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焘、李心传是南宋四川籍著名史学家。二李生活的年代相距甚近,皆毕生从事著述活动,汲汲于本朝文献的荟萃、保存,学风、志趣颇为相向。并因其撰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下称《要录》),后世遂有南宋编年史家二李之称。今人研究二李史学的文章见诸报刊者已有数篇,本文拟就其中尚未涉及的两个问题:《长编》与《要录》之异同、二李的史学思想,略抒管见。疏误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教正。  相似文献   

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取材考孔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以下简称《要录》),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完整地记述了南宋高宗朝的历史,其书取材网罗之丰富,考证之精审,为当时诸家高宗史之冠,获得后人较高的评价。关于对《要录》取材的研究最早见于宋人,...  相似文献   

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代表作之一。是书为编年体,二百卷约一百九十余万字,记载了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们今天所见《要条》,是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其中没有作者本人的序或跋。在李心传其他流传至今的著作中,有关《要录》的编著情况也涉及不多。以往,人们在评价《要录时,主要以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李心传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世,中国编年通史体例臻于成熟。此后,摹仿续书者代不乏人。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体例几依《通鉴》。明代,有陈桱的《通鉴续编》,薛应旗、王宗沐各自撰述的《宋元资治通鉴》,“但陈书义例全袭《通鉴纲目》,内容也疏舛过其;王书年月差错,事迹脱落;薛书  相似文献   

5.
《简明宋史》周宝珠、陈振二先生主编在叙述南宋经界法时谓“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宋高宗任李椿年为户部侍郎,把经界法推行到全国。”(见《简明宋史》页386)事实上,李椿年并非在绍兴十三年六月除授仪尚书户部侍郎。”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绍兴十四年八月)庚寅,直显谟阁、两  相似文献   

6.
汪圣铎 《文献》2005,(4):195-207
《宋史全文》①或称《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作者不明,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部编年体贯通北南两宋的史书.由于它的北宋部分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高宗、孝宗部分与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光宗、宁宗部分则与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和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而南宋理宗部分与佚名《宋季三朝政要》及《宋史·理宗本纪》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所以,人们往往不甚重视此书.实际上,此书是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本文拟特别强调的是此书理宗部分的史料价值,这同本书其他部分相比,更具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樊文礼 《文献》1999,(4):85-94
公元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月,宋金签订"绍兴和约".宋人编纂的史籍诸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熊克《中兴小历》、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等,以及主要根据宋朝《国史》修纂的《宋史》对合约的内容虽也作了比较客观的记载,但对其中几处对南宋王朝最具屈辱色彩的情节,如南宋向金的"奉表称臣"和金"册宋康王为宋帝"①两事,却也都多方为之回避.本文拟主要根据《金史》的记载,对宋方史籍在上述两事上的讳避以及一些记载模糊或错误之处予以揭示,或许有助于对这次"和议"事件的更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研究》 2 0 0 0年第 4期上 ,刊登了赵冬梅同志所撰《〈南宋史稿〉 (政治军事编 )辨误举例》 (以下简称《举例》)一文 ,对拙著进行了批评 ,读后颇受教益。例如 ,由于我对“黄潜善等皆疑非真天子识其字……”一行字点了破句 ,结果将“疑非真”误断为“疑非真天子” ;由于我没有将上下文史料读完 ,竟将开禧元年 (公元 1 2 0 5年 )重新推行皇法误作了“开禧法” ;由于我记错了韩琦和赵汝愚两人的谥号 ,从而得出韩胄不想置赵汝愚于死地的错误结论 ;由于我的疏忽 ,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以下简称《系年要录》)的作者李心传误写成为…  相似文献   

9.
自唐刘知几提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三长,清章学诚复益以史德之说,其谓:“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文史通义》卷3)。此论一出,史家人品、心术之邪正,遂成衡量其著述价值高下之一大标准。南宋四川籍著名史家李心传,刻志前闻,究心史学,立朝论谏,言多切直。兼以志行超迈,久弃场屋,平生汲汲于本朝文献的荟萃保存,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为当世名著,亦属今日研究南宋历史的头等史料,历来为治史者所宝。其学识、人  相似文献   

10.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编年体通史,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九百八十卷。又有《修换事目》、《举要》和《总目》,通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千卷《长编》中,李焘用功最勤的是治平至靖...  相似文献   

11.
祖慧 《文献》2001,(2):25-38
《太平治迹统类》(以下简称《统类》)三十卷,南宋人彭百川撰.该书主要取材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按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体例对北宋160余年间的重要史事进行编排,于朝廷大政、典章制度、诸臣事迹等尤为详备,是研究北宋历史,特别是北宋政治制度、职官科举制度的重要史书.  相似文献   

