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语体的视角研究回族民间叙事诗,是既分析话语,也研究语境,还注重表达方式的研究思路,研究的重点集中于话语实用功能的体系性分析上。比较正式的场合,庄重严肃的叙述环境,群众性的接受群体,客观上要求回族民间叙事诗使用口语化程度高的词语,更多以情感描绘的方式感性地反映生活客体,呈现特定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入叙事学理论解读清代叙事诗的叙事语言,探究清代叙事诗的叙述节奏和语流。清代叙事诗的内部叙事结构被节律有规律地切分,外部叙事结构浑然天成,在叙事诗中的韵律之美中蕴含着故事的脉络与人物的言行。声律层面,诗人用节律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在句式长短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开拓,使节律诗走向散文化。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30日至4月1日,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主办的“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美、日、韩等国及中国大陆、港澳台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共收到60余篇学术论文。有学者说此次学术研讨会有“三高”——与会学者层次高、会议论文质量高、学者讨论热情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一直是为人们所认同的传统生活方式,女红也就成为女性的特定工作。近年来随着妇女史研究的如火如荼,女红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女红的广大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时期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加深了对于女红问题的认识。从学术史角度全面总结已有的学术成果,指明有待完善之处,彰显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于促进女红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芳菲  王取银 《旅游纵览》2023,(23):18-20+24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相似文献   

6.
2003年至2013年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年,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集中体现,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节日文化研究者在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继续研究节日历史、内涵、功能、意义,同时更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回归与社会实践,在政府决策、媒体宣传与民众节日知识普及方面表现优异,节日研究成果丰富多彩,节日研究范围、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等都有明显的拓展与提高,研究论著数量有了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7.
子弟书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曲艺,同时又熔铸了文人文学的才情与志趣。子弟书对于传统叙事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雅俗兼收,反映世情百态的开阔视野;二是它以事挟情,舒展而又严谨的叙事结构;三是它赋笔抒情,水墨淋漓的审美取向;四是它句式多变,长短随意的诗歌体例。子弟书无论在诗体还是修辞上都表现出民间文学那种生龙活虎的创新与文人文学熔铸锤炼精神的高度统一,它所创造的这种雅俗共赏、修辞富赡的新诗体也必将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把绘画、诗歌、建筑、雕刻、花木集于一身.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特点和诗词文字的表达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园林不同时期的诗词和意境,希望能为当下的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旅游适宜性评价已成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针对中国旅游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旅游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特点,如旅游适宜性评价资源化特征明显、指标越来越多样化、研究旅游适宜性的评价技术方法不断深化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旅游适宜性评价已成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针对中国旅游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旅游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特点,如旅游适宜性评价资源化特征明显、指标越来越多样化、研究旅游适宜性的评价技术方法不断深化等.  相似文献   

11.
崔颢、李白名诗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诗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崔、李及同时代人均未说是七言律诗,然而宋代至今均有学者大家硬说崔、李之诗为七言律诗。本文根据七言律诗平仄格律规则,详论崔、李之诗不是七言律诗,而是七吉古诗。  相似文献   

12.
男王后的故事源于《陈书.韩子高传》,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子高从历史走进了文学,他的姓氏、身份及人生际遇亦随之改变,一个青年骁将在文人的想象中逐步蜕变为王世贞《艳异编》中的帝王男宠,最后又被王骥德定格为以色事君的男王后。男王后故事的演变不仅形象体现了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的巨大差别,更折射出晚明男风盛行的社会状况以及男尊女卑性别霸权在男人内部的戏拟与复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基本要点、课程特点、如何教学以及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注意的要点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和分析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建设,中国古典舞已经走向成熟,而身韵教学是这一学科建设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诗经》研究,由于局限于材料,往往在名物训诂、义理文意等问题上各持一端,纠缠不清。但随着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发展,将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结合,进行整合性研究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分别针对《诗·叔于田》的诗序;《诗·大叔于田》的成诗年代;以及《诗·大叔于田》、《诗·小戎》等诗篇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历史背景,驳斥前论谬说,梳理诗中名物,还原诗旨文意,以求做到实物与诗互证、诗与史相映。  相似文献   

15.
When scientific evidence is used in policy controversies, it is always embedded in narrative stories. The 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NPF) is an empirical framework used to study the role of narratives in public policy. While the NPF has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idence and narrativ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it has not used a consistent approach in examining how evidence is embedded in narratives.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categorization of narrative uses of evidence. A narrative use of evidence is defined by the different roles that evidence plays in the plot of a narrative depending on which narrative element is addressed by a given piece of evidenc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narrative uses of evidence, the article examines how competing coalitions use 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study in Swiss direct‐democratic campaigns on school polic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es of newspaper articles and governmental documents show how evidence may relate to all main narrative elements and may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plot of a narrative.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arrative uses of PISA between coalitions related to the story types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that each coalition uses.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NPF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method of narrative inquiry and explores competing trends in the use of the approach. It not only examines the theories relating to the method but also offers practical guidance on using narrative inquiry, including an exploration of what might count as a narrative and ways of analysing narrative data.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article presents two different examples of how narrative inquiry has been used. The first example is the use of narrative inquiry as a reflective learning process for students in a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The second example is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staff experiences of role change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Suggestions are also made as to how narrative inquiry might be adapted for use in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陈姵瑄 《民俗研究》2022,(1):131-141
神灵"三茅"同时属于道教与民间信仰系统。各系统为了将三茅信仰传播至民间,均通过《三茅宝卷》讲述神灵修道事迹。由于精神追求不同,道教与民间信仰会利用不同的叙事对宝卷内容进行不同层面的民间化调整,从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系统、三茅形象,并影响后续的神灵信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池桢 《史学月刊》2006,7(11):5-12
当代历史研究中,结构的、分析的、计量的史学大行其道,而叙述的历史学则遭到强烈排斥。这带来了两个严重后果:对科学的盲信和史学研究中人的缺乏。这些更进一步导致了当代史学远离大众,大众对历史学的兴趣急剧降低。“现代叙史”试图纠正这一弊病。它强调历史和文学的同质性,认为历史学应该大胆地借用现代文学手法,恢复历史学对人的关注和其叙事功能,重新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19.
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与新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的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的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的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的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