就是这样的人。老外婆唐素珍生于1927年,逝于2009年,前30年她生活在湄潭黄家坝,后50年生活在贵阳油榨街。老外婆23岁时嫁与一个到湄潭"打工"的四川人(我的岳父,我习惯叫老外公),然后就与那时所有的人一  相似文献   

9.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10.
1958年9月12日,试轧成功了,一根根钢材轧制出来了,全厂一片欢腾!人们选出代表抬着轧制出来的钢材,敲锣打鼓,步行由油榨街通过中华路,到云岩招待所(即云岩宾馆)向正在开会的中共贵州省委报喜,宣告贵州不出钢材的历史结束了。  相似文献   

11.
荔城镇考     
增城县城历来没有镇名。历史上把县城惯称为“街”,而且在增城分置出去的县,有龙门(明朝弘治九年,即公元1496年。始析增城上沙乡之西林、平康,开源乡之上金牛、三都组县)、从化(明弘治二年,即公元1489年,划出县内西北部分地区,即今从化县的太平场、神岗、江埔、灌村等镇,此地原属番禺地,因南朝宋元嘉年间。移东官郡治于增城时,在增城县内析置绥宁县。  相似文献   

12.
正电台街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叫什么呢?皇殿!话说300多年前,也就是清兵入主中原之后的清顺治九年(1652年),已名存实亡的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拥兵自重的大将孙可望劫到贵阳,孙可望想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再取而代之成为"后明皇帝",于是便在贵阳选址建造皇宫。现在的贵阳二中附近当时还是一片俗称为"大坝子"的荒地,孙可望便选址于此。后来忠于永历皇帝的大将李定国率大军前来护驾,军力不敌的孙可望又把永历皇帝劫到了如今的安龙县,估计当时还没修完就跑了,所以什么都没留下。但皇宫选址地附近的3  相似文献   

13.
历史点滴     
《贵阳文史》2013,(1):8-8
1939年1月1日 贵阳广播电台在贵阳正式播音 背景: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元旦,租用华家祠堂的贵阳广播电台在贵阳正式播音,呼号为XPSA,短波波长34.4米,频率8465干赫,中波波长300米,频率100千赫。电台街由此得名。电台街22号即华家阁楼,是华之鸿投资兴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大觉精舍。  相似文献   

14.
贵阳是座山城,过去路况不好,叫坡叫坎叫弯的地名特别多,从蔡家街至老东门有条小路名叫“弯弓街”就很形象。少见的是从大南门到新路口这一段,南明河变得异常宽阔舒缓,岸边有条笔直小路被称为“箭道街”,显得少有而独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2年,笔者多次在电视新闻、报刊上看到全国许多地方在孔庙(亦称文庙、夫子庙、学宫)纪念孔子活动的照片及文字报道。明朝以来,作为全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贵阳,有没有奉祀孔子并传授其思想学说的地方呢?问到今天的贵阳人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其实贵阳也有孔庙,一座建于明朝,一座建于清朝,只不过在贵阳人口中的叫法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6.
校训,既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来自《易经》,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贵阳清华中学在面对运动场的旗杆底座镌刻着8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学校的校训。清华中学的这个校训是秉承清华大学的校训而来的。贵阳清华中学于1938年5月1日在贵阳龙泉街复圣祠创办。当时正值抗  相似文献   

17.
从纪念塔到南明桥,这条1000来米的新华路,是一条很值得一说的名街。 现在的新华路一带,以前是一片梓木林。贵阳筑城以后,尤其是在明中叶以后,才慢慢形成一条小街。但由于它在城外,到清末时路也不宽,同老石岭街差不多。周西成修环城路时,过了南明桥,就往右拐,经箭道街,与西线相接,也没有经过这里。1935年中央军入黔后,才把它拓宽并延伸到陈家坡前,接湘黔公路,成为进出贵阳的重要通道。这条路在近代历史中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因它是通往南明桥的路,曾叫南明路;因它在老贵阳的南面,曾叫市南路;  相似文献   

18.
晓瑞 《贵阳文史》2006,(1):31-32,33
位于贵阳市森林公园和观音洞附近的贵阳市第十五中学,是一所美丽而幽静的校园。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近年来学校越办越红火,她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成绩逐年提高,悄然走在了全市普通中学的前列,她不但留住了辖区内的生源,而且吸引了辖区以外的学生和家长。一所引人注目的学校走在油榨街的青年路上,贵阳十五中那富有气派的校门让人驻足。在精心绿化美化过的校园里,树常绿草常青,学校的绿化面积达1800平方米。高耸的综合楼、实验楼、教学楼建筑面积达8534平方米。这所占地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城区学校,她…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在1958年5月从贵阳八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调到《贵阳日报》社的。那时报社刚刚开办,在法院街一个小院落里。我去的时候已有一些同志在那里,摆谈起来,大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办过报的。不过先来的在《贵州日报》社学习了几天,而  相似文献   

20.
贵阳历史上最有名的商业街是广东街。广东街是专卖丝线和相关丝织品的商业街,位于今贵阳市中华北路南段,即今黔灵西路口至喷水池一段,是当时贵阳城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贵阳民众俗称广东街为"丝线街",此名一直延续至民国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