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各地的杏花村其实都是托名杜牧《清明》诗的文化附属品.今存3首唐诗、25首宋诗与词中都曾吟到杏花村,但它们全是文学意象,而非地理名词.载籍最早记录的地理杏花村在南宋时代的南京,但它与《清明》诗和杜牧都无关系.约于明代中期(1500年左右)安徽贵池城西才出现与《清明》诗和杜牧有因果关系的杏花村.清代以后,文化杏花村不胫而走,与地理杏花村相结合,遍布全国.杏花村文化是象征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共生的产物,它的起源并不具有史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杏花时节     
每当烟花三月春雨霏霏的时候,人们总爱吟诵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的羁旅情怀,其意境清新、明白晓畅,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其实,那寄托了人们无尽遐想的杏花村,或许就在江苏的丰县。  相似文献   

3.
唐朝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杳花村。”它将人们对生与死永恒的怅惘,倾注于清明节所特有的习俗——扫墓中。  相似文献   

4.
崔欣 《丝绸之路》2011,(7):20-25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如此描写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旧盛行。  相似文献   

5.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希哲,号枝指生、枝山道人等。与文徵明、王宠、陈淳并称“吴门四家”,又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有《赤壁赋》、《曹植诗》、《自书诗》等多种法书传世,著有《怀星堂集》。徐州博物馆藏《祝允明行书横幅》一件(图一),书风优雅秀润,洒脱流美,为祝氏行书之精品。  相似文献   

6.
海灯法师一生中为了参透禅关与精练拳法,曾到处云游“妙龄一衲到诸方”(《习定》),“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杂吟》其二),从他云游与住锡的地方,不难看出他的禅学思想之所在,我想从他的诗集里勾稽出一些作品,对他的禅学进展作一点概括。这对于研究探讨《少林云水诗集》恐怕不无一点益处吧。海灯关于少林寺及其相关的诗最多,计有《白马寺古》、《中岳晚眺》、《清明夜祖庭修法》、《少林文室杂》、《嵩山道中闻鸟帝》等多首。他自己也说“我是少林亲子弟”,这是因为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是少林拳法的发源地,海灯一…  相似文献   

7.
这里选注的50首八大山人诗仍,是鸿鸣从拙著《八大山人现存诗注》一书稿中,依据《南方文物·八大山人专辑》中的某些问题。有针对性而选用的。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针对性强,即在于为“专辑”中针对性明确的诗。如:说明八大山人与青云谱关系的帼负成之既先生卅余年四韵》又名(道院四韵)和说明八大山人“气节”有关问题的《题古梅图轴三首》又名《题墨梅图轴》等。第一二,针对历年来许多学者如王万字、沈桐屡。朱安群、徐奔等人,在诠释八大山人的诗涡中,错误明显和有悻于八大山人原意的诗。如(题鱼)、(题花鸟规、(猫石图…  相似文献   

8.
《藏书纪事诗》简介《藏书纪事诗》的作者是叶昌炽(1847-1917年),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学问渊博,尤长金石版本之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他的《藏书纪事诗》大体按照时代的顺序,辑录了从五代至清末私人藏书家的大量资料,是一部重要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固原古城的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大约在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当政间,曾命令大将南仲和尹吉甫率军北伐,征讨在今甘肃、宁夏一带的游牧民族犷狁(西戎),并首次在固原一带筑城防守。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两首诗反映了这次战争。其中《出车》一首有这样的诗句:“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旃旒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在另一首《六月》诗中也有反映尹吉甫在朔方打了胜仗,胜利班师的情况。诗曰:“俨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载吕温二首诗(《嘲柳州柳子厚》、《嘲黔南观察南卓》)与吕温的事迹不符.均为伪诗,且两诗在录写时有笔误。  相似文献   

11.
尧天舜日     
正尧天舜日: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比喻太平盛世。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两位贤明君主,后来泛指圣人。传说尧、舜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宋·朱熹《辛丑延和奏札一》:"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柳弃疾《阴霾》诗:"尧天舜日匆匆尽,已是穷新闰位年。"也作"舜日尧天"。  相似文献   

12.
《诗比兴笺》是一部作归属有争议的作,一方面自清咸丰五年(1855)初刻本(下简称“刻本”)开始,即署“蕲水陈沆撰”;一方面自该书刊行起,即有“实魏默深先生之作”的传闻。如杨守敬《与豹岑书》云:“:吾乡陈小舫为其尊人刻《诗比兴笺》,  相似文献   

13.
未必阳山天下穷,英州穷到骨中空。郡官见怨无供给,支与真阳数石峰。 这是号称诚斋野客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乘船经过英州(今粤北英德市)真阳峡而写的诗。为国家最大丛书《四库全书》之《诚斋集》卷十八《南海集》四《出真阳峡》10首七绝诗中最后一首。据《诚斋集》中的《南海集》,计写英州的诗有34首,其中写真阳峡的有17首,除《出真阳峡》外,尚有《过真阳峡》七绝6首,《真阳峡》七古1首。有这么多首诗表现真阳峡,可见杨万里出入真阳峡多、认识多、感受也多。  相似文献   

14.
洪小斌 《丝绸之路》2011,(24):77-79
在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中,顾炎武有开创之功。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后来古韵研究的基础。顾炎武的音韵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全书凡38卷,分为《音论》(3卷)、《诗本音》(10卷)、《易音》(3卷)、《唐韵正》(20卷)、《古音表》(2卷)。《唐韵正》是《音学五书》中顾炎武用功最勤、卷帙最大的一部,与五书之《音论》、《诗本音》、《易音》、《古音表》一脉相承,密切关联。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对一些韵部的历史演变作了考证,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为主要以顾炎武古韵阳部庚韵字为例,探讨了顾炎武古韵研究的方法、成果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查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下称《四库》),发现重复、误收和漏缮书共五种。录述如下,仅供读者研究、查阅是书的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重复收入书三种。 (一)集部三、别集类二,《洪龟父集》上下二卷,宋洪朋撰。《总目》云:《永乐大典》本。 集部四、别集类三,《西渡集》上下二卷并《补遗》一卷,宋洪炎撰。《附录》二卷(一卷,《诗》九首,宋洪朋撰;一卷,《诗》二十四首、《记》二篇,宋洪刍撰。)。《总目》云: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按:《西渡集》书前《提要》云:“……卷末所附朋《诗》九首,刍《诗》二十四首、《记》二篇。不知何人所辑。……二人集已别著录。此为  相似文献   

16.
捧读新书,《方唐彩墨》、《方唐水墨》两巨帙,喜见“另一个方唐”,甚至是另外两个方唐:从画来说,已经与他画漫画时有同有不同,而从以诗配画来说,用自由诗(就是平常说的新诗)配彩墨画,以格律诗(就是平常说的旧体诗)配水墨画,各有妙趣。  相似文献   

17.
一、绪言 日本的宋代法制史研究,经仁井田隍、宫崎市定、曾我部静雄、滋贺秀三等开创,已经打下了该方面研究的基础。此后,1983年在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发现了南宋时代的裁判文书集《名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略称《清明集》)的明版,高桥芳郎于1986年将它的图版带到日本,  相似文献   

18.
马戴,字虞臣,唐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其诗清丽劲峭,被誉为晚唐之冠,但诗集却不易寻。近年由杨军、戈春源整理的《马戴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唐诗小集》第二辑),使马戴诗集有了第一个注本,为深入研究这位晚唐诗人打下良好基础。两位先生治学谨严,用力甚勤,有关名物典章、地理沿革考证精当,注释简切。所断马戴里贯更是独创新见,令人钦服。但正如任何事物都难以十全十美一样,该书也有一些疏漏,尤其存在于人名注释方面,这一方面主要是资料缺乏等缘故,而也有一些是疏于稽察所致。因诗中人名是了解其交游和创作背景的第一手资料,不容忽视,故笔者在研究姚贾诗派(马戴与之有密切关系)时,对《马戴诗注》失注之若干人名作了考察,或许能为其起一点补苴拾遗之功,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一、田使君 《马戴诗注》(以下简称《诗注》)25页载《送田使君牧蔡州》一诗,注云:“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州郡长官的尊称。田使君,事迹未详。” 案:田使君,田群也,乃元和时名将田弘正之子。检《新唐书》卷148《田弘正传》:“子群,会昌中历蔡州刺史。”可知其曾牧蔡也。其入与马戴及诗友如姚合、无可等早有交往。元和末姚合曾为田弘正魏博节度使府从事。大和八年,田群以少府少监充入吐  相似文献   

19.
《远条堂草》明代万历年间贵阳著名诗人谢三秀的诗集,清代莫友芝认为《远条堂草》卷首《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一诗作于万历丁未(1607)冬,并由此推定此诗集是"万历己酉(1609)前后三数年作"。本文从与谢三秀交往甚密,并有诗歌唱和的"太史杨愿之"(杨师孔,字愿之)1607年前后的行踪入手考证,又引杨师孔《秀野堂集》为重要外证,将这首诗的作年推断为1610年冬,并认为《远条堂草》应是谢三秀1610至1615年间的诗歌作品集。  相似文献   

20.
《左传》、《国语》与汉四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齐、鲁、韩、毛四家诗与《左传》、《国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左传》、《国语》用《诗》与四家诗之比较,更进一步探究春秋《诗》学(含部分战国内容)与汉代《诗》学的某些关系。一、四家诗与《左传》、《国语》发生联系的背景经秦焚书坑儒,《诗》学发展严重受阻。至汉拨乱,《诗》学逐渐返正。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诗》学的恢复是艰难而缓慢的。刘欧《移太常博士书》云:“汉兴,……天下但有《易》卜,未有他书。至孝惠之时,乃除挟书之律。……至孝文皇帝,…··叫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至孝武皇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