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时所立,现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国内史书对该碑碑文记载多有出入,现代学者无法深入研究,甚至认为该碑上的三种文字内容不一。本文根据实地拍摄,加上对斯里兰卡史学界研究资料加以对照分析,尽最大可能恢复了该碑的历史真实,这对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研究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友谊史,对研究金陵大报恩寺建造史,将提供有益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不能不研究郑和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研究《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要依据第一手资料,从考证该碑的碑文做起,进而以《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为突破口,考证郑和下西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目的——恭请释迦摩尼佛牙舍利。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期间(1405—1433)曾立3个碑:通番事迹碑、天妃灵应碑和南京静海寺(残)碑。这三碑是郑和出使的第一手资料。本分析此三碑,并对照其他现存的出使随员马欢、费信及巩珍的作,发现郑和此三碑记录出使事迹之正确性很高。这三碑,加上马欢、费信及巩珍三作结合起来,给我们以确切的郑和出使总结,可用为进一步研究的准绳和基础。这是郑和研究必要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达麟 《文博》2000,(6):50-54
路远认为“《玄秘塔碑》原立于唐长安兴宁坊安国寺”(路远《北宋时期碑林藏石考述》,载《文博》1996年第6期)  相似文献   

5.
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现藏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碑文除中文外,还刻有泰米尔和波斯两种文字。自1911年该碑被发现后,国内外学者曾对之进行研究和解读,碑文考释前亦有之。原碑泰米尔和波斯刻文风化耗损严重,已难完整辨识;中文部分大体可识,然释读结果不尽相同。此次新发表的中文释文系在实物勘察、查阅史料的基础上,与原碑铭文仔细比对并校勘了前人若干明显释误而得。该碑系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前,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在南京刻制,同年九月随郑和率船队南下印度洋,次年立于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6.
曹真是曹魏名将,《曹真碑》历来为世所重。本文据故宫博物院藏《曹真碑》初拓本补正了故宫藏《曹真碑》实物的部分阙文;又据碑文否定了《三国志·魏书·曹真传》裴注中一条谓曹真本姓秦的注释;并从曹丕临终委托曹真辅政的史实入手深入分析了曹丕与曹真特殊的政治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1842年6月,英国侵略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攻陷吴淞炮台后溯江而上,7月13日大举进攻镇江,妄图切断大江南北漕运,陷中国经济于瘫痪,迫使清政府乞降求和。在强敌进攻面前,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领以青州兵为骨干的镇江守军奋起反抗,重创敌人。当7月21日城被攻破后,镇江军民又与敌军寸土必争,血战街巷。镇江  相似文献   

8.
郝志敏 《黑龙江史志》2013,(23):172-173
本文针对《任城太守孙夫人碑》的刻石年代加以考证,释读碑文,对馆藏拓本的年代做出分析鉴定,在流传过程中的相关人物简要介绍,据此揭示了此拓本的真正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郑和朝觐的问题,专家学者虽撰写了很有见地的论文,但在次数等方面仍有探究的空间。本文提出的主要论点是: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去天方朝觐至少有四次。  相似文献   

10.
三原唐碑考     
李慧 《文博》2000,(4):72-73,,80,
陕西省三原县现存有七通唐碑,分别是:永徽元年(650)的《大唐故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开国公樊兴碑》、麟德元年(664)的《大唐故越州都督于德芳碑》、乾封元年(666)的《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志宁碑》、咸亨元年(670)的《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淄川公李孝同碑》、圣历三年(700)的《唐明堂令于大猷碑》、大历五年(770)的《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左金吾卫将军赠扬州大都督臧希晏碑》、贞元二十年(804)的《唐故剑州长史赠太仆少卿汝州刺史陇西李广业碑》。七通唐碑中署撰、书者姓名的分别是:《于德芳碑》由于志宁撰、…  相似文献   

11.
流传至今的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总数不少于100种。除原碑以外,上述这些拓本构成今天好太王碑文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资料。传世的各种好太王碑拓本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制作的,由于拓本上大多缺少题跋或有关拓本制作年代的记载,许多拓本的收藏者无法判断自己的拓本是属于哪一时期的拓本。这直接影响着此碑释文的研究,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拓本的性质和拓本价值的判断。在好太王碑拓本的编年研究中,石灰补字拓本的编年是最为困难的。本文将以数十种传世的好太王碑拓本为资料,对拓本的分期和编年方法问题做一番探讨,并力图采用一种新的更为接近真实的拓本编年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南京阳山碑材岩体病害的分析,提出科学可行的维修加固方案及采取相应技术保护措施,并对文物维修工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唐华岳真君碑》原拓为基础对其重新进行了录文和标点,对于一些重要词句加以简要注释。同时本文还梳理了此碑已往的著录情况,分析了碑文中的平阙与避讳现象,并对于撰人、书人及立碑主持者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德方鼎铭文中最难懂的一句话是“自蒿”,对此,郭沫若、马承源、白川静、唐兰四家都做过解释。本文认为,以往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该句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全篇铭文做了今译。  相似文献   

15.
《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碑记载了北宋时期州县置学(政府办学)的具体措施,丰富了科举史研究资料,同时该碑由米芾晚年所书,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Avondster was a 17th century British ship captured by the Dutch and used by the United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VOC) trading with Asia until it was wrecked in Galle Harbour, Sri Lanka in 1659. The shipwreck was found in 1997 to be in very good condition but under threat from development in the harbour. From 2001–2004 an archaeological project was implemented by the Dutch/Sri Lankan Mutual Heritage Centre. The aims were to record and recover important cultural material as well as to build up the capacity of a Sri Lankan Maritime Archaeology Unit for implementing future work.
© 2005 The Naut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赵胤宰 《东南文化》2011,(2):115-120
韩国公州宋山里6号坟出土的一方铭文砖上刻有一段关于百济与中国南朝萧梁间交流的记录,现有释读存在对铭文字体及内容过度附会的情况。根据书体的比较和相关文献的检读,砖铭应为“梁宣以为师矣”,并可据此推断出墓葬筑造负责人的国籍及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8.
碑刻是回族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北京明代伊斯兰教碑刻,细致梳理了碑文所载官员题名情况,考察了官员群体,特别是回族将领、文官、内廷宦官捐资兴建、修缮清真寺,或为其奏请名号等史实,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回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 色瓶"、" 公用"等几款新发现的古代瓷器铭文作了分析和考证,为中国瓷器发展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锥画漆奁盒上的所谓“狩猎纹”图像的具体分析,并以之与有关汉墓出土漆画和壁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件漆奁盒上锥画纹饰的主题并不是要表现“狩猎”,而主要是表现神人羽化升仙,因此,这幅图应改称为“神人羽化升仙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