12.
《三朝北盟会编》传本及其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梦莘(1126—1207年),字商老,江西清江县人,绍兴年间进士,先后知湘阴、宾州,官至南安军教授、广西转运司主管文字、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梦莘“耽嗜经史”,“恬于荣进”,一生虽转官各地,然其志趣在著述。平生著述颇多,有《集医录》、《集仙录》、《集仙后录》、《读书记志》、《会录》、《北盟集补》等,今皆不传。传世者仅《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百万余字。所谓“网罗旧闻,荟萃异同,为《三朝北盟会编》,自政和七年海上之盟,讫绍兴三十一年,上下四十五年,凡曰制敕、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叙、碑志,登载靡遗”。《四库全书总目》称赞《会编》是南宋野史中之佳作,其地位仅次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相似文献   

13.
一、利州铸钱监始设年代应在北宋元丰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来记》(以下简称《杂记》)甲集卷十六有一行文字:“绍兴十年,郑亨仲为四川宣抚使,始即利州铸钱。”很多人认为利州铸钱监始没啥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查《宋史·食货志》:“前宋时,川陕皆行铁钱,益、利、资皆即山冶铸。”《杂记》亦载:“川陕旧皆行铁钱,祖宗时,益、利、三州,皆有铁冶,故即山铸钱。”由此可知,利州铸钱监在北宋(前来测,曾经设置,即山铸钱。查《文献通考》、《玉海》,元丰三年(1080年)毕仲衍《中书备对》列举铸钱监中,尚无利州监。利州监…  相似文献   

14.
大概由于费力不讨好的缘故,年谱一类的著作,似乎已不太时兴了。最近读到来可泓著《李心传事迹著作编年》(巴蜀节社,1990年,18.5万字,徐规先生作序),却深感这种基础工作重要价值之所在。南宋史学,首推蜀中二李,即李焘与李心传二人。二李故里相邻,时代相继,学术思想相近,史学成就亦堪称伯仲。我们以前读到过方壮猷先生的《南宋编年史家二李年谱》(原载《说文月刊》第四卷,1944年;重刊于《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一期),对此更有深刻的印象,然而稍嫌简略,尚有较多问题待考。有关李焘的研究,后有丰硕的成果问世,但对于李心传的研究,却仍是个薄弱环节,对于深入了解宋代史学来说,这不能不是一大缺憾。来可泓先生聚十年之功,潜心探研李心传史学及其生平事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陆续刊布  相似文献   

15.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九朝通史。原书九百八十卷,并且素以征引博贯、记事详赡、考核精审而著称后世。可借其全本久佚,今流传的七朝本《长编》是清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非完...  相似文献   

16.
《宋史·郭药师传》记载,“宣和四年(1122)九月,药师拥所部八千人奉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二州来归。”《金史·郭药师传》亦记载。“药师以涿、易二州归于宋。”按:认为郭药师以涿、易二州降宋,有误。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宣和四年九月,“辽易州将高凤以城来附,常胜军管押郭药师亦以涿州地及所部诣宣抚师降。”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亦记载,宣和四年九月十五日。“辽人知易州高凤遣僧明赞诣宣抚司,约束降。”“二十日刘光  相似文献   

17.
《金代的开封》(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六期),内有“五月”,张邦昌被“赵构杀于归德”语,实误。查《宋史》卷二十四,《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五月)壬辰,以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辛丑,诏:张邦昌知几达变,勋在社稷,如文彦博例,月两赴都堂.”“壬子,进张邦昌太傅。”再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建炎元年,五月)壬子,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张邦昌以覃恩迁太傅.”可见,从建炎五月庚寅(初一)高宗即位、改元,到五月壬子(二十三日),赵构对张邦昌还是重视的,其官秩一直在晋升。只是到了“六月已未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史学著述的基本情况为线索,将近代的史表专家吴廷燮的生平分青少年、北京任职、沈阳讲学、“九·一八”事变后留居北京和南京家居五个时期进行了评述;同时针对吴氏擅长史表的史学特点,将其史表编纂的成就概括为补旧、创新、编撰方志表三个方面;最后介绍了吴氏推崇南宋史家李焘和李心传,史学上深受二李的影响,著述力求详实,撰述《清十三朝纪年要录》和《明通鉴长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道命录》是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晚年的著作,成书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道命录》从历史角度,采用编纂文件与注文论述相结合的体例,记载程颐、朱熹进退始末,从而说明宋代一百四十年间道学三起三落的兴废历程。为我们研究宋代党禁,程颐、朱熹生平,乃至李心传的政治思想,提供翔实的资料。 《道命录》成书以后,由南宋新安朱申,于理宗淳祜十一年(1251)刻于九江。(朱申《道命录》序)据《宋史·本传》载,该书为五卷,而收录在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中的则为十卷。《四库全书》载内廷藏本也为十卷,与《本传》所载不合。 《四库提要》据内廷藏本,元至顺癸  相似文献   

20.
自从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后,宋代学者在他的影响下从事编年体历史著作的很多,如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都能卓有所成。特别是袁枢所撰《通鉴纪事本末》,对于史书的编纂,别启蹊径,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著作。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年)中进士,由温州判官,历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大理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右文殿修撰、江陵知府等官,卒于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年),年七十五。《通鉴纪事本末》是他中年时代的著作,晚年研究易学,著有《易学索引》、《易传解义》、《周易辨异》、《易童子问》